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打虎英雄

打虎英雄

收录日期:2025-08-07 15:28:56  热度:10℃

高高山上有个大山洞,大山洞里住着一只大老虎。

大老虎常常下山来,见到羊就吃羊,见到猪就吃猪,见到小孩子就把小孩子叼了去。老百姓又恨又怕。后来他们听说几百里路外有一位打虎英雄,马上派了人去请他来。

打虎英雄请来了!大家一看,呆住了。他们原来想,打虎英雄嘛,一定是大个子,腿粗,胳膊粗,拳头像个大铁锤。可是来的是个干瘪老头儿,还带了个小孙子。大家泄了气,可也没办法,就说:“老爷子,您走了几天路,辛苦了,先休息几天再说吧!”哪里知道,这位老英雄说:“老虎一天不死,百姓一天受苦,我这就上山打老虎去。”大家怎么劝他,他都不听,只好让他去了。

老英雄不是带了个小孙子吗?大家对小孙子说:“你爷爷上山打老虎去,你好好儿在村子里玩吧。”哪里知道,这孩子说;“我不是来玩儿的,是跟爷爷来打老虎的。”大家拿了花生呀,瓜子呀,糖呀,一个劲地哄他,可是他一个劲地摇头。老英雄说:“我打老虎真少不了他这个小不点儿呢,让他跟了去。”

村子里派了十几个年纪轻胆子大的给带路,把老英雄和他的小孙子带到了山脚下,他们就不敢再往前走了。老英雄说:“你们就待在这儿,等着过一会儿抬老虎。”说完话,就带了小孙子进山去了。

老英雄来到山里,看见老虎的脚印,照着一路的脚印,找到了那个大山洞。

小孙子可真机灵,朝着洞口“咩咩,咩咩”学羊叫,叫了两声,回头就爬到一棵大树上去。那位老英雄,抽出那把闪闪亮的大刀,往扁膀上一扛,刀尖儿直朝着天。

大老虎听见羊叫的声音,心里真高兴:“我正饿着呢,这头羊自己上门来了。”它摇头摆尾地走出洞来,东瞧瞧,西望望,咦,没有羊啊,只有个老头儿。大老虎心里说:“这老头儿太瘦了,不过我饿了,马马虎虎吃了他吧!”它把身子一蹲,“呜啊——”一声大吼,就朝老英雄扑了过来。老英雄正等着大老虎扑过来呢,他把脑袋往下一低,把大刀往上一抬,大老虎从他的头顶扑了过去,“嘶拉”一声,那刀尖儿把大老虎的肚子划破了,在地上打了个滚,死了。

山脚下那十几个人听到山里老虎吼叫,都替老英雄和小孙子担心,他们等了一会儿,看见小孙子出山来了,心里就更急了:“不好了,不好了,老头儿一定让大老虎吃了。”等小孙子走近了,再一看,他脸上笑嘻嘻的,哪有爷爷让老虎吃了还笑的呀?

小孙子一边走,一边嚷:“快,快,带上扁担绳子,进山抬老虎去。”

这些人跟着小孙子进山去一看,那只害人的大老虎呀,肚子开了膛了,就高高兴兴把它抬回来了。

猜你喜欢

  • 两位父亲的高考

    老赵和小赵老赵多想把儿子送到考场,但是他不能!儿子提出“约法N章”,第一条就是不能让他在考场外见到家长,并且扬言,惹急了就弃考!老赵急啊!经过周密的思考,他想到了一个令人叫绝的主意。他搞到了一个望远镜,又弄到了一个长焦的相机。考场离他们家只

  • 奇怪的石井

    从前,有个叫张兴大的年青人,父母早逝,家庭贫穷,每天都在想发财的门路,他学过多种手艺,做过多项生意,总是不如愿,最后他认为当算命先生好,既不费力又挣钱快,便去拜了一个老算命先生为师。老算命师收他为徒时约定,必须学满三年才出师,他在跟师父学了

  • 破山和尚气死赵财主

    传说,清顺治年间,四川梁山(今重庆市梁平)金带乡有个赵财主,十分富有,田广地宽,还有方圆几里的山林,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富人家,但他却十分吝啬,对贫民百姓刻薄,要得到他施舍,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当时,浙江宁波府天童寺有个叫破山的和尚来到了这里

  • 爱情时刻

    认识安卓时,他在我的咖啡馆里做业务老大,调咖啡、鸡尾酒,做提拉米苏样样精通。他的皮肤洁白细腻得让我看着挠心,当然,这纯属嫉妒。来咖啡馆的女孩都喜欢跟安卓聊天。这种吸引是服务行业最为巨大的生产力,那些带着漂亮的脸出生的孩子,都是上帝的宠儿。我

  • 夫差智剥相公权

    勾践退兵,吴军得到了暂时的喘息。夫差与孙武这次军事上的配合可谓心有灵犀,互相呼应巧发奇中。夫差为什么强调吴军必须等他回来后才进城?他不放心啊。阖闾死在战地,王宫内一旦闻知这信息,不知又有多少人想蠢蠢欲动了。在中国的政权交替史上,虽然有三皇五

  • 治病的“佛”字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下午,我还在小学二年级的空旷校园里无忧无虑的奔跑,满眼的翠绿映入乌黑发亮的眼珠里,树叶啊,青草啊,墙角边的鲜嫩的韭菜顶着葫芦的黄花,都聚在一起勃然生长,将操场、院墙、空地点缀的格外美丽。我下课后跑到墙边的菜地里,踩着松软

  • 老人与蛇

    从前有一位勤劳、纯朴的老人,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中午,老人从庄稼地里干完农活回家,一边走,一边不停地擦拭着汗珠,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条小黑蛇,它在草丛里面慢慢的游动,整个身体呈“S”型,显得十分柔软而富有韧性,身上的鳞片像瓦一样整齐且黝黑

  • 流米寺的传说

    相传明朝初年,在滹沱河畔有一个小村庄名叫宝龙庄。村里有一对贫苦的王姓夫妻,老来得子,全家欢喜万分,托人起名叫做王福,祈求孩子人生多福,大富大贵。孩子招人喜爱,平时人们都唤作福儿。王福天资聪慧,敏而好学,异于平常的孩子。只是生在穷人家,贫苦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