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狐狸的葬礼

狐狸的葬礼

收录日期:2025-08-08 01:42:01  热度:9℃

狐狸的葬礼

举行葬礼,这是人类文明社会中的一种仪式。在兽类中,有没有为同伴掩埋尸体,一洒同情之泪的?若说那些笨拙的或残忍的动物无此义举,那么,以聪明著称,连人类也往往自叹弗如的狐狸,会不会为同类之死而感伤呢?

“兔死狐悲”,用以比喻为同类的不幸而悲戚。这句成语,仅仅是比喻而已。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有没有为同类之死举行什么仪式的呢?

持反对意见者,可以引经据典,从动物的习性,动物的本能、乃至人类与兽类的根本区别,来说明世上绝无此事。

持赞同意见者,可以列举大象、猴子、猩猩..为例,说明世上确有其事。

而今这里说的狐狸的葬礼,亦是一例。

却说河北省有个青龙城。城外三十里地有个地方叫王家村。王家村是个大村庄,千把人口中,干啥活儿的都有。其中有个小伙子,名叫王国忠,原是种田的,后来见别人打猎赚钱多,也就买枝双筒猎枪,当起猎人来。

这年冬天,王国忠进山,看到一只全身如火一般红的狐狸。这使他兴奋不已。当时,这只红狐狸在树根下刨食,他想一枪击中它。可又担心伤了皮毛,卖不到好价钱。他见自己布下的铁夹子离这儿不远,于是心生一计,将这红狐狸赶向前面一片树林,进树林的必经之路上,一字儿排开,布下了他自己精心设计的八个铁夹子。这些铁夹子,形成连环套,只要碰上其中一只,别的七只便会弹跳起来,将一张尼绒丝网张开,将狐狸、兔子之类的走兽罩住,随便怎样,也逃脱下掉。

今日,也该这只红狐狸倒霉。它被王国忠一惊,撤退朝前面树林子逃去。

它如同飞快移动的火苗,在洁白的雪地上“刷刷刷”地向树林审去。王国忠紧紧追赶,只见前面“叭哒”一声,尼绒网弹跳起来,四面一散开,将红狐狸罩住了。

王国忠随后赶到,他看到这只从未见过的红狐狸,真不知如何才好。他用手去解尼绒网,红狐狸挣扎着,要咬他,他一眼看到,网上有个不大不小的洞。跟看红抓狸在网里翻滚着,要从洞口钻出去了。王国忠什么也不顾了,他脱下皮袄,罩住红狐狸,使命地捺住红狐狸的头,将它朝雪地里按。他发疯似地,好久好久没松手。当他发觉手酸时,红狐狸早已咽了气。

王国忠拎着死了的红狐狸回家。全家人也都为捕到这么只狐狸而高兴。

火红的狐毛,完整的狐皮,拿到市场上,还不有人枪?

王国忠在门外打谷场上摊开稻草,将红狐狸放上去,小心翼翼地开膛剥皮。平常,他剥一只兔子皮或是狐狸皮,嘴上叼支烟,等烟头剩下一小截,皮已剥下了。而今日,他足足吸了三支烟,才将红狐狸皮剥下,然后用竹签撑开,用尺量了一下,足有二尺一寸宽!

油光闪亮的红狐皮、他可不敢放在屋外晒。他将狐皮晾在竹竿上,然后扛到自家小楼的阳台上,像旗杆儿似的竖着,让暖洋洋的太阳晒晒干。

王国忠今日兴致很高。他吩咐妻子,将狐狸肉烧了满满一大锅,左邻右舍,男女老少,可谓见者有份,都喊来尝一口。平时要好的几位伙伴,不请自到,于是,摆开桌子,拿出好酒七八个人边喝边聊,直到日落西山,还没散席。

再说王国忠的两个小姨子,特地赶来吃狐狸肉。吃罢,见天色不早,便告辞回家了。她俩刚走到村口,寒风吹来,闻到一股怪味,耳边还听到一阵凄惨的叫声。她俩抬头一看,只见雪地里黄呼呼一片,吓得两个姑娘腿都软了,连忙相互搀扶着,跌跌撞撞地回到王国忠家,没进门,就喊起来:“哥..

不得了..狐狸报仇来了..多得数..数不清哩。”

众人一听,都惊呆了。王同忠不信,他见两个小姨子如此惊慌,不免感到可笑。他仗着几份酒意,从墙上摘下枪,一边走,一边说:“来了更好。

我再打两只,过年就当礼物送给你们..”

满屋子的人听他这一说,觉得既好奇,又紧张,一个个跟着他,来到村口大路上。

村里好多人也都赶来看稀奇。这一看可不打紧,一个个身上汗毛倒竖,紧张得透不过气来。你道为什么?原来,村头野地里,五六百只狐狸,围住了村口。狐狸中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花色的。夕阳下,它们一个个眼中喷着怒火,虎视眈眈地望着王国忠家的小楼,望着小楼阳台上那高悬的竹竿,望着竹竿上那张大红的狐皮。在盖满白雪的背景下,红狐皮格外醒目。

村子里的人,都没见过这阵势,一个个吓得心惊肉跳。几个胆小的,已拔腿往回溜了。

村子里几个年长的老人,毕竟见多识广。他们预感到,这么多狐狸围住村子,决不是好兆头。他们几个头碰头,低声商量了一会,派出一位老长辈,对王国忠说:“国忠,今日这么多狐狸,怕是来者不善哩,它们虽是畜牲,怕也懂得这个情义,依我们几个老伙计看法,它们是来讨狐狸皮的,——快把狐狸皮还给它们吧!”

王国忠不信,淡淡一笑:“迷信!天下哪有这等事儿!若它们懂得这个理,不成仙啦!”

老人们纷纷说:“可不能这么说。世上事,我们闹不明白的多着哩。就连小蚂蚁,也懂得齐心协力的道理,何况这群刁狐狸?”

有的说:“你说它们不是来讨狐狸皮的,为啥早不来,迟不来,今日你剥了只狐狸皮它们来了呢?”

王国忠不服气地说:“我过去也剥过狐狸皮,怎没见它们来过?”

有位中年汉子说:“兴许,你今儿剥的是只狐狸头儿,它们见头儿死了,一个个赶来报仇了。”

王国忠的妻子怕惹祸上身,也担心众怒难犯。说不准,日后村上出了什么不吉利的事儿,人家会把祸因扯到今儿这件事上。便劝道:“国忠,你就依大爷大叔们的话,把狐狸皮还给它们吧!”

王国忠低头不响。有位老奶奶劝道:“孩子,你就试试吧,把狐狸皮扔给它们。若是它们得了狐狸皮散了,便罢。若是它们不要狐狸皮,你扔在雪地上,等会儿还是你的。你去拣回来也坏不了。”

王国忠一想,这话也在理。他返身回家,取来狐狸皮,小心地向前走了几步,然后像扔手榴弹似的,将卷成一团的狐狸皮,用力扔出去。“扑”的一声,狐狸皮落在狐群中间。狐狸们见有东西砸过来,四面散开,随即又一轰而上,形成一个内宽七八米的大圆圈,五六百只狐狸,黑压压一片,围着狐狸皮,一只只默默地站着,却显出沉默致哀的样儿,没有哪一只随便走动,也没有哪一只发出什么响声。

好一个庄严肃穆的葬礼!

人们远远地站在村头高坡上,静静地看着。

不一会,只见一只浑身鲜红的大狐狸,慢慢地走到圆圈中间,默默地围着狐皮转了一圈,然后又慢慢地退回狐群。紧跟着,红色的、黄色的、花色的狐狸们,好像事先开过“预备会”似的,它们选出的“代表”一个接一个走到圆圈中央,向狐皮告别。

当这种告别仪式一结束,五六百只狐狸一起低下头,静静地站了两三分钟。然后,不知哪只狐狸,发出一声尖锐悲愤的尖叫,随即,一只红狐狸跳到圆圈中央,叼起那张狐皮,在群狐们的簇拥下,离开了村口。

当村民们从惊奇中醒过来时,狐群已消失在暮色苍茫的雪原中。

村民们都各自回家了。村头寒风中,只剩下王国忠呆呆地站着。火红的狐皮在他眼前不断闪现,搅得他心头一阵阵被针刺似的。他仿佛又看到狐群簇拥狐皮,飞奔而去的情景。他今日总算亲眼看到了,这些被他剥皮煮肉,不知杀害过多少只的狐狸,在它们之间,竟有这么深沉的友爱和思念。他被深深地感动了。

看了狐狸的葬礼,这位以打猎为生的猎手,想洗手不干,重新当农民了。

猜你喜欢

  • 远离抱怨是智者

    远离抱怨是智者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世界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每个人都会遭遇不顺心的事情,令人不满的情况。有些人选择抱怨,用消极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而另一些人则选择远离抱怨,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而这些选择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真理:远离

  • 杯子与水

    杯子与水在一个炎热的夏日,杯子与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杯子静静地躺在桌子上,呆呆地注视着窗外的一片湛蓝。水则安静地躺在杯子里,微微荡漾着,宛如一面温柔的镜子。"你好,杯子!" 水冒出了一个小气泡,滴溜溜旋转着,向杯子打招呼。杯子微微一

  • 真的,值得吗?

    真的,值得吗?是一个平凡的星期六,阳光明媚地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匆忙地走过,赶着自己的事情,却很少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真的,值得吗?在现代社会,我们被各种各样的诱惑所包围。广告中富丽堂皇的承诺,社交媒体上看似完美的生活,让我们时常陷入

  •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唐代,并且以浪漫的爱情和悲剧结局而闻名。梁山伯是一个聪明而勤奋的书生,而祝英台是一个聪明且勇敢的女子。他们在祝英台的兄长祝融的庄园相遇,从那一刻起,两个年轻人彼此坠入了爱河。梁山

  • 端坡赛马由来

    端坡赛马是古老而神秘的一项比赛,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中国历史。它起源于中国北方的边塞地区,在那里人们骑着马匹穿越崎岖的山坡,展示他们的马术技巧和速度。这项比赛不仅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在中国古代,马匹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交通工

  • 鲁国少人才

    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国,曾经是一个名震天下的强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鲁国的国力逐渐衰败,渐渐沦为少人才之地。这个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会制度的不完善、教育体制的落后等等。首先,鲁国的社会制度并不完善。封建等级森严,世袭制度与士人等级有着

  • 杨布打狗

    杨布打狗杨布是一个生活在古代的普通农夫,居住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他过着朴实而平凡的生活,每天辛勤地种田、养家糊口。几十年如一日的劳作,使得杨布变得强壮又坚韧。然而,杨布的村庄附近突然出现了一只凶猛的狗,令人生畏。这只狗无休无止地伤害村民,

  • 以羊替牛

    在一个古老而宁静的村庄中,有一头令人钦佩不已的大牛,它身材高大威猛,力大无穷。村民们都将这头牛视为他们生活的象征,靠它提供的乳汁和劳力,他们才能度过平凡而安稳的日子。然而,有一天,村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那头珍贵的大牛突然因生病而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