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别人没想走的路

别人没想走的路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7:04  热度:10℃

我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出版了一本书。她是学校文学社的成员,社里的很多文学爱好者都希望以后能出书成为作家,但到目前为止,做到的只有她一个。

不是她的写作能力比其他社员强很多,主要区别在于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其他人思考的是:我应该提高写作水平,等我很牛之后自然就能出書了。而她想的是:出版社到底是通过哪些渠道去寻找有潜力的作者的?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进入这些渠道并且被发现?

一旦找到了这个关键点,真正做到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现在国内很多出版社都通过简书、豆瓣和个人原创公众号等去挖掘新作者,只要你找到这些平台以及平台里有影响力的人,成功的概率就可以无限提升。

要想做成事情,正确的方式不是埋头苦干,而是先梳理清楚要达到目的所需要的资源、技能、人脉等,再想办法找到它们,有些可能花钱就能买到,有些可以通过朋友介绍,有些可以通过资源置换。

我做金融产品销售的时候,最佩服的一位同事叫老过。老过其实不老,比我大三岁,不过已经是国内顶尖的高端理财产品销售师。什么叫高端理财产品呢?购买的最低门槛都是300万起,这也意味着客户大多数都是企业家、大公司高管,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

做过销售的都知道,同龄阶层的客户是最好做的,彼此隔阂小,共同话题多,容易打开局面。年龄小很多或者大很多,代沟就存在,做起工作来难度加倍。特别是高端客户,社会地位和个人财富都远超销售人员,想要取得他们的认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公司里做高端客户的大部分都是富二代或者官家子弟,唯有老过出身平平,结果他反而是公司的销售冠军。

一次,我向老过取经,他笑着说,自己成功最大的秘诀就是不讨好客户,而是努力挖掘共同点。“其实这群人也挺孤独的,因为身边的人要么是他的下属,要么有求于他,都很难对等交流。他们也有烦恼和痛苦,但连个可以倾诉的人都找不到。他们也有一些平凡的爱好,也找不到可以一起分享的人。”

老过几乎将自己的所有业余时间和工作收入都花在学习高尔夫、红酒、文玩等客户可能感兴趣的课题上,两年时间里硬生生将自己培养成高尔夫和品酒高手。

他和客户见面,几乎从来不聊产品,就是一起玩。玩得多了,一旦有什么产品发售,客户都会主动过来询问和支持。

“当然,该有的分寸感还是要有的,千万不能真的忘乎所以。比如对产品的分析梳理、重要日子的礼物问候,我从不落下,但也不刻意突出,一切以最自然的形式去做。”老过最后补充了一句。

猜你喜欢

  • 能独处善分享

    村上春树说:“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罢;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地写文章也罢。我都不觉得难熬,也不感到无聊。”独处如饮佳酿,其中妙处只有自己懂。独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审视生活、反省自

  • 对善人的奖赏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

  • 清贵和浊富

    清贵和浊富是两种人生状态。富裕阶层有教养,有道德和自律意识,追求公正与良好的社会秩序,看重智性的快乐,清贵也。而热衷于炫耀性消费,沉湎于感官享乐,因有钱而任性,藐视公德,欺凌弱势群体,浊富也。北宋禅师释道元说:“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 一碗锯末的“决心”

    早年,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跟随哥哥詹姆士在印刷业打拼,一边当学徒一边负责接客户订单。但费城政府官方却不愿意把业务交给他做,不让他印刷城市和各县所有的政府合同和法律文件,好让这个自命不凡的印刷工无法在该市立足。为了打破僵局,富兰克林决定把负责政

  • 你不过是其中的一匹马

    法国人皮诺开了一家服装店,开业的第一个月,生意很不错。但随后不久,街上又陆续新开了好几家服装店。皮诺为此忧心忡忡,他担心同行会抢走自己的生意,就决定去找自己的邻居、大作家拉伯雷,请作家为自己想想办法。一见到拉伯雷,皮诺显得异常激愤:“拉伯雷

  • 巨人的较量

    1940年夏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烧到了北非沙漠。这一场为期两年零八个月的拉锯战,与两位战争巨人密不可分,他们就是素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军统帅隆美尔和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面对沙漠的特殊地貌,这两位战争巨人展开了多方面的较量。隆

  • 多么困难都能帮助别人

    在一个酒宴上,一位外县教育部门的公务员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至今铭记在心。我工作的地方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许多家庭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生活富裕的人难以想象他们生活得如何艰辛。我负责一项救助贫困生的工作,在社会力量和被救助者之间牵线搭桥,让

  • 放下过去

    “我怎样才能获得来世?”“来世即今生,回到当下。”“我就在当下呀!不是吗?”“非也。”“何故?”“你并未放下过去。”“我为何要放下过去?过去的并非全都糟糕。”“放下过去,并非因其糟糕,而是因其已逝。”弗雷德里克·亨利·赫奇说:“每个人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