小国学网>故事>中国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简介 莫宣卿结局如

中国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简介 莫宣卿结局如

收录日期:2025-08-08 01:56:28  热度:10℃

从唐高祖时的第一个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算起,一直到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为止,中国科举史上一共出了777为文武状元。

现代的中考、高考我们将之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在古代的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曾经涌现出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状元就是这群人当中最为耀眼的存在,而年龄最小的状元莫宣卿则是比普通状元更加耀眼的人。

作为我国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高中状元时年仅17岁,他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状元。

古代的岭南素来被看作蛮夷之地,其政治、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因此自从科举制建立的那天起一直到唐宣宗在位时期,中间间隔250多年,但是岭南地区竟从未出过一个状元,直到莫宣卿的出现,才打破了岭南无状元的尴尬局面。

根据莫氏族谱的记载,莫宣卿是遗腹子,他的亲生父亲莫让仁很早就过世了,后来莫宣卿的生母梁氏因家境困难而改嫁给莫及芝,莫宣卿便跟随母亲与继父一起生活。

莫及芝家境富裕,为人乐善好施,他视莫宣卿如亲生子,父子感情十分深厚。

莫宣卿从小就聪慧绝伦,相传他七岁就能吟诗作赋,十二岁就参加州试中了秀才,久而久之他就有了神童之名。据说,莫宣卿小时候曾被一群孩童欺负,莫宣卿心中气愤,当时就在地上的泥沙里写了一首诗: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佑圣君。看得出来,莫宣卿从小就有非凡的文才。

唐宣宗大中五年,十七岁的莫宣卿被宣宗钦点为状元,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

莫宣卿这么年轻就有这番成就,不难看出他将来只会更加厉害,位极人臣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啊,莫宣卿的结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好。

莫宣卿还乡省亲,他的母亲不肯和他一起去北方定居,莫宣卿是个孝子,他不愿与母亲分离,希望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就上书请求朝廷将他安排在南方任职。

唐懿宗体恤莫宣卿的一片孝心,就改任莫宣卿为浙江台州别驾,随后莫宣卿就带着家人们去台州赴任,但是在半路上他却患病去世了。

关于莫宣卿的去世,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莫宣卿的生父莫让仁是个老实敦厚的农民,莫让仁是在做农活时意外去世,等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的尸体被白蚁团团围住。后来,家贫的莫家连棺材也买不起,只好将其在附近的水沟边挖个了坑安葬他。

不巧的是,莫让仁的葬地正好是一个地师看中的生龙口,葬下去以后他的子孙是一定会大发的。可惜,莫让仁被下葬时,尸体没有对准独木村,而是对准了荔枝村。莫让仁下葬之后的第二天,地师来这一看,大为叹息地说:这口山地竟被人先得了,可惜就是差了一点,独木不向向荔枝,得了英雄失了尸。地师这句话正好应验了莫宣卿后来高中状元又尸不还家的事。

猜你喜欢

  • 今天没托地

    编写:山峰 刚到下午四点,李文的手机就响了。这不是来电而是李文用手机订地闹铃。一年多了,每天下午只要这闹铃一响,李文就开始把这一百多平方米地房子先扫一遍,接着用拖把拖地,经过将近半个多小时才能把整个屋子角角落落打扫完。 李文稍

  • 我的那些尴尬事儿...

    从读高二才开始,我为自己心灵的窗口安装了玻璃窗,最开始才戴100度的,比起现在许多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戴眼镜算是很不错的啦。后来,不是因为读书有多么用功,而是因为对眼睛没有呵护好,视力逐渐下降,后来要戴500度的眼镜了。我的眼睛不喜

  • 全辣宴

    省长安建宇两天后将到荷花县就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时间为一天,上午过来,先看现场,吃完中饭,不休息,接着召开座谈会,然后回省城。县政府一接到这通知,陈县长立即吩咐办公室,一个小时后请相关部门到政府会议室开会,就有关工作进行部署。办公室余主任

  • 无间三国

    从华容道侥幸逃脱的曹操惊魂未定地躺在床上,他回忆着过去十天以来的每个细节,但怎么也想不通警方能在短短时间内,将他庞大的势力崩析瓦解,突然,他想到一个人:黄盖。此人刚加入他的组织虽不久,但极其会来事儿,办事利索老练。在暗中考察了他几次后,曹操

  • 考了个花甲

    爷爷年满花甲要做60大寿,孙子好奇地问:为什么把60岁叫作花甲呢?”爷爷说:这样叫吉利。”过了两天孙子语文测验,爷爷问他考了多少分,孙子回答:大吉大利,考了一个花甲!”

  • 起名字

    何大娘对老伴说:老头子,你知道吗?咱邻居韩大爷给他孙子起的名字叫韩金量,高大爷给他孙子起的名字叫高科技。”何大爷称赞道:这名字起得真响亮。”何大娘连忙说:咱们也快有孙子了,你也给起个响亮的名字。”何大爷不

  • 找卡

    伍娟自从生了孩子后,就荣升为家里一把手”。老公大伟的工资卡也被她强制收入囊中,一个月只给他500元零花钱。这天又是大伟发工资的日子,下了班后伍娟想到银行查查工资到账没,谁知伍娟翻遍了钱包,也没找到大伟的工资卡。看看钱包里的其他卡

  • 计谋李半仙

    民国二十六年,潭城府街有一姓李的算命先生,年纪四十出头,长得清清瘦瘦的,一把山羊胡足有三寸长,卦摊的白布上写着李半仙”三字,不过,无论他怎么包装,可就是生意不好,因而每当有人路过他的卦摊时,他都会忍不住吆喝几句:算命啊,推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