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1600年前的长生不老药

1600年前的长生不老药

收录日期:2025-08-08 04:52:36  热度:8℃

江苏如皋是个有名的长寿之乡,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很常见。据统计,这里的百岁老人多达251名。在当地坊间,流传着一个神秘传说:当年秦始皇想长生不老,就派徐福到东海寻找长生不老仙丹,没想到徐福在海上遇到了狂风大浪,找来的长生不老仙丹全撒在了如皋,从此这里的水土有了一种灵气,长寿老人就特别多。

这种传说不无道理,因为在中国古代,希望通过服食丹药而长生不老的人特别多,那么真有这种“不老仙丹”吗?据悉,南京市博物馆就收藏了这种丹丸,从出土至今,鲜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见过它们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从出土至今,不老仙丹从来没有展览过,一直“养”在地库中。

南京专家考古发现神奇“红色米粒”

当时一共发现了200多粒这种东西,部分已成粉末,“刚发现的时候,它们放在一个直径约10厘米、圆形的漆盒内,就放在墓主人的头部位置,可见它们对墓主人来说是何等重要。”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介绍说,“古墓主人是王羲之家族的,王彬的长女,字丹虎,死的时候58岁,由于终生没嫁人,死后就葬在了父母坟的右边。”

让考古专家们高兴的是,这一粒粒红艳艳的小丸子虽然已经1600多年了,至今还比较完整,看上去还有几分可爱。只是,它们是什么?是1600年前的水果?还是主人生前最喜欢的药呢?

对这些只有米粒大小、圆乎乎的小颗粒,考古专家们一时也摸不清它们究竟是什么,因为,这样的宝贝当时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它们不能摸,不能碰,更不能去咬……

神奇小丸竟然就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为了解开这些小丸子的身份,有关专家拿了其中三粒,对它们进行化验,最终认定它们就是东晋时期非常流行的“长生不老仙丹”。

“从墓志看,王丹虎死于东晋升平三年(359年),这个时期正是炼制金丹及士大夫阶层倡导‘服食’盛行的时代。‘服食’就是‘服石’,就是服用一种所谓能长生不老的丹药。”“长生不老仙丹”究竟由什么成分组成?它们是如何炼成的?不要说现代人搞不清楚,就是在东晋,对于那些吃不上仙丹的人来说,也是显得扑朔迷离,加上炼丹是非常私密的事情,师徒相传,并且严守秘密,这给“不老仙丹”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再次发现不老仙丹是1998年发现高崧家族墓。“1998年6月17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新校区在道路施工中发现一处六朝砖室墓群。在江苏省文化厅及南京市文物局的直接领导和协调下,我们迅速组织考古队于6月下旬至8月上旬对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这次考古发掘在当年轰动一时,并被列入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王志高回忆说,当时一共发掘了3座砖石墓,砖墓规模较大,全长7米以上,墓葬形制为凸字形单室墓,出土了金器、铜铁、玉石玻璃、琥珀、水晶、陶瓷等文物200余件。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有一样宝贝让专家们很眼熟,那就是红色的“不老仙丹”,只是和王丹虎墓出土情况不太一样的是,丹药摆在墓主人的手边,在右侧手臂附近,还有一个精致小巧的鎏金带盖银鼎,像是专门用来盛放丹药用的。但是,这些“不老仙丹”由于氧化很快就成了粉末。

“这说明,在东晋大宅门里的名士们都吃这种小药丸,这种药丸也是秦始皇派人苦苦寻找的长生不老仙丹。”

“不老仙丹”出土半个世纪为何见者寥寥

在南京市博物馆,记者有幸看到了“不老仙丹”的克隆品。穿过幽静的楼道,在展厅二楼青瓷莲花尊的后面,一粒粒如米粒大小的颗粒状物体藏在一个小玻璃盒子里,虽然灯光偏暗,但它们看上去相当鲜艳,隔着玻璃也能看到它们泛着橘红色的光。细细看去,它们就像是用红橡皮泥捏出来的一粒粒小药丸,有的呈圆形,也有的呈椭圆形……

事实上,记者看到的只是“不老仙丹”的复制品,原件从来没有展出过。据南京市博物馆保管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1965年,“不老仙丹”被考古发掘入藏后,就再也没出过库房的大门,近半个世纪以来从来没有对外展出过,甚至连博物馆的很多内部人士都没见过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展厅内对外展出的不过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好奇心,而后期加工的“克隆品”。

“真的不老仙丹被放在地下库房中,放在一个锦盒当中,每天都有人专门照顾它们,看它们的温度湿度,观察它们入藏博物馆后有没有变化。”据了解,这些丹丸虽然已经有1600多年,但直到如今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颜色依旧艳丽,看上去就像刚从炼丹炉内拿出来的一样。不过也有的“不老仙丹”,由于在底下埋藏了千年,考古发掘的时候已经变成了粉末,很难保存。它们究竟有多宝贝,为何不能拿出来亮相呢?专家说,它们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药类文物,为研究东晋时期丹药的化学成分与作用,提供了实物依据。“见过‘不老仙丹’原件的人屈指可数。”这位负责人说,虽然丹丸是用多种矿物质炼制成的,但经过1600多年,温湿度、光线稍有变化,对它们都会造成一定的杀伤力,保存它们的最好办法就是放在库房内不要动它们;“原件不能展出,它们对外界环境变化太敏感了”。

那么,南京市博物馆一共收藏了多少颗不老仙丹?它们都有多大?这么多年来有没有变色、变形?相关负责人笑笑说,从入藏至今,“不老仙丹”都没有发生大变化,至于它们的重量、大小等等,都是秘密,不能对外透露。

仙丹妙药究竟为何物

为什么魏晋名士都那么痴迷这种小药丸呢?甚至死后都要把它们带进棺材?“东晋时期,大宅门里的男男女女们都很迷恋它,每天都少不了。王羲之整个大家族,高崧大家族,还有皇帝也吃,在吃‘不老仙丹’风靡一时的朝代,炼丹家也应运而生。这些炼丹家像现在的明星一样走红。”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介绍了炼丹的过程。由于丹砂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加热后它分解出汞,即水银;冷却后,水银和硫磺蒸汽又相化合,再生成硫化汞。

这些辛辛苦苦炼成的丹药真的能让魏晋名流们如愿以偿吗?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说,丹药其实是由石钟乳、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紫石英等五种矿物质炼制而成。丹砂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中的第一位,认为它可治百病、养精神、安魂魄,久服使人通神明,不衰老。但实际上,东晋人炼成的“不老仙丹”有很大的毒性,吃的时候要掌握药量,很容易因为丹药的毒性而丧命,热衷于炼丹术的道士服药中毒事件屡有发生,道士们便将服药中毒猝死讳言为尸解或白日升仙,这不过是欺人的谎言。

在中国历史上,信道士之言,服食长生不死之药而死的皇帝约有10人,东晋的哀帝是第一位。公元365年,晋哀帝像往常一样吃了“不老仙丹”,但身体很快燥热难当,哀帝拼命喝酒想泄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但无奈,日积月累毒性太大,哀帝最终撒手人寰。可怜的他,死前连个继承皇位的子嗣都没有。

猜你喜欢

  • 信心,前行的力量

    阿尔文认为暴力、财富和知识是前行的力量,还有人选择了文化创新和信仰。我认为,信心才是前行的力量。古语云:人无信则不立。当然,这个信不只是“信誉”之义,还可以做“信心”之义。人只有具备了信心这一先决条件,才能放下包袱去拼搏创造,从而推动社会在

  • 离别

    人的一生就是不停的变换,无论何事。有些不测之变,着实让人伤心,却又不得已接受现实的打击!相处十年有余的邻居要先我一步搬离久居之地,那种莫名的伤感压抑在心,不言自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几千个日日夜夜沉淀积累的情感,不多日便无缘再续,怎能不令人

  • 我们的亲情不是童话

    我的哥哥大我6岁,如今已经68周岁了。从21岁起,他一大半的岁月都是在精神病院里度过的。“爸,我要考大学。”在我印象里,哥哥学习一直很好,老师说他是考大学的好苗子。那时候,父亲远在四川大西南当建筑工,月工资只有64元,他每月寄回家40元。一

  • 红绿灯下的爱

    “等绿灯亮了的时候才能过去。对!真乖!”“好了,小朋友们!请排好队跟阿姨走!”“一、二、一……一、二、一”景浩每天中午下班时都看见那个穿水绿色风衣的细挑身材女人守侯在红绿灯下,看见三五成群跳跳蹦蹦的孩子们走过来时,她笑盈盈地迎上去,像老母鸡

  • 美丽的绽放

    窗外的阳光照在平静的小镇上,烈日炎炎,没有一个人想说话,想到镇上来走一走。又是一个夏天,小花在叽叽喳喳的烦着她的妈妈。因为她的妈妈允诺过,会在来年的夏天,也就是小花12岁生日那天送她一只可爱的小猫。可时光就是过得如此之快,小花的妈妈为了不失

  • 父亲的故事

    最关心我们的人往往就在身边,然而我们都忽略了……这天,油漆匠柳大宝干完一天的活,疲惫不堪地刚回到家,就听到儿子柳晓晓的欢快叫声:“爸,快给我一百块钱,我要参加作文比赛,前十名奖电脑呢!”柳大宝一下瞪大了眼:“啥?报个名要一百块钱?”他赶紧跟

  • 画个框框说爱情

    她说,男人如果没有软件就得有硬件,那样他在女人这里才不会受硬伤。那时她还没有车,但有房。她找男友也没有什么标准,从来没说刻意画个框框在里面填要求,她一直觉得对方无所谓有房有车,只要人品好。当然有车更好,这是她学车快拿到驾照时的新想法,因为那

  • 今夜,我想再呼喊一声“娘”

    独步枯凉的夜街,淋着稀疏的淫雨,落叶固执地飘零在身后,如昏暗的灯光拖长了我的影子,沉重的思绪久久不能散去。这是一个可怜又落寞的夜晚。母亲的影子若有若无地跟着我,随我沉思,随我飘浮,随我入梦。总认为时间的推移会让一些事情淡忘,但是,在母亲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