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白字状元

白字状元

收录日期:2025-08-08 06:04:41  热度:9℃

康熙年间,梅阳县出了个白字状元郎,坊间一时传为奇谈。白字状元郎名叫孙元昌,字维奇,小小年纪便智力过人,名震宇内。所以,他难免有些恃才傲物,不把旁人放在眼里。

这一年,本邑造了一座文昌楼,本县的王县令请他题匾,可没想到,揭牌的那一天,原本的“文昌楼”,却被他题成了自己的名字——“元昌楼”!这让王县令尴尬万分。

王县令和孙元昌的父亲是同窗学友,关系甚笃。当年,他与孙父一同上京赶考,遇到强人剪径。孙父为了救他,拼死搏杀,死于途中。为报答孙父的救命之恩,王县令决定提携孙元昌一把,可眼看他这般张狂,不禁有些担忧。

俗话说响鼓不用重敲。此事以后,王县令便万分郑重地将一方祖传的澄泥砚送给了孙元昌。

孙元昌十分高兴,细看那砚,果然是好东西:石质细嫩,抚之如玉,研之如琼露。砚池有明月,月边有泪眼,眼边有几片荷叶、荷花相互映衬,花上落有一只蜻蜓,作翘尾欲飞之状,刻工细腻,栩栩如生,特别抢眼。砚边刻有“君子之道,谨言慎行”八字草书。

孙元昌虽然年轻,却知王县令送砚的良苦用心,自此心性便收敛了许多。

这天,他正研墨习文,梁上突然落下一只蜘蛛,把他吓了一大跳。原来,那只蜘蛛竟把砚上的蜻蜓当作了活物,从梁上俯冲下来进行捕食……孙元昌越发觉得此砚珍奇。

几年研习,诗文大进,终于到了进京大比之时,孙元昌别过王县令,便前往京都赶考。这天天擦黑时,他正巧路过一座山庄,便上前敲门借宿。家主见孙元昌气宇轩昂,谈吐不俗,料其将来可为有用之才,便将之留宿,并让一位颇有风范的老者出面陪同。

用餐时,孙元昌见府中厅堂上有一副对子,上面写的是:家事每同国事办,小臣更比大臣劳。孙元昌见了,不禁又犯了卖弄的毛病,忍不住向那老者说道:“我一看这副联子,就知道老先生定是诗书之家,簪缨之族……”

老先生微笑了一下:“你果然很有眼力,不瞒你说,此处正是当朝文华殿大学士许三礼的老家府第。许大学士虽然在京,却有嘱告,凡是上京考生,过此求宿一律接待。我就是他的家庭塾师!”

这下孙元昌更得意了,他想了想,说:“我想将堂上的这个对子修改一下,为‘国事每同家事办,大臣当比小臣劳’,不知老先生意下如何?”

本来还很高兴的老塾师心下颇感不悦,冷笑道:“你这一改,难道还有什么讲究吗?”

孙元昌朗朗一笑:“当然很有讲究,只有将国事当作家事来办,才能尽心;如果将家事当作国事来办,那岂不是自比君王?人家说你包藏祸心,量你也无话可说。那个下联嘛,许大学士是国家重臣,为国为民应当多吃辛劳,只有这样才会不负君王重望,如果不改,就有居功自傲,贪图安逸之嫌了。”

尽管说得有理,但一介书生,敢在许大学士家庭塾师面前卖弄,显然是找死。可那塾师涵养不错,将不悦藏进心里,只是点头微笑,连说改得好!这让孙元昌益发不知天高地厚。

入夜,孙元昌要借烛温书,家庭塾师正想借机刁难他,便把孙元昌安排在藏书楼上,以书楼不便燃烛为由,也不给他烛火,只给了他一把线香,以作照明之用。

第二天清早,老塾师起来便去问孙元昌:“先生昨夜看书辛劳,可看了哪些书目?”

孙元昌笑答:“虽无烛火,但燃香作烛,已遍览所藏。”

出此狂言,塾师大惊。既而便从书堆中抽出一本极难的枚乘《七发》,而孙元昌竟倒背如流。又抽出先夏时期的《三坟》、《五典》,任挑其中一篇,孙元昌更是一字不挡,而这些古书都在必考的经书之外,这让塾师大为惊骇。

临行前,许家赠送给孙元昌十两盘缠,并送他一把线香,老塾师一再叮嘱,大比时点燃此香,一为驱邪避秽,二可思如泉涌,定可助他高中。

孙元昌哪里知道,这线香并不是昨夜所燃之香,而是许家夜晚作防盗护家之用,多掺有迷幻之剂的特制香。他更不知道,他前脚刚走,后脚那位老塾师就派人给许三礼送了一封家书,书上尽述孙元昌恃才狂傲,信口改联之事,并将此人的文采才华极力渲染,说此人若能得中,只怕将来的文华殿大学士就会是他的了,而如此狂生,恐对国家不利。

老塾师这样一说,倒把许大学士说出一身冷汗。他细想家中那一副对联,果真是有些经不起推敲,便回信告知老塾师,就按孙元昌改定的意思重新书写悬挂,以免将来招来祸殃。

这样一来,许大学士就格外关注孙元昌的卷子,等到卷子一出,他就用心细看,果然是一奇人,不仅文笔极好,论述畅当,而且极富雄韬大略,堪称栋梁之才,让人倍感欣喜。

再细审文墨,他突然发现了孙元昌的一个致命错误,孙元昌在引用宋人“上安下顺,弊绝风清”的句子时,出现了一个本不该错的错字。许大学士口中发出一声冷笑:“小小狂生,行为不检,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到康熙皇帝御览之时,他见孙元昌的卷子最为出众,便拿起细览,果然才华横溢,所说言语,如同己出,句句中心,不由万分欣喜,拿起朱笔,正要点元,许大学士却不失时机地给康熙点出了卷上的那个错字,原来,孙元昌居然将那“清”字少写了一点。

这是一个关键的字眼,“清”和“大清”相关,写错了不仅会断送前程,还会断送脑袋。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康熙看那少写了一点的“清”字,却并不错,仔细一看,原来有一只蜘蛛爬到了卷子上,正好补上了那一点!

这让许大学士措手不及,他连忙上前伸手将蜘蛛弹开,这才让皇上看清了错写的那一笔。

康熙有点想不通了,文章写得那么好,又怎么会将这样一个关键而简单的字给写错呢?

出于怜才,晚上,他又一次翻开了孙元昌的卷子来琢磨,令他吃惊的是,那只已被弹走的蜘蛛又出现在了那写错的“清”字上,他大为惊骇,便又将其弹开,谁知那蜘蛛竟又爬回到那个位置上!

看到这种现象,康熙认为是天意,便连夜将许大学士等一班礼部考官召来议事。

许大学士见皇上有意将孙元昌点为状元,便奏道:“现在江南书生,亦有对大清心怀不满的,用尽种种方法,抵触大清入主中原。皇上最好将孙元昌召来一问,也许能问出一点底细,然后再行定夺,为时不晚。”

康熙想想也有道理,便传旨召孙元昌,问他为什么将那“清”字少写了一点。

孙元昌回道:“那个‘清’字并非是我故意写错,只是在写这一段文章之时,我点燃了一炷线香,突感神志模糊,笔不胜力。现在想来,也许那‘清’字少写一点是上天之意,让我犯了个糊涂,好让君王以宽大胸怀对待一个立志报国的书生,以证大清惠风和畅。”

康熙一拍龙案:“小小江南书生,你这是典型的自作聪明,朕怎么会相信你这连天鬼话。你不怕朕会杀你?”

孙元昌打了一个寒噤,差点儿尿了裤子:“我说的句句都是实话,望圣上明察。”

许大学士接着又问:“那黑蜘蛛三番五次爬回‘清’字上,扮作一点,莫不是你用妖法操控?”孙元昌想了一想,说道:“本邑的王县令送我一方澄泥砚,上有荷花,花上落有蜻蜓,我研读时,常有蜘蛛以为那是真的蜻蜓,便从梁上俯冲下来捕食,结果掉进砚池,九死一生。我出于怜悯,便用毛笔将它们从砚池中一一捞起,放在院中的草地上放生。现在有蜘蛛伏在卷上,也只能视作是小小生灵前来感恩报答……”

原来如此,听罢陈述,康熙心中不由一软,却又半信半疑,便说:“你将那澄泥砚拿来给朕一看!”

很快有人到旅馆去取那砚,拿来一看,果然和孙元昌说的一模一样。康熙这才相信孙元昌是厚道老实之人。那砚上“君子之道,谨言慎行”八字,更是让康熙龙颜大悦。

康熙见孙元昌相貌堂堂,目光清澈,不由心下暗喜:善心书生,连蜘蛛都心有怜悯,更何况对待百姓?若能当官,其民有福,实在可嘉可勉。即使有错,亦可见谅,亦示君王大度,他随即挥笔,点孙元昌为一甲头名。

许大学士仍对孙元昌的狂妄耿耿于怀,便对康熙奏道:“为留史实,此科状元当与他科不同,亦显出大清皇家威仪不可侵犯!不若赐他作‘白字状元’罢!”

康熙一想有理,虽皇恩浩荡,惩戒还是不可少的,便特许在此科状元前面加个“白字”,于是孙元昌便成了不折不扣的白字状元郎。

经过这一次惊吓后,孙元昌再不敢卖弄聪明,终成一代好官。

猜你喜欢

  • 菜粉蝶找妈妈

    从小菜粉蝶就很特别,它的翅膀上有独特的花纹,像是画家用彩色粉笔在上面画出一幅精美的画作。小菜粉蝶非常喜欢它的花纹,可惜的是,它从小就没有妈妈,不知道妈妈的面容。每当小菜粉蝶看到其他蝴蝶和它们的妈妈在一起,它总会感到一丝寂寞和无助。它时常问其

  • 农民和三个枢密官

    农民和三个枢密官从前,在一个古老而宁静的乡村里,住着一个善良而勤劳的农民。这位农民名叫王大海,他生活过得简单而充实。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王大海便起床准备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然而,这个乡村并不总是宁静和平的。故事开始的某一天,三

  • 长着钻石脑袋的人

    长着钻石脑袋的人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村庄里传来了一个神奇的消息:村子里出现了一个长着钻石脑袋的人!人们纷纷议论纷纷,对这个传闻表示怀疑,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被激发了起来。这个传言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并渐渐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从附近的城市

  • 疯乌鸦

    在一个宁静的村庄里,生活着一群人们。它们每天过着安逸而平凡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和谐。然而,在这个村庄里,有一只与众不同的乌鸦,它被村民们称之为“疯乌鸦”。疯乌鸦是一只异常神奇的乌鸦。它有着沉郁的黑色羽毛和明亮的瞳孔,它的信天翁和哥哥姐姐

  • 玉米和大豆的友谊

    玉米和大豆的友谊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农田里住着两种植物,一种是高高矮矮的玉米,一种是娇嫩绿叶的大豆。这片农田里,玉米和大豆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玉米和大豆虽然长得不一样,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目标,那就是帮助农民丰收。每天早晨,当阳光逐

  • 黄河的故事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她源于中华山脉,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冰川之中,经过九曲十八弯,奔腾而下,最终注入渤海。黄河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见证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辛勤劳动。在远古时期,黄河

  • 好公公与坏公公

    好公公与坏公公从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住着两个公公——一个好公公和一个坏公公。好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他总是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坏公公则相反,他心狠手辣,只顾自己的利益,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村庄里的人们都知道好公公和坏公公的行为方式。

  • 不愿短尾巴的狗

    不愿短尾巴的狗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住着一只特别爱美的小狗,它的名字叫布拉迪。布拉迪是一只非常漂亮的狗,身体修长,毛发浓密,眼睛非常明亮,但唯一的遗憾是它有一条短短的尾巴。每当布拉迪看到其他狗拥有长长的卷尾巴时,它总是感到非常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