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文人的最终退守

文人的最终退守

收录日期:2025-08-07 17:04:28  热度:10℃

大和3年(829)3月,58岁的白居易请假百日,罢刑部侍郎,4月到达洛阳。从此闲居了17年4个月,度过了他那漫长而颓唐放荡的晚年。

白居易把他人生的这一章节称为中隐。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然而进亦忧,退亦忧,进则光荣荆棘路,退则无尽深渊崖。无论是居庙堂济天下忧天下之忧,还是居南山采菊不知今夕是何年,都无法使他得到真正的心灵满足。根本原因,在于文人天生的伦理与性情,都与官僚体系格格不入。既不肯折腰,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走上自我放逐之路。原以为自己能奉儒守官,可最后结局却往往还是仰头大笑出门去,这大笑,渐渐变成了苦笑。

他在67岁老颓之时,还写道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每过三几年就嫌侍妾老丑,而要换掉一批。他游离于社会默认的传统与准则如此之远,自然遭到了许多非议。人们只批评他大宴友人、人前欢乐的一面,却往往忽略了他独上西楼、灰暗而苦涩的形象。白居易晚年的诗歌里,我最喜欢的一首叫做《西楼独立》:身着白衣头似雪,时时醉立小楼中。路人回顾应相怪,十一年来见此翁。

我宁愿把晚年的白居易,类比晚年的卡萨诺瓦那个著名的情圣。他们年轻时都云游四方,声名显赫。晚年却困怠于狭小园林中,肉体和心灵都无法突围。人生巨大的落差像是万丈深渊上的瀑布,从惊涛骇浪一下子跌入一潭死水,于是年轻时的记忆成了生命的唯一养料。他们一遍遍地追忆,一遍遍吟咏,一遍遍往回忆中加入香料、胡椒粉、辣椒、肉汁等刺激的调味品,一遍遍咂摸这些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回忆,可那腐朽且渐渐老去的肉身,却已经无处可隐。

猜你喜欢

  • 叩棚

    清末,为避八国联军之祸,慈禧太后西狩了一年多后,终于回到了北京。这年腊月二十九,她诏告天下,普天同庆。修武县知县谢必斋看本县内迟迟没有动静,急得直冒火。太后回銮,修武县庆祝不力,自己要面临摘乌纱帽的风险。可谢必斋苦的是手里没钱,治下百姓多困

  • 少爷倒插门

    马家庄有一个大地主,名叫马大福。马家庄的地,差不多都是他家的。马大福不算坏,收租子也不算狠,因此不少佃户都愿意种他家的地。秋收时候,管家王成带着家丁去收租子,小少爷马玉也要去试试。马大福有三个儿子,他本想让他们专心读书考试,别管经营的事,偏

  • 玩主儿

    民国初年,东城有家叫东来顺的茶馆,掌柜的姓李名茂,刚从老爷子手中把店接管过来。老爷子特意叮嘱他说:“记住,咱做的是开门买卖,来者都是客,是衣食父母,要尽心伺候,买卖才能长久。”李茂点头说知道了。谁承想,第二天,李茂就遇了个刺儿头,东四六条贝

  • 奇人孙文方

    清朝末年,绍兴人张元公,在阊门开了一间很大的布店,布店主管孙文方,是张元公从陕西雇来的。孙文方善谋划、操胜算,性情谨慎而又勤快,布店从进货到卖货,孙文方就像经营自己的店,里里外外百般操心,从无怨言。悠悠五载,布店大赚,粗粗一算,也有十万金以

  • 三探警察署

    海龙县的北大门有个村庄,叫康大营。村里有个万春堂药铺,先生姓刘,大号刘梦觉。刘先生年龄不大,只有二十六岁。可是,脉条好,走运气,手到病除。所以,远近出名,方圆百里的大小村庄村民,都赶着大车小辆,前来求医看病。这一天,万春堂药铺来了一个病人。

  • 骑猪知县

    从前有个向家庄,庄子里有一户姓向的殷实人家,兄弟两家住在一起。谁料老二夫妻俩坐着驴车走亲戚时,翻到山沟里,双双英年早逝,留下一根独苗名叫向文正,跟着大伯向多金过日子。转眼,向文正到了启蒙的年龄,得上私塾。向家宗族的私塾在县城边上,离向家庄有

  • 巧治失礼人

    民国初年,大东北黑龙江府的松花江畔有一个地方叫傅家甸,那里出了一位名医,名叫傅宝善。傅宝善不仅医术高超,也很有经济头脑。他见傅家甸来往的客商逐漸增多,就想投资开一个饭馆子,专供人吃喝。店面定了,也装修了,招牌上蒙着红布,就差剪彩开业了,却有

  • 寻兄迷局

    清朝康熙年间,保定府博野县城出了一件轰动全城的事情:有一个开封来的富商要寻找他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他说自己名叫马益文,他的兄弟名叫马益武。他的左脚脚底板上长着一颗黑痣,他兄弟的右脚脚底板上长着一颗黑痣,黑痣上还有一小撮绒毛。他还说由于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