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曾梵志:金钱这一关我过了一半了

曾梵志:金钱这一关我过了一半了

收录日期:2025-08-08 00:52:07  热度:12℃

我从小记忆力好。亲眼所见的支离破碎的记忆,一闭上眼,就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人的极限我都经历过,饿得不行,隔着玻璃看冒热气的包子,想吃,但是没钱。16岁在印刷厂,连着3天熬夜加班,体力透支,不停搬东西,累得可以在任何地方睡着。冷得不行,没有衣服穿,还得站着,恨不得晕过去。然后回头看,从零开始,到现在什么都有了。我觉得我不怕失去什么了。金钱这一关,我过了一半了。——曾梵志

“纽约再好,好不过西班牙。”曾梵志说。“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画廊,你感到你是在‘做生意’,而在西班牙,你会觉得问价格是失礼的事。”面对低调的西班牙贵族时,他意识到某些人的张扬实际上是多么粗鲁,“当你胡说八道时一定要小心些,因为你谈论的名画可能就在他们家的走廊挂着。”

他有过一个近乎疯狂的想法:建一个有国际水准的个人美术馆。他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做这样的事。他刚花3000万人民币买了一个法国国宝级艺术家的代表作,另外还买了一件越南的“顶级艺术品”,类似的“人类文明的结晶”他大约收藏了20多件。

“画画的高手”放弃学业混社会

曾梵志出生在1964年。“文革”后期,人人自危。“我看到抄家、搬东西,我们围观。有亲戚让我在自家阳台上喊‘打倒某某某’,我也不明就里地喊了。我妈说,她最害怕的是别人剪了头发,赤脚站在晒到40度高温的石头上。”

他从小知道自己是一个漂亮的小孩,受人关注,这让他敏感、拘谨又害羞。日后才意识到,艺术家必须自恋,偏执地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他爱做白日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糟糕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妈妈最害怕的是开家长会,因为别的家长会说,“看,那就是曾梵志的妈妈。”

他非常怕黑暗,若是突然停电,他能想象出鬼怪的形状,站在楼梯口放声大哭,大人匆忙跑上楼去安慰他。但他又对血腥的东西有异乎寻常的爱好,喜欢到医院看人缝针,缝一下,他的心紧一下,越是害怕就越想看。“小孩子突然死了,大人在哭,而我在场,这情景没法忘记。”若是哪里出了车祸,死了人,他们会飞跑去围观。他挤入人群看死尸,后面的大人使坏,轻轻一推,他就倒在冰冷的尸体上。日后这些经历都将作为坚固的记忆,进入他青年时期的画作。

画画是“业余爱好”,至少证明此人品行不算太坏,不致出去打群架,或因偷盗被枪毙。长江边的孩子,每年都有淹死的,忽然之间就会少一个朋友。

他初三就放弃了学业,在一印刷厂工作,“开始混社会”。往后几年里,他的青春期具有敏感、躁动、狂热的气质。武汉搞艺术的人挺多,还分帮,武昌帮、汉阳帮、汉口帮。他住在人民巷33号,作为“画画的高手”,属于一个小帮派。最具市民气的武汉,有着像上海外滩一样漂亮的老建筑、老洋房,在上世纪80年代,艺术氛围竟出人意料地好。

在教室里悬挂过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画像,深深烙入童年记忆,他让他们进入了他的画;他还画过邱少云、黄继光这些英雄人物;《最后的晚餐》画的是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参加“晚餐”,大队长主持“神圣的”餐会。

曾梵志时常去北京。1984年,北京有蒙克的展览、赵无极的展览、劳生博的展览,这无疑让他感到震惊,这些现代艺术与官方长期宣传的艺术形态相去甚远。只要有重要的展览,他就一定要坐绿皮火车去北京。有时买不到坐票,就蹲在一个人旁边,盯着他看,等着对方下车。

1991年,曾梵志狂热地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发表,投稿到了《江苏画刊》。刊发时,他整个晚上没法睡觉。夜里两点拉开灯绳,重新端详杂志上的画和自己的名字。他拿到了300元稿费。在那时,300元意味着“可以请你吃顿好的”。

居委会大妈都知道我是搞艺术的

曾梵志用张颂仁付的钱在香港买了一套昂贵的西装,在后来的一些故事里,这套西装被演绎成“3套”。不管怎么说,他总算有了一套西装,穿着西装,在武汉的街头,意气风发地骑自行车。

他没有参加过体制内的展览,“如果能入选全国美展,也许还能评为副教授。那时我们听说,谁入选了,就能分到一套房间,带有抽水马桶。”

1992年,他参加了“广州双年展”,和他的前辈王广义、张晓刚等一起。他26岁,极度狂妄。“我应该得一等奖,”曾梵志对记者说,“现在我还这么想。近20年过去,当年站在奖台上的人有些已经消失了,其中那些最聪明的人都出国了。”

怀着所有外地人共有的野心,1993年,他带着母亲给的100斤粮票,在三里屯租了一间小平房。他没去圆明园,因为在那里,大多数人“只是希望活得像一个艺术家”。“那时三里屯一个酒吧都没有,晚上走路,走很远才偶尔看到对面有一个身影过来。”居委会大妈卷着大舌头说,“这是一个搞艺术的。”这让他感到北京还是很不一样,北京居委会大妈比武汉上过大学的人更能理解他是“搞艺术的”,而不只是“疯子”。但他也害怕被盘查暂住证。最苦闷的是没人来看他的画。有一次,他听说艺术圈很重要的某某某要来北京了。他攥着BP机等了两天,等着被传呼,BP机死活不叫。要交下个月的房租了,他在街上游荡着,不敢回家。年轻的妻子坐在门口,大冷天洗衣服——他们没钱买洗衣机。

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少年一样自恋,曾梵志一直都在画他的自画像:没有表情的脸,杏仁般的大眼睛,红色嘴唇,紧张、不安的姿态,过分庞大的手。

许多年后他的身价高起来了,有人哭着喊着来求画,说,“我本来想在卧室放你和张晓刚的画,但现在只想放你的画。”他抵不住恭维,把画低价给了对方。“第二天,却看到那画被拍到了几百万。最生气的是,别人挣的钱也记到我头上。”

他不是没有虚荣心的。后来媒体不但登他的画,还登他的照片,他会想,我该选一张什么样的照片呢?是站在画前,还是拿着一枝画笔?时尚杂志说他用香水、抽雪茄、穿名牌袜子,像一个贵族,“还有人说我开悍马,我怎么会开悍马呢……但我不能说我不喜欢悍马,这样会得罪我那些开悍马的朋友……”

链接:

曾梵志部分作品拍卖情况

《最后的晚餐》:1.8亿港元

《面具系列1996NO.6》:7536.75万港元

《A系列之三:婚礼》:4025万港元

《协和医院》:3416万港元

《飞了》:3986万港元

《自画像》:3762万港元

《豹》:3600万港元

1996年《面具系列》:3090万港元

《面具系列1998五号》:3090万港元

《江湖》:3011万港元

2000年《面具系列》:2530万港元

猜你喜欢

  • 青蛙搬家

    一个大湖的旁边,住着一只青蛙。青蛙跟他的好邻居两只大雁,常常到湖里游水,在岸边游戏,他们生活过得很快活。很久不下雨,湖水慢慢地干了。没有水可不行啊,大雁想搬个家,搬到有水的地方去住。青蛙说:“我的好邻居,我可舍不得离开你们啊!你们走了,我可

  • 小蜜蜂找朋友

    一只小蜜蜂飞过围墙,在院子里看到一个瓜棚,上面爬满了南瓜藤,绿茵茵的叶子,金灿灿的花,好看极了。“嗡嗡嗡,嗡嗡嗡!”小蜜蜂围着花儿们唱着好听的歌儿。一朵雄花抬抬身,笑着招呼她:“小蜜蜂,你累啦!快来歇歇,吃点儿花汁吧!”“好,谢谢你!”小蜜

  • 哭有什么用

    小松鼠的家,在大树上的树洞里。半夜刮起大风来了,“呼啦啦”,“呼啦啦”,把这棵大树吹倒啦。小松鼠的家掉到地上来啦。“哎呀!这怎么办呀?”小松鼠急得哭了起来。他知道:狐狸会偷偷地从树林里钻出来;大灰狼也会一下子跳到他跟前……哎呀,多可怕呀!小

  • 小苹果树请医生

    果园里有一棵老苹果树和一棵小苹果树。有一天,老苹果树忽然浑身发抖,哼哼唧唧地不住叫痛,碧绿的叶子也发黄了。小苹果树很奇怪,问它说:“老婆婆,你怎么了?”老苹果树说:“孩子,我病了!有几条虫子,钻进我的身体里,咬得我很难受。从前我的妹妹就是这

  • 熊的长尾巴哪里去了

    你们去过动物园,看见狗熊了吗?狗熊长得胖乎乎,可是尾巴只有一丁点儿。听说,从前狗熊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很漂亮。那么后来,狗熊的长尾巴哪儿去了呢?这里有个故事。有一只狐狸,看见狗熊的尾巴比自己的长,比自己的漂亮,心里老大不高兴。你们知道,狐狸

  • 三只小猪盖房子

    猪妈妈有三个孩子。有一天,猪妈妈说:“孩子,你们瞧,家里一点吃的东西也没有,你们自个儿去过日子吧!”老大离开了家,他走着,走着,在路上碰见一个人,扛着一捆稻草。“好心人,把您的稻草送给我吧!”“好啊,我就把稻草送给你。”老大拿了稻草,盖了间

  • 鸡和耳朵

    一只狼和一只狐狸住在一起。有一天,狼捉到了一只鸡,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把那只鸡交给狐狸说:“你把鸡杀了,拔掉鸡毛,洗洗干净,放在火炉上煮起来。我请老熊一起来吃鸡。”狼说完,就去请老熊了。狐狸在家里煮鸡。不多一会儿,鸡就煮熟了。狐狸馋得直淌口

  • 手绢上的小白兔

    星期天,妈妈买来一块小手绢。妈妈对明明说:“你瞧,这是什么呀?”明明抬头一看,可高兴了:“哟,多好看呀!手绢上有一只小白兔,长耳朵,红眼睛。好妈妈,给我,给我。”说着,一伸手拿过小手绢。明明可喜欢这小手绢了,他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就对小白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