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抢军帽,大义灭亲及其他

抢军帽,大义灭亲及其他

收录日期:2025-08-08 01:33:24  热度:10℃

提起1983年的严打,除了被打击人的亲属,大概别人快忘记了。毕竟过去了快三十年,早已星移斗转、物是人非。当年抢顶帽子就兴许毙了,如今抢个楼盘、抢座矿山也是波澜不惊。

那年,我正在东北一个地方的刑警队当个小头目,碰上全国严打,没日没夜的忙。看守所一下子满了,恶势力不敢抬头,社会清静了许多。犯人里有个年轻小伙,清秀的面孔,一副学生模样。其实他就是中途辍学的,在家缺少管教,跟着街头的混混们乱跑。一次几个人合伙抢军帽,他跑得慢,抓了进来。进来了还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见人就问哪天放回家,妈妈等得急死了。他不知道共和国正在严打,不知道抢了一顶帽子就是毁我长城,不知道严打办主任执意要处决他,只是办案的法官还坚持顶着。一个阴冷的早晨,我随行刑队去了法场。那次毙了38个,多是鸡鸣狗盗之徒。我没有见到他,听说躲过了这一劫。我知道,运动过了他的命就保住了,不过是个孩子,不过一顶帽子。

这段说的不是我,是一位旧时同窗的口述。他后来升至某市公安局长,办案无数。这两年不时传来严打的声音,他又想起了那孩子。自然,此严打非彼严打,但当年运动的滋味又泛了上来。

跟运动连在一起的,有一个词儿叫大义灭亲。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义灭亲,看旧戏《赤桑镇》,包公铁面无私,斩了为非作歹的亲侄儿包勉,任老嫂求情、斥责都不动摇。后来在连绵不绝的运动中,大义灭亲被磨成了一把刀,为了阴谋、私利或虚幻的信念和理想,把亲情与人性一齐斩了。眼下《刑事诉讼法》正修订,有专家说以后都亲亲相隐,流传了千百年的大义灭亲终被抛弃。细看条文,却只是在一般刑案庭审时,免除了直系亲属当庭作证的义务,没说别的。让儿子当庭指着鼻子揭发老爸罪行累累,确实太过残忍,已为现代司法所不容;但急不可耐地痛斥大义灭亲,未免为时过早。弟弟打工挣钱供哥哥上大学,一时贪念偷窃了室友4万元。警察设下圈套,动员哥哥打电话骗来弟弟,抓捕了他。前些年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每个人听了心痛,区区4万元的案子就毁了兄弟情。但是这故事还有续集。弟弟获得轻判和减刑,出监后努力上进入了学;他不但谅解了哥哥,而且说:如果没有那次归案,自己将一辈子亡命奔逃。大义看似害了他,实则给了他新生。

社会公义需要全体公民来守卫,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私情私利当然要保护,但是当社会公义为此而避让或受损时,我们自应怀有谢意和敬畏。罪恶可以在私情襟下躲藏一时,但必有见光之日;大义不言灭亲,但大义必须维护,那是社会大厦的支撑。

公民群起守卫社会公义,被一些人讥为民意审判或舆论审判,实则天大的好事。司法自应独立,但不能对汹涌的民意置若罔闻。西方一些国家为什么设了陪审团,对某些刑案由一群毫无法律知识的乌合之众决定罪或非罪?他们的思路是:对案情的基本判断,最需要的恰恰不是极为理性的冷峻,而是一般人的常识感觉,因为后者更有可能贴近案情的实质。法治去除了精英化,才能走向民主。

朱仝因为李逵劈死小衙内,一直要跟那黑厮拼个你死我活;恶徒李昌奎倒提双脚摔死幼童,我们的法官却选择了慈悲为怀。他们拿着那根法律的准绳量过来、量过去,真不如把绳子交给朱仝裁一回。

有些法官不知怎么,总和百姓拧着劲儿;好像钻进法律太深,出不来了。

猜你喜欢

  • ‘随便鸡’

    刘家村的刘三是个头脑不那么灵活的人,但却非常热心,所以村里头的人经常叫刘三帮他们干点小活。有一天,刘三到镇上办事,村里的刘冲嫂就问了:“阿三,你是到镇上去吗?”“是阿,我爹让我去办点事。”刘嫂又开声了:“那你到镇上帮我买只鸡回来,过来,我给

  • 不能治的病

    王大明约了个心理医生看病,到了心理医生的诊所后,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着医生。医生面色平静的看着王大明,声音轻缓的问道:“王先生,你又来啦,这次有什么症状啊?”王大明面色严肃的说道:“我不能看别人在我面前嘚瑟,但是我喜欢在别人面前嘚瑟,一看

  • 姜是老的辣

    郑华是一家便利店的老板。最近,他发现一个叫王翠的女人很反常。因为她不但天天光顾,还格外热情。这天,王翠抱着一个布娃娃,后面还跟着一个女孩。她一进门,就热情地说:“老板,这个送给你儿子!”郑华连声道谢,只听王翠对那女孩说:“小李呀,以后有什么

  • 阿P的第一单生意

    阿P最近做起了送桶装水的买卖,简单的开张之后就接到了第一单送水的生意。电话是阿P的哥们“乌皮狗”打来的,早上阿P在去店里的路上凑巧碰上“乌皮狗”去村里的城隍庙赌博,就跟他说了自己小店今天开张的事。这小子也真够意思,马上光顾哥们的生意。有了生

  • 我会变魔术

    毛毛生下来大脑就有点问题,所以十岁了还没有送去上学,妈妈阿利非常喜欢打麻将,每次去麻将馆玩牌就只好带上他一起去,好歹有个照应。阿利输钱的日子很少,每次赢了钱,毛毛都会好奇问道:“妈妈,为什么总是你赢钱呀?”阿利急忙低头在他耳边说道:“嘘,此

  • 饮酒观月

    下乡不久,听说我们大队有一个从茶场下来的老知青,三十来岁,胡子一大把,光棍一条,对古曲诗文颇有些爱好,家中藏有一些古书,为此,我特地找农民换得些酒票,打了一瓶酒,登门拜访。老知青单身一人住在背角的山凹里,四周长着茂密的松树,茅草屋旁边有几个

  • 谁闯的祸

    隋浩跳槽来到一家新的公司,第一天上班,就碰到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上级领导来公司视察时,有位领导在走廊里被一把扫帚绊倒,还摔破了头。事后公司老总大怒,派人调查,肇事者是谁?是出于什么目的?快下班时,隋浩上厕所,还没进去,就听到有两个人在厕所里

  • 辅导员听课气晕了

    高老师自从县实验小学调出,回到本乡任教,从来不让学生做作业,上课总是给学生讲故事,自己从来不写备课笔记。文教辅导员,高老师所任教的小学校长,还有教师劝他不要这样做,家长有意见,也害了学生。他说:“你们不懂,我要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