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缴械的父亲

缴械的父亲

收录日期:2025-08-07 12:03:38  热度:9℃

我一直觉得父亲和子女的关系,不像母亲和子女那种血肉相连、脐带相依的纠结缠绵,而是一种温情时隐时现、尴尬却伴随终生的关系。

很早很早以前,心理学还没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就发现儿子身上会有一种仇父恋母心理倾向,也就是有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后来。当心理学被发明出来,这种普遍蔓延的仇恨才有了靠谱的心理学解释。

我们仇恨的并不是父亲,而是“生活代表”。生活永远是大BOSS,对人提出种种可恶的限制和强迫。在一个家庭内部的父母双方之间,父亲就是“生活”的化身——要求着孩子。所以父亲永远是孩子的敌人,而孩子永远要哭着找妈妈。

对孩子来说,四面墙壁永远太逼仄,桌子的棱角永远太坚硬,放糖的柜子永远太高,滋事找碴的不总是父亲。

我想,我更喜欢卡夫卡对父亲所下的断语:父亲即上帝,“剥去了圣求的上帝”。人类对上帝形象的想像和勾画,就来源于对父亲的记忆。这个兼职上帝却是毫无职业道德的。他享受特权,却消极怠工;他索取崇拜,却不普度不慰藉。他只是执行上帝“审判”的职责。

而我从小到大,就活在永远无法讨好“父亲上帝”的世界里。小时候,父亲对我少有的几次心血来潮的教育,几乎全是以威胁恐吓为形式的。

我爸有一双骇人的大眼。还有黑压压杂乱的浓眉压在眼皮上。每当他想传授给我什么的时候,他就会突然猝不及防地靠近。提高音量,舞动他的浓眉,圆睁着眼睛,提醒我,我已经进入了他的怒气领域和力气范围。

当然,技术上,我爸从未真正打过我,但是他发明了一种恶作剧的施暴方法,就是高高扬起他的巴掌,低头瞪着我,做出要掌掴的姿势,刹那间蒲扇式的手掌扇下来,结果只是和自己的另一只手掌拍击,在我耳边制造出巨大的声响来。我吓得一抖,我爸大笑不已。

这个拙劣的把戏一直贯穿我的婴儿和幼儿阶段,然而我却从未真正意义上破解和免疫。每当高高的巴掌的阴影落在我身上。我还是会瑟缩,还是会发抖。这种恐惧建立在不确定性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的大赦会失效。

可是,当父亲老去的那一天。他的强大崩塌。他的威胁也将解除。

2008年。我爸送我来北京上大学。我发现我们的交谈时时都具有冷场的危险性。我问他:“北京怎么样?”我爸说:“北京好大哇。”我又问:“学校怎么样?”我爸说:“大学好大哇。”

“好大”,成为爸爸对一切他所不熟悉的事情的形容词。在谈话无法继续的冷场中。我又惊又急地意识到:外物都大了。父亲自然就小了。母亲是一寸寸变老的,父亲是瞬间变老的。我们斗争了整个童年的敌人,自己缴了械。

孩子被父亲惩罚,父亲被岁月惩罚。都是输家,那干脆就惺惺相惜。一笑泯恩仇吧。

猜你喜欢

  • 走进城市的父亲

    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除了会种地外,没有任何特长,但是,为了能让女儿生活得幸福,没有任何特长的父亲依然有勇气来到大城市,随身携带的,除了一床被褥和几件换洗的衣服外,还有那沉甸甸的父爱!一 父亲是个普通农民,但是,比较开明,用村里人的话说,我父

  • 礼物

    在他过生日前的两个星期,她就开始设计要送他的礼物。其实他什么都不缺,他年龄比她大,挣的比她多,送他什么好呢?他们好了快半年了,这是个让她很在乎的男人,她希望他们在一起的每个纪念日都能够过的有意义。可是,他好像有点不太习惯。为这个他们口角了几

  • 我送父亲进养老院

    一那天晚上,养老院打电话说父亲病重时,我正在参加同学聚会。当时气氛很热烈,我喝了不少酒,微醺中,我一边恋恋不舍地穿上大衣,一边和同学说:我父亲没事,我接到这样的电话不是一次两次了。”当我带着酒气赶到医院时,父亲已进入半昏迷状态,

  • 两公里的雪

    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重大的事情,否则,很少和我们搭腔。平时都是母亲传达圣旨”,如我们有一丝违拗,他就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父亲爱我们吗?有时我会在心底不由自主地偷偷疑

  • 父爱,一首我没读懂的诗

    我用眼角的余光能看到他的表情在发生着变化。由开始做长者状想训斥教育我,变成了愤怒,后来是焦躁不安,再到后来就变成了压抑着的悲哀。我的青春期”我的青春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从杨逸远正式离开我和妈妈那一天算起吧。杨逸远是我的父亲

  • 感触父亲的疼痛

    在我的感觉中,他是人世间最诚实、善良的人。老实巴交,安分守己,一颗心待人,从来没得半句滑头话说,说事总是一是一二是二,总是根到实稳的。父亲在时,家中养猪,多半是父亲把猪食。一不留神,胸口肋骨抵在猪圈跨马墙上,每回总要疼上好些天。感触父亲的疼

  • 只想和你接近

    直到我16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地,孩子们也是。

  • 生命中的第三种疼痛

    20岁那年,我被挤下了高考的独木桥,所有的梦想和荣耀在一夜间灰飞烟灭。我的生活也仿佛一下子沉入了海底,周围的一切使我不能呼吸。我选择了逃离,丝毫不留恋地逃离了那个生养我20载的村庄,独自来到县城的一家工厂打工。我要活出个样儿来给他们看,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