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生死于母语之中

生死于母语之中

收录日期:2025-08-08 04:43:55  热度:10℃

我生在大陆,只会说国语。直到出国前,我没有母语意识,也没有母国问题,一切都理所当然。可是一出去,就发现我从小讲的普通话,在不同区域的华人圈,上演不同的剧情,这些剧情,就是母语和母国的不断错位。

我先到旧金山,见了一堆从未见过的亲戚。几天内不能交流,他们生在那里,全说英文和台山话,可我只会说国语。到纽约后,我除了少数大陆朋友,此外的交际便是台湾人,理由很简单,就是彼此懂国语,说国语。

可我很快又发现“国语”的错位。80年代初很多台湾人会对大陆过去的人说,口头语是:“你们大陆”,“你们中共”,我们的口头语呢,是“你们台湾”。跟台湾朋友初次见面,我们会说“解放后”,他们立即纠正,说,那是“沦陷后”。我说“北京”如何,他们会说“No,对不起,陈先生,我们只说‘北平’,不说‘北京’”。明明说的是普通话,但是,不断错位。

这两天我开始受教育,新加坡一地的华人,讲的是普通话,写的是简体字,是共和国版本——据说贵国的李光耀会6种语言。他是位语言政治家。

据说,他启动了当时的华语运动,也据说,他持久抑制华语教育。他可能想在小国家、小族群,率先高效地西化。语言必定是第一步。所以在新加坡,马来语是母语;英语是实际上的“国语”;华语呢,成为辅助语言,对外,方便跟中国做生意,对内,可以成全族群认同、族群和谐。族群的母语不影响国家语言、官方语言,族群假使落后,暂时也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李总理有他的算盘。

总之,全世界各国华侨,没有一国人像新加坡华人这样,能说双语。

母语,讲还是不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永远牵扯到两个问题,一是自尊心,一是安全感。在语言问题上,我们非常容易受伤:对外容易受伤,对内也容易受伤。

大家一定听说太多华侨家庭,很多很多悲剧,来自家庭两代之间语言无法沟通。对外,你开个罚单,来张传票,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我亲眼在纽约海关口见过很多台山乡亲,大嫂、老太太、乡下小孩,站在官员面前,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必须临时请人帮忙,才能过关,双方都困扰。

此外就是安全感。语言的安全感,推至极端,历史上许多国族要征服另一个国族,第一件事,灭你的语言。人杀不光,灭你的语言。

我热爱中文,但我不是国家主义者。语言问题,我的体会不是诉诸群体、诉诸国家、诉诸政治,而是诉诸我自己。在自己的手中,珍惜母语,提炼她,无论说话还是写作,把母语弄得更有意思。一个一个的个人,母语说得好,写得好,未必影响整体,但会是母语的光荣、母语的骄傲。

这里我要说到我的老师木心先生。木心先生前年去世了。他几乎一辈子没有名声。他毕生只有一件护身符,就是母语写作。

“文革”前,木心先生私下写了22本书。“文革”初,全部抄没了。“文革”中,他被关进监狱,就在狱中继续偷偷写作。那样的年代,狱中写作如果被发现,罪加三等。我亲眼见到那些手稿,密密麻麻,正反面写满。写完后,缝在棉裤内层,日后带出来。他为谁而写?不为谁写,更不可能发表,他为自己写。他写的不是政治论文,也不是政治抗议,而是诗、散文和随笔。他只为写作而写作。当他失去尊严,失去安全,几乎失去一切,他靠母语写作活下来,他说,他是“一个字、一个字把自己救出来”。

他对文字的态度是文学的,美学的,内心的,精神的,和诸位在新加坡遭遇到的语言困境,不太一样,但他指向中文,指向汉语,指向我们所有人的母语。

他回国后,临死前,偷偷写道:“向世界出发,流亡,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国、故乡。”

这段话,是我见过对母国问题的最高见解,非常决绝,非常潇洒。他把母国、故乡、老家、祖宅,统统看成流亡之地,而陪他流亡的,是他的母语。在木心的个案中,母语的力量,大于母国,高于母国。

这不是一个中国人的思维,而是西方“人权高于主权”的思维,是尼采“艺术高于一切”的思维。自古以来,故乡、故国、故园,是中国古典诗人的终极乡愁,可是木心把故国、故园视为流亡之地。他用母语推开母国,他背离母国的乡愁,对母语表达敬意。

猜你喜欢

  • 蜻蜓的故事

    在一个非常宁静而美丽的小城,有一对非常恩爱的恋人,他们每天都去海边看日出,晚上去海边送夕阳。每个见过他们的人,都向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有一天,在一场车祸中,女孩不幸受了重伤,她静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几天几夜没有醒来。白天,男孩守在床前不停

  • 和浪漫就差50秒

    一个来自美国的国际大牌女明星,独自走入伦敦西区诺丁山的一家卖旅游书籍的小书店,认识了过着平淡无奇生活的店主,只三次见面就主动献上一吻。这一吻纯粹出于男女之间相互接触后产生的良好感觉——影片结尾,她带礼物,一幅夏加尔的名画真迹,向他求爱,皆大

  • 坐你自行车的女孩哪儿去了

    孙君和段慧是典型的办公室恋情。每日窝在一个办公室,渐渐爱上了,也不作声,猫在网上没事儿人似地聊天。后来被同事们偷偷看出点苗头,大家都为他俩特别开心,这两个都是低调单纯而朴实的好孩子,又都是初恋。后来,家境普通的孙君提出到别的城市去闯一闯,段

  • 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1936年,弘一法师由鼓浪屿移往厦门南普陀寺担任住持。当时,有很多人说弘一法师是贪图厦门的富裕生活,这让弘一法师的弟子们非常不悦,他们就写了一篇关于弘一法师的生平文章给当地的报社以辩驳造谣者。报纸刊发出来后,弘一法师才知道徒弟们的这一做法,

  • 分羊的智慧

    东汉时,京城太学府内聚集了一批博学之士,个个精通儒家道义,被封为博士。有一年年底,皇帝下诏赐给每位博士一只活羊。可当一大群羊被赶进府时,众博士却犯起了难,这些大小、肥瘦不一的羊,该怎样分配才公平呢?由于没人能做主,只好开会商议。有人提议把羊

  • 李鸿章借衣访恩师

    清末名臣李鸿章虽位高权重,为人却谦恭有礼。有一次,他被紧急派往南京处理公务,在经过家乡合肥时,一贯尊师重道的他,决定抽空去拜望下自己的恩师徐子苓。当李鸿章和一名随从匆匆忙忙赶到徐府大门口时,门人看清他的顶戴花翎和官服后,吓得赶紧跑着去禀报。

  • 敢坐飞机的人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不过因为技术不成熟,所以飞机一直没有被规模化生产。1914年美国独立纪念日这天,西雅图正在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忽然,天空中出现了一架飞机,人们顿时呐喊起来,气氛热烈异常。不久后,飞行员拉

  • 在气头上不要说话

    鉴真和尚在担任大明寺住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村民和邻居吵架,他觉得吃了亏,就气呼呼地跑到大明寺找鉴真和尚评理:“大师呀,您来给我评评理吧。我那个邻居,简直太不像话了……”他还没说完,鉴真和尚就打断说:“对不起,正巧我现在有事,你先回去,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