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除了打杂,实习的更高意义是什么

除了打杂,实习的更高意义是什么

收录日期:2025-08-08 05:02:34  热度:10℃

当别人不认真、不负责、不上心的时候,便是最好的下手时机。

大二暑假的时候,我和Judy一起在一个快消公司(快速消费品公司)实习,正值Summer Intern的时期,公司招募了大批的实习生,并且制定了详细的实习生培养计划。我们像一窝小虫子一样,呼啦啦地飞进了这个租了写字楼好几层的跨国公司里,遍布在其内部的上下左右。那时候的我们,同在一个起跑线上,每天挤在一起发没完没了的快递,搜没完没了的信息,印没完没了的资料,发没完没了的牢骚。

Judy比我晚来大约两周,她第一天来的时候穿着一身校服坐在门口的座位上。那时候所有的实习生都在一个小房间里,我们称之为“小黑屋”,她来的时候坐在了外面,因此我们似乎对她有些生疏,只是在吃饭的时候偶尔问一句:“那个穿校服的女孩,要不要叫上一起吃饭去?”

或许,Judy从开始就是和我们不一样的。

区域同事来了以后

几天以后,公司在全国的每个分公司和代表处都派来一个人到北京总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培训。这一行浩浩荡荡有20多个人,突然出现在本来就很拥挤的公司里,落地于实习生小黑屋旁边的玻璃房子里,天天培训,日日上课,只有吃饭时间才成群结队地出来。

而这个时候我们发现,Judy总是和那些代表处的同事一起下楼吃饭,但也没有多心,我们依然自顾自地去买外卖,吃完了就去附近的大商场逛逛,看看哪里又打折了,哪里又上新品了。即使那时候根本买不起,也是愿意听着商场里一遍中文、一遍英文、一遍日文、一遍韩文的各种信息广播,然后互相抱怨公司的实习工资是多么的低廉,连件好牌子的衣服都买不起。

区域的同事在北京呆了两个月,所有的实习生都在自己的组里忙,有的忙着盯销售额度,有的忙着做渠道规划表格,有的忙着做各种报告,有的在外面跑着看店面,只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在一起,控诉自己的工作是多么无聊,自己的领导是多么爱下班时候找事儿,自己的team是多么的不团结,总结就是这个公司不像原来想的那么好,这个公司非常不把实习生当人看!义愤填膺的气氛中,大家都慷慨激昂地表示,Summer Intern结束就离职,不能再继续了,这样的日子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打碎了自己的梦想,每天无非是复印扫描快递填表,自己的文采、见识、广博、创意在这里一无用处。

两个月Summer Intern期结束,我向公司申请继续留下来实习,而有一半的实习生已经提包走人了,以前壮观的实习生小黑屋里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个同学,我们的日子开始清净起来,毕竟人走了大半,活儿也熟了很多,做起来又快又好,于是有了更多的时间上网逛逛看看,悄悄地聊八卦……

某天下午秘书在门口喊:“区域同事要走了啊!大家出来送一下!”

正式员工显然对区域同事很熟悉,又拉手又拥抱,依依惜别就是这个场景了。我和其他实习生站在小黑屋门口,对,就是站在那儿。反正我们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们。于是就是站着,等大家都抱完了,开始挥手拜拜的时候,我们也在人群后象征性地摆摆手,笑一笑,然后就算这事儿结束了。我转身的瞬间,看见了Judy。

Judy和区域的同事们一起慢慢在楼道里走,从大门走到电梯口,一边走,一边拉着手热烈地讲话,感觉好像认识了很久很久一样。二十多个人和Judy眉开眼笑地说话,哈哈大笑,Judy在其中俨然一个红人一样,被很多很多人拽着不放开。我不知道他们在热情地讲什么,大概因为如果是我,我根本不知道要和他们讲什么。我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听见Judy特别有感情地喊了一声:“各位哥哥姐姐!你们要常来啊!”

我只是按照领导的要求看看位置

后来的日子,我开始跑店面了,看看超市的新货有没有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上。其实就算没摆放到好位置,我一个实习生能如何呢?无非是回来报告领导罢了,难道我能吵一架把东西重摆一次?我就是个实习生,我一直记得这一点,谁会听我的呢?

某天中午在一个很小的社区超市里买食物,顺便看看产品位置,突然遇见Judy一个人在很角落的位置张牙舞爪的吵架一样。我赶紧跑过去问她:

“你们产品也开始查店面了?怎么了?”

“我这条线吧虽然没什么竞品,但是也不能放角落里啊!这谁看得见啊!起码要上货架的!”

然后她转身指着一排货架跟超市的人喊:“我就是XX公司的,中间位置的商家给了你们多少钱,就给这样的位置?我们的货是谁给你们发的?”

领导并没有跟我讲过摆货架也是有讲究的,没有跟我讲过位置和幕后是有关系的,我只是按照领导的要求看看位置,回去描述一下,然后交由领导自行处理。我从来没有多想这里面是否还有别的故事,也从没有想过我是否可以代表公司谈些什么,更没有尝试问过一句为什么会有这里和那里的区别。而我,一直以为摆放位置是超市的规定,一直认为超市里到处都是人,哪里的货品都能够被平等的看见。

她是惟一一个可以谈薪水的毕业生

后来我和Judy都回学校上课了,也都相继离职了。我一直觉得,Judy是那种很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而我们就不是。我们总是觉得我们是实习生,不用太努力,出事儿有领导扛着,怪谁都怪不到我们头上来。我们是有大大的保护伞的实习生,还不一定做多久呢,因此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不用那么用力地往前冲,不用着急地认识新同事,不用建立什么商业合作关系,不用太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一个行业,而一些行业里的小故事从来只当八卦讲讲,从未真正上心去思考什么。这一切,Judy却做到了。她不论到哪儿都自来熟,别人不熟她先熟;她在任何行业都特把公司当自己的,用力用心用脑子;她查店面就看老板吵一次架,剩下的都自己吵。

毕业那年我们几个熟识的朋友里,Judy的薪水明显高出我们很多,而她所签的公司的毕业生标准价格并非她的价格。我们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从大二就开始混社会了,认识很多人,也做过很多事儿,虽然我是个实习生,但是我打赌我比正式员工做得更多,了解得更深入。我必须比别人的薪水高,不给这个价儿,我就走人了,我不干的!”

猜你喜欢

  • 每一段岁月都值得感激

    我不是一夜之间胖起来的,但是我却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肥胖给毁灭了。那是几年前我更加年轻的时候,我和我的第N任男朋友在饭店里吃一顿丰盛的自助餐。我在故意错过一顿午饭的情况下,轻松在半小时内干掉了十个肉串,五个鸡翅,两盘杏鲍菇和三块黑森林。当我起身

  • 只想听听你的声音

    与几位朋友一起吃饭。其间,有一位出去打电话,几分钟后才回来,有人打趣道:“忘了向媳妇请假了吧?”他说:“哪里啊,给我妈打的!周六是我和老家父母的通话时间。”朋友曾在一家公司的技术部门工作,当时还未结婚。那年。公司与南非一家工厂签订了合作协议

  • 讨饭奶奶

    讨饭奶奶是我的一个远房奶奶,一个人住在一间草屋里。听说她年轻时,很能干,插秧、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她还会剪鞋样,天上飞过什么,就能剪出什么,地上长出什么,就能剪出什么。后来,丈夫死了,自己也得了病,又没有儿女扶养,一年便有半年外出讨饭。一天傍

  • 爱的藏品

    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活动,让爱好收藏的孩子展示自己的藏品。小小收藏家们都拿出了什么宝贝呢?有的拿出自己精心收藏的各种树叶,有的拿出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的陶瓷碎片,有的拿出一枚枚画着京剧脸谱的鸡蛋壳……真是大开眼界,不由让人惊叹孩子们独有的收藏视

  • 再见,我亲爱的少年

    再次回到高中母校已是十年后。十年的时间改变了太多太多,母校已没有了当年的模样,我们也已不是当初的我们。路过操场,原本破旧的水泥操场已铺上了崭新的塑胶跑到,篮球场也变成了你们当初心中一直想要的球场。可曾在操场上热血沸腾着打篮球的你们已变成了一

  • 双面胶告诉了我们什么

    看了双面胶这部连续剧,一半还没有看到。听说了结局。我觉得心很寒。这里面其实你不能够说谁谁谁不对,谁又做得对。只能够说,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在当今时代,越来越让人无奈。也许,很多人会批叛婆婆的自私和无理,有些反倒同情小媳妇丽娟的遭遇。而我个人觉

  • 钥匙有多锈爱就有多深

    “老公,这什么钥匙啊?”妻在卫生间冲我嚷,“再不扔掉,挂在身上会把裤子弄脏的!”接过钥匙串,我才发现,有一把钥匙,稍显发黄,已经生锈啦。哪儿的钥匙?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女儿见我发愣,提醒道:“老爸,你试着开锁看看?”宅门、房间、书橱还有抽

  • 把荒芜当成花朵欣赏

    丽菲亚是一位慈善的老奶奶,她银白的头发,温柔的脸庞,看了一眼就让人觉得舒服。我猜想她一定是那种一辈子都幸福的女人,在亲情友情爱情的滋润下,才会有平和的心,有如此温暖的表情。然而听了丽菲亚的讲述,我不得不对人生有了新的思索。那是一次老教授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