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如何评价明代“杨王”杨洪?杨洪的母亲是谁

如何评价明代“杨王”杨洪?杨洪的母亲是谁

收录日期:2025-08-07 18:28:08  热度:10℃

人物档案

本名:杨洪

字号:宗道

别称:杨王、杨武襄

谥号:武襄

国家:中国

民族:苗族

所处时代:明朝中期

祖籍:庐州合肥

出生地:应天府六合

出生时间:1381年

去世时间:1451年

官职:镇朔大将军、奉天翊卫宣力武臣

追赠:颍国公

封爵:昌平侯

主要成就:在军旅四十余年;守备宣府

主要作品:《杨颍国武襄公奏疏》

杨洪是明朝中期名将,二十二岁的时候继承父亲杨璟锦衣卫百户之职,随后被调往边关戍守。从一介微末成长为让敌军闻风丧胆的大将,杨洪个人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杨洪一生未曾封王,但是边关百姓却自发以杨王相称。而敌军一听闻杨洪的名字,便不敢进犯。

杨洪二十二岁之后的人生,都是在边关度过的,从富贵清闲的江南水乡,到荒芜苦寒的边疆之地,许多人都认为杨洪无法适应。但是杨洪却以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杨洪是一个非常有原则性,为官刚正不阿的将领。他戍守边关,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护卫关内百姓的安全。在他镇守边关之时,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英宗在巡视土木堡之时,被瓦剌俘虏。当时瓦剌丞相也先想了条毒计,他让拿着英宗手谕,携英宗前往叩关。企图用英宗打开边关大门,此后率军横踏中原。

也先想的挺好,但是当时镇守关门的却是杨洪。杨洪很快识破也先的毒计,他命守关将士接下英宗手谕,但是却迟迟不开关门,也先的野心才没有实现。

李贽:公纪律严明,将士用命,敬慎自将,不敢专杀。宣德、正统、景泰间称名将,诸大臣皆重公威略,没左右公也先之难,奋不顾身,转战千里。一时诸将,公功为最。

于谦:神完气充,貌伟言扬。江湖宇量,铁石肝肠。胸盘韬略而神鬼莫测,手操剑戟而星斗垂芒。摧锋万里,轰雷迅电。号令三军,烈日秋霜。功在朝廷,威振边疆。一骑前驱,万夫莫当。旌旗所指,犬羊遁藏。

杨洪的母亲是世居姑苏府城骆驼桥的大姓施氏子良之女施妙岩,当时他的祖父为其父亲择媳之时,手下部将都推荐此女。施妙岩而端瑾,寡言笑,惟日事闺门,足未尝至中庭,习知女史,为子良所钟爱。,嫁给杨璟之后事舅姑致孝敬;待妯娌以辑睦,抚子女,慈而知教;持家务,宽而有制。秀外惠中,是仪是则,咸称贤淑。

当杨璟在靖难之役中战死之后,施妙岩一人抚育杨洪。后来杨洪被调派到边疆苦寒之地,施妙岩也深明大义,每每在杨洪出征之时,都嘱咐他多杀敌寇。可以说,施妙岩是古代贤妻良母的典范。

猜你喜欢

  • 给聋娘打电话

    娘其实已经听不见声音了。十几年前的一次车祸,让她的耳朵完全失聪,助听器给80多岁的她带来的只是一些噪音。她更多的时候是靠看别人的嘴型和猜,与别人对话。但我还是坚持每周要给她打一次电话。父亲去世后,娘就住在大姐家。大姐告诉我,很奇怪,娘对其他

  • 母亲的口头禅

    我的母亲是一位农民,平日里沉默寡言,很少能讲出大道理来教育我。但她不经意间挂在嘴边的那些口头禅,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不断地玩味、咀嚼。“一人放,十人寻。”我小时候,放置东西很随意,总是顺手一扔就置诸脑后。等到想起来用的时候,就

  • 母亲石

    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

  • 用爱温暖心灵

    从小,他就恨他。虽然,他是他的儿子,可儿子又算什么?他在外打工多年,却很少关心过他,也从没回老家来看看,他甚至都不记得父亲长什么模样。他只记得五岁那年,母亲和父亲大吵了一架,然后离家出走,却不想遇到了车祸,自那以后,他拒绝再在别人面前提及父

  • 三十公斤的父亲

    三十公斤的父亲,却有一个高大英俊的儿子。小时候,儿子非常喜欢父亲,父亲是那般滑稽可笑,也许他不过是将父亲当成一个别人没有的会动、会笑的毛毛熊玩具而已。然而他很快懂事了,七八岁时,再与父亲说话,父亲需仰头才能与他对视。正是那时,他理解了“侏儒

  • 父母的棋局

    男人一般不屑于和自己的老婆下棋,一是往往水平相差太大,对弈起来不过瘾,再则女人脸皮薄,容易因为输赢起争执,影响夫妻关系。我的父母却是“另类”,从年轻到白头,两个人下了一辈子棋。上个世纪60年代,父亲在部队服役,是个运输兵,他和母亲是通过媒人

  • 记得来时的路

    那年我十七岁。九月,到济南一所大学去读书。本来和父亲商量好的,他只陪我到车站,可临行父亲却变了卦,要陪我去济南。记得我很不高兴,一路嘟着小嘴,很少搭理父亲,而父亲却一路小心地赔着笑脸。那时的我一脸的天真和浪漫,很想体味一下一个人天马行空的豪

  • 给父母当裁判

    不知为什么,父母年龄大了以后,越来越像小孩儿,两个人动不动就吵架,为一点点小事,就会吵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比如下棋,明明是两个人全神贯注地对弈、厮杀、争战,一派祥和的气氛,可转眼间,因为其中一个人悔了步棋,另外一个人便不依不饶,来言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