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青春冷暴力

青春冷暴力

收录日期:2025-08-08 03:20:53  热度:12℃

当有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却有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袆波一直觉得你压力太大、太压抑,想让你快乐一点,谢谢他吧,其实他一直是你的好朋友。

1

我知道他在等我,在教室外走廊里故作谈笑风生,在校门口佯装与我巧遇。或者在我回家的路上奇怪地出现并且笑着说“我去姥姥家,咱们顺路”。

我知道他在讨好我,帮我做值日,自嘲为人民服务,替我收作业说成为学习委员分忧,连体育测试陪跑都可以开心地形容为提前的热身运动。

我知道他喜欢我,喜欢也许不需要赤裸裸的表白,不需要脸红心跳的那种悸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15岁的我已经完全明了。可是,我知道我们是不可能的。我,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被老师寄予希望的尖子生,一路顺畅地进入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早已是既定的人生轨迹。而他,成绩中游,表现不佳,网吧里有其踪,书桌前鲜见其影,还和一群“问题男生”亲切地称兄道弟,他的未来让我惶恐。

那是阳春三月一个暖暖的午后,我趴在临窗的课桌上安静地做着物理题。突然有人拍拍我的肩膀,“嗨,欣于,下节体育课咱们男女混合打篮球怎么样啊?”这个声音既熟悉又陌生,我抬起头看到他:“邹棉波,首先我不喜欢你打招呼的方式,其次我不屑于你们这种无聊的游戏,最后请保持对别人学习环境最基本的维护。”他笑了一下,自然得让我吃惊:“我就知道你会是这种反应,放松一下,我拿脑袋担保你考试肯定没问题的,不会打篮球我可以教你啊,淼音也去。”怕我排斥,他列出了一系列的名字。淼音是我最好的朋友,其余几个人也都是班里排名靠前的高手,这样的安排让我没有理由拒绝。“好吧,如果他们都去的话我就参加。”在唯分数至上的中考前夕,娱乐始终是一种奢侈的想法,篮球大概也是老师仁心善举的额外恩赐吧。

那节体育课,我们几个人玩得很开心,尽管由于不公平的规则让我们女生取得了11分的大胜,可邹棉波依然神采飞扬、兴致高昂,和他赢球时的表情一样。

我的生活如故,课本、习题册、试卷;他的生活照旧,睡觉、网吧、打篮球。我是班级的学习委员,要负责周一自习的纪律,当教室出现躁动时我习惯大声叫道“安静!”而邹袆波总会带着坏笑看着讲话的同学并且接上一句:“嘿,学习委员说你们几个呢!”我反感这样幸灾乐祸的表现,“邹袆波,闭嘴,小心我记你的名字。”“高抬贵手,手下留情,我这不帮你维持纪律嘛。好啦,我不说话了。”邹棉波满脸笑意地作着解释。这样的插曲在初三接连上演,事实上我不会记任何人的名字,我担心被人记恨,除了邹棉波。

邹袆波总是见缝插针地同我聊天,以先富带动后富的理论让我为他讲解数学题,评优评先他更是一马当先地帮我拉票。可我还是对他不存好感,反感他在学习上一败涂地,排斥他那种娱乐精神,拒绝他所谓的支持和鼓励。

2

中考结束了,我如愿进入重点高中,而对于他的分数和学校,我毫不关心。

我过着我的独木桥,在资优班里享受着与书为伍的生活,没有邹神波,不用再担心同学们好奇的目光,我的生活平静了许多,我以为一切都这么结束了。

一个周五的晚上,我仔细地把书本装进包里,准备回家,突然在窗边看到一个闪躲的身影,有些迷离。我不以为意,招呼着正在收拾东西的淼音“快点快点”,随后便一同走出了教室。就在那一刹那我又听到了那个声音“欣于,等一下”,回头又是邹棉波,黑色运动装,依旧是一脸笑容。“干嘛,你烦不烦,还找到我们学校。”我很生气,整个初三他已经让我困扰不已,同学私下八卦的议论,不能向父母诉说的隐忧,我实在不想再看到他。他凝住了笑容,降低了音调:“跟你聊聊可以吗?”“欣于,那你们聊,我先走了。”淼音看着我,紧张的脸色写满惊慌。我无语,看着亲密的朋友扔下无助的我快步走向校门,内心更是怒火中烧:“聊什么,有意义吗?你把自己毁了还要拉着别人一起堕落吗?邹袆波,我希望你不要再来烦我,你以为你是谁?我们连朋友都不是,最好以后就当完全不认识!”我一口气说出了平生最决绝的话,不带一丝犹豫向家跑去。我能听到他的脚步,就在我的身后紧紧跟随,我不回头,他也不再说话。

此后他知趣地不再来学校找我,十月生日的那天他托朋友送来了一个蛋糕,上面写着“欣于所遇,喜乐交集,生日祈愿,幸福平安”。我淡漠地看了一眼,轻轻地说了一句“你们吃吧,要不就扔了,反正别让我再看见它”。在别人惊羡的眼神中,我得到了一种虚无飘渺的冷酷感。

3

高中的生活掺着密集的考试,我穿梭其中痛并快乐着,体育课、课间活动,我执迷于写写算算,一切的娱乐都离我很远,偶尔长吁短叹,然后又乖乖地伏案疾书。我不想失败,所以全力以赴。六月进考场,七月我如愿等来了那一纸录取通知书,还有一封如约而来的挂号信,第一次把它放到日记本里,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去看。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奔走在一场又一场的同学聚会中,共同怀念苦涩的备考岁月,调侃古板的老师,戏谑搞怪的同学。一直到八月底,我第一次离家求学,那封信还在日记本里。

告别送我报到的父母,在异乡孤独的灯光中我拆开了那封信,刚劲的字体,简洁的信纸:欣于同学:

呵呵,展信happy,开始讲笑话了!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先猜猜看,10秒钟的时间,计时开始……

想出来没,因为海是蓝色的呀,不理解?不会吧。要相信你的智商,继续思考。

对了,因为海里有鱼,可是海里有鱼和天空是蓝色的有什么关系?问得好,接下来告诉你答案——

因为海里有鱼,鱼要吐泡泡,卟噜卟噜(blue blue),帮你复习英文单词了。

怎么样,我的快乐学习法?

那是一封怎样的信件,与我们彼此的生活无关,只有一则又一则的小笑话,结束语全部是用一个笑脸做句点。我的泪水簌簌地落下,新舍友关切地走到床边安慰我:“没事,不要想家,有我们呢。”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对于一个在异乡孤独生活的男孩,给予快乐的心曾遭遇了多人的冷漠和伤害。他没有收到任何一丝反馈,但他却没有任何一句怨言,他甚至还被拒绝成为朋友。

“淼音,我看了棉波给我的信,真的好后悔。”我发短信给淼音,也许只有她能懂。

“当有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却有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棉波一直觉得你压力太大、太压抑,想让你快乐一点,谢谢他吧,其实他一直是你的好朋友。”看到来自淼音的短信,三年前的那场球赛,那次高中校园的相见以及我的生日,原来他们一直都知道。

我给神波写了一封很长的道歉信,也回赠了一则关于南极企鹅的冷笑话,我说这是一场青春的冷暴力,一个主观骄傲的人无情打压了一颗热情快乐的心,请原谅我的不敬和冷漠,做你的朋友很幸福。袆波的回信还是笑话,其中一句是“我不怕受伤害,只怕你不快乐。小样儿,我百毒不侵、刀枪不入,你多心了!”

我笑了,边笑边回想起袆波陪我回家时眉飞色舞地讲着小笑话,回想起他在班会上念过的一篇又一篇文采斐然的检查……

猜你喜欢

  • 还子

    多少年过去了,想起你我依然哭得像个孩子。从我记事起,你就担当着母亲的角色,虽然你只是我的祖母。是的,这个源于哈萨克古老“还子”习俗而诞生的秘密,被大家不约而同地守护着。我把你唤作“阿帕”,这个称呼在哈萨克语中可以是年老的母亲,可以是祖母、外

  • 桃花源里的少女

    见到你,我仿佛看到大草原上,在白帐蓝天旁,静听天籁之声的梦影。当我拖着全身心的疲惫,为生存转折到这个可堪称小作坊的小厂,并住进这间阴暗,昼夜潮湿的屋子,你正站在水房的暗影里,用手轻柔着那头顺洁的秀发,一袭黑衣包裹着你优美的线条,极度恬静的小

  • 父亲

    快到父亲节了,给哥哥打电话,想知道父亲的墓地怎么样了。父亲的墓地就在青城后山,听说这次大地震,那儿的山体也有垮塌。当年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时,我正在遥远的伊斯坦布尔,那个晚上,也是一个人走到一处墓地,把所有的墓碑看了个遍,然后坐在萧萧的柏树下

  • 为什么30岁以后很难再结交朋友

    本文刊载在《纽约时报》,为了便于国内读者理解和接受,我采取了意译的方式,把文章的背景改在了中国,人名也替换为中文名。请勿对号入座。几年前我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李大力,他在北京当编剧。回想起我们初次见面的情形,就仿佛是爱情喜剧电影里一见钟情的相

  • 小雨伞

    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人会把这间小小的理发屋看到眼里,因为,这间理发屋的门面实在太小了,真是连店都称不起,所以,在这间小小的理发屋门前,没有所以,只有因为。没有了因所关系,夏天的天气变化,仍然如同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天空突然狂风雷电大雨冰雹交

  • 相扶到老

    一对老年夫妇坐在公园的长倚上休息,听见不远处传来一对年轻恋人吵架的声音,女孩似乎很生气地要走,男孩急得拉着她的手解释着什么。女孩生气地转过身子不理男孩,男孩哀求道:“宝贝,别生气我爱你!”女孩听完破涕而笑,两个人手拉着手亲亲蜜蜜地走了。老婆

  • 我妈

    我妈是一个标准的新时代女性。小学的时候开家长会,别的家长拽着他们的孩子说,你看那谁谁谁,怎么就比你强?我妈总是跷着二郎腿,一边给我剥橘子,一边说,你说你怎么比他们强那么多?我妈老是教育我要“站得高,看得远”,别老计较身边那点鸡毛蒜皮的事儿。

  • 爸爸的情书

    我的爸爸是超人。我一直这么觉得。他能把幼小的我高高地抛起,看着我在空中快乐地尖叫,然后再稳稳地接住我。我喜欢他用硬硬的胡碴儿蹭我的脸,然后看着我羞恼的样子哈哈大笑。可是妈妈并不这么觉得,她说你是窝囊废,没出息。爸爸,你怎么不告诉妈妈你会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