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赞扬的技巧

赞扬的技巧

收录日期:2025-08-08 06:06:51  热度:11℃

一位收藏家请一位鉴赏家来家里,鉴赏一下他最近收集的几幅字画。

鉴赏家来了以后,他先拿出郑板桥的一幅画竹,请鉴赏家看。鉴赏家看了半天,没有说话。然后收藏家拿出现代一位青年画家的作品,请他鉴赏。那位鉴赏家看了几眼就连声赞叹道:“非常好,非常好,很好!”

收藏家糊涂了,他说:“以我的经验,郑板桥的画竹不应该是假的呀,可是不见你对郑板桥的画有什么评价,怎么倒是称赞起这幅名不见经传者的画呢?”

鉴赏家说:“对郑板桥的画,没有人需要说什么,它本身已经把一切都说明了;但对第二幅画,则必须有人赞扬它,不然它的作者就会受挫!”

心灵小语:

俗人做的事,当然没有人记得。

猜你喜欢

  • 火车的刹车:给铁马发明缰绳的人

    但是,这时的火车还不够完善。致命的缺点是刹车不灵,经常导致运行事故。在一般公众眼里,火车也是一种不安全的交通工具,有人将它戏称为踏着轮子的混世魔王”。当时的火车刹车装置十分原始,最初仅仅装在车头上,完全凭司机的体力扳动闸把来刹车

  • 伟大国父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祖籍广东省东莞县,五世祖于明代中叶迁居香山县,十四世祖殿朝公始定居翠亨村。自小就参与家中农业辅助劳动,自谓本农家子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其家无田产,佃二亩半高租田耕种,难以糊口,其父达成还在村中打更报时。孙中山6

  • 汉高祖的重要谋臣张良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那老头走到张良身边时,忽然脱下脚上的破鞋子丢到桥下,还对张良说:去,把鞋给我捡回来!&rd

  • “牛司令”——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

  • 少年张衡的故事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

  • 庄子和庄子自由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正好楚威王派来两位大臣,要请庄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国的宰相。庄子一点也不动心,仍旧握着钓竿,反问那两位大臣:我听说贵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一直将它供奉在庙堂上;你想那只神龟,是愿意死了被供奉起来,还是宁

  • 郑板桥教子的故事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

  • 聂耳的故事

    母亲是聂耳最大的牵挂。从照片中看,母亲彭寂宽是比较典型的傣族妇女的长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跟着丈夫,居然能够读医书,丈夫死后还能坐堂把脉问诊,养家活口。彭氏的聪慧,显然也遗传给了儿子。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乖巧伶俐,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