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林义杰:奔跑是一种“瘾”

林义杰:奔跑是一种“瘾”

收录日期:2025-08-08 02:38:01  热度:9℃

林义杰,一个清瘦的青年人,虽然最初的职业是马拉松运动员,但他不太愿意把跑步说成自己的职业。他永远把跑步当成自己的一个爱好,这个爱好已经成为一种永远无法戒除的“瘾”,而这个“瘾”促使他永无休止地用脚步丈量着世界的新奇与美好。

徘徊在死亡边缘

在智利的阿他加马寒漠,这个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林义杰与同伴找不到被狂风吹散的路标,身上的补给水也已经耗尽。为了减少身体的消耗,延长等待救援的时间,他和同伴爬到一块大岩石上休息,相互打趣说:“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死在这里比较好。岩石上的白骨比较醒目,比较方便他们找到我们。”

这次濒死的经历,让林义杰每每想起“腿都还在发抖”,而这一次经历仅仅过去一个月,他便又一次签下生死书,踏上征服亚马孙的路途。在戈壁里迷了路,脱水情况严重时,他靠着咬破嘴唇舔自己的血渡过难关;在穿越亚马孙时,小腿肚受伤发炎,他咬牙用随身携带的军刀割下腿上腐烂的肉,保全了这条腿;在乍得境内的撒哈拉沙漠,他奔跑在极易触雷的雷区,九死一生之后,才得知护送他们的军队在回程途中全部遭到劫匪枪杀……这些生死一瞬间的经历,常常在提醒着他:死亡随时都会来临。但奔跑的意义,正是因此而升华:他为自己跑,因为他享受不断超越自我的快感;而世人也从他的脚步中,看到了对待生命的态度。曾有一个18岁的姑娘,在听了他的演讲之后,哭着对他说谢谢。姑娘的家人死于一场大火,作为全家唯一的幸存者,她几次轻生,却从林义杰的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状态和更多的意义。

林义杰说:“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

纠结于内心孤寂

林义杰说,在长时间的跑步过程中,自然条件的险恶、身体出现的状况都是其次,最痛苦的事情,是面对奔跑过程中内心的孤寂。“撒哈拉那么大,大到无法丈量;而我那么小,就像那里的一粒沙。”

在撒哈拉长时间的奔跑过程中,林义杰用回忆的方式排遣内心的寂寞:妈妈什么时候为他买了第一块手表,什么时候交了第一个女朋友,青春期和伙伴做了哪些傻事……这些人生中过往的片段,在大脑里反复地回放,这种重复播放的方式,让他感到仿佛多过了好几辈子。

“当时我说,只要谁在撒哈拉倒下了,另外两个人就要将他的骨灰分装在6个瓶子里,未来,撒在五大洲和北极。”回想起答应伙伴一起踏上撒哈拉征途的那一刻,林义杰记忆犹新。“也许是之前几天的等待,身体没有维持平日的活动量,于是,第一天算是小试身手的36公里路,我已经感受到痛苦,我们三人都露出疲累的模样。”但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前奏,接下来的时间里,呕吐、腹泻、病毒、伤痛伴随着高温接踵而至,“地狱,我真的有这样的感受。”林义杰说。

比病痛更难以忍受的是团队当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语言交流的困难。作为团队中唯一一个东方人,林义杰很难与其他同伴倾诉内心,聊成一片。这一份心中的压抑,成为他整个路途上的另一种煎熬。这种煎熬,使得非洲的这趟路,成为他如今最常回想的一段。“强烈的孤独感,最终还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所以后来每次出发之前,都要特别去准备好一种面对孤独感的心情,不然在行走的道路上很难继续。”

丈量着人生感动

林义杰对非洲部落的原始文化十分着迷,在所有被他用脚丈量过的路途中,非洲是他最津津乐道的地方。部落人民的热情原始而纯真,一个晚上,偶遇的一个土著汉子忽然向林义杰索要他的头灯,不明所以的林义杰乖乖地把这珍贵的照明工具交给了他。而这位汉子则兴奋地花了一整个晚上的时间,打着灯,在旷野里抓了一只肥肥的野老鼠送给林义杰。“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最好的东西了。他们想要拿这些好东西跟你分享。”在原始的部落里,林义杰遇到了很多父母想要把自己的小孩子“送”给他,让他带到文明社会中去抚养,以此让孩子接受更好的环境和教育。虽然哭笑不得,林义杰却也受到莫大的震撼。在艰苦的撒哈拉行程当中,林义杰孤独无援的时刻,被一路寻找而来的中国同胞所感动:“他们长途跋涉,冒着危险在沙漠里寻找我们,还带来了我们最需要的食物、水,甚至家乡特产。我激动得无法自已,只能痛快地大哭。”“就是这些大家带给我的勇气,让我一点一滴地装进心里,告诉自己:林义杰,你一个人,但并不孤独,时时刻刻,故乡有许多人在关心着你,为你加油。”

“一路思乡,伴我在一天里完成了70公里,这时候,想家又成了麻药,麻醉了沿途沙砾刺伤我脚底的痛楚。”

克服了未知恐惧

当问到撒哈拉沙漠、中国大戈壁、智利阿他加马寒漠、南极冰原和磁北极哪种环境跑下来更艰苦时,林义杰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每个环境都有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装备,有不同的要解决的难处,我只能说,都非常特别,说困难嘛……我真觉得只要用心计划好,都不会太困难。”“所有的装备都会经过严格测试,这些要求不是普通即可,而是要经过实战的考验。跑,也是有方法有策略的。我们跑丝绸之路要运筹两年,撒哈拉也是两年。前期要做很多功课。”林义杰说,人所惧怕的其实是莫可名状的未知,比方说,对怕水的人来讲,一个两米深的泳池,也许比撒哈拉沙漠、磁北极,甚至比原始的亚马孙丛林更加可怕。“人害怕的是未知,我在亚马孙时,四周一片漆黑,不晓得会遇上什么,当时心里怕得不行。事后想想,其实是自己胡思乱想营造出的恐怖气氛。”路过沙漠、戈壁、冰川、丛林……他恍然明白,自己征服的从来不是那些恐怖的穷山恶水,而是内心的每一个恐怖的小念头。“心慌、恐惧、焦躁的情绪考验着内心的坚韧程度,如何在极度的痛苦当中,摆平内心反抗与逃避的力量,是探险过程中最艰难的考验。挨过去,就更坚强一点。”

经历过生死劫难

在挑战四大极地的过程中,林义杰曾经三度濒临死亡:一次是遇到25年来最大的沙漠风暴,两次是因为血糖过低。无垠的沙漠中,他要征服10层楼高的沙丘,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6片趾甲脱落的痛楚,撒哈拉的比赛结束后,他的体重减少了10斤,只剩下不到90斤。每一次比赛,其他选手都有教练或是团队支援,而林义杰始终是一个人孤军奋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林义杰坚持下去的?他说:“每次在我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我会跟自己讲:‘如果我今天放弃的话,明天会不会后悔?你为什么要放弃?’如果要放弃的话,你就不要来亚马孙河,也就不要来撒哈拉沙漠了。”

“我不担心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只会全力以赴来面对这个极大的挑战,因为这将会写下人类最伟大的历史。”林义杰说,“挑战极限会让人深深感到生命的韧性,提醒人们要懂得珍惜生命。”

猜你喜欢

  • 猫尾花的致命克星

    南美洲国家哥伦比亚的东部山区有一种爬藤类植物,植株叶子犹如细长绵软的猫尾巴,当地的农民称之为猫尾花。这种花起初生长于原始森林深处,农民们将其引种到田园里,每逢猫尾花吐苞绽放的时节,四周都芬芳飘溢。不过好景不长,猫尾花的繁殖能力与繁殖速度太惊

  • 擦了5年的玻璃

    他只身从农村来到城市,只有初中毕业,身体非常单薄,只能找点比较轻的体力活干。他到了一家保洁公司,主要工作就是擦玻璃,公司管食宿,每月工资300元。他很满足,干起活来十分卖力。有人问他:“你这么小,为什么不在家上学,出来受罪赚这点钱?”他说:

  • 留给鬣狗的晚餐

    在非洲大草原上,狮子算得上“草原霸王”,任何动物看到它,都会灰溜溜走开。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同样生活着一种叫鬣狗的动物,它们与普通的狼狗差不多大,毛色棕黄,喜欢群居生活。当它们集体出动捕猎时,甚至可以捕杀到瞪羚、斑马、角马等大中型草食动物。

  • 桑树抵罪

    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是北宋名臣,人称“布衣宰相”。在襄城任知州时,他发现百姓的生活穷困,于是想找出办法改变现状。经过考察,他发现襄城适宜种桑养蚕,织成丝绸后价格不菲,便发布政令,号召百姓种桑树。可政令发出了很久,范纯仁也没看到百姓种桑树。原来

  • 跌出来的忠心

    明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对那些功臣宿将并不那么放心,采取各种方式测试这些人的忠诚度。大将郭德成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妹妹又是朱元璋的妃子,可朱元璋对他并不信任。一天,郭德成奉旨入宫,君臣二人饮酒叙谈,其乐融融。郭德成不免有了醉意,朱元璋见了便命人

  • 陪他一起看鸿雁

    认识他,是在大学新生军训时。练习走正步,一分钟前他走得英武挺拔,教官口令响起的瞬间却变得混乱不堪。他的左手左脚同时伸出,然后,右手右脚同时跟上,如滑稽的小品表演。同学们哈哈大笑,几名女生更是笑得花枝乱颤。他的脸涨得通红。唯独她未笑,心里有微

  • 爱情旗袍

    双休日,久居省城的好友静约我去省城最大的购物中心逛逛。静带着我穿过一个个商品销售区,最后停在了旗袍销售区。走近那一大排花枝招展的旗袍,静顺手抄起一件,说:“飞儿,这件最适合你!”水粉、镂空的蕾丝图案,含蓄、唯美而又略带神秘。试穿后,我就再不

  • 首座御厨

    同治年间,慈禧太后在养心殿正南另设了专为她一人“开小灶”的小御膳房。小御膳房的首座御厨为“庖长”,担任庖长年数最长的,当数王玉生。王玉生和慈禧算是老相识了。当年慈禧还是个名唤兰儿的小丫头,住在北京城的劈柴胡同里。胡同口,有个兼卖豆腐的王家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