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

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

收录日期:2025-08-07 23:31:34  热度:10℃

“你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这是闻名世界的一个广告语,也是世界闻名的大众摄影之父乔治·伊士曼在一个世纪前创造的著名口号,直到今天依然还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它表现了柯达照相机简练、为顾客着想的风格。

作为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优秀品牌,“柯达”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乔治·伊士曼的功绩在于,他不仅创造了“柯达”,还奠定了公司的文化理念和发展方向,他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今天。

贫寒出英才

1854年7月12日,乔治·伊士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沃特维尔村,是家里三个小孩中最小的一个。伊士曼老宅子是乔治父亲出生的地方,乔治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

在乔治5岁时,他的父亲将苗圃出售,举家搬到罗彻斯特。在这里,老伊士曼将其毕生精力投在伊士曼商业学院。可是在乔治7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学校被迫关门,家庭经济一下陷入困境。

伊士曼的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没有多少文化,只能替人做零工挣钱,但她却知道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为了筹借孩子上学需要的费用,她夜以继日地工作,难得片刻休息。伊士曼看到母亲这样辛劳,心中很痛苦,可是小小年纪的他,只能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中。

14岁的时候,伊士曼再也不肯读书了,他不忍心母亲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他要帮助母亲分担这份责任。尽管母亲一再反对他辍学,但伊士曼决心已定。

辍学后的伊士曼开始到保险公司去做杂役,工作很辛苦,每周3美元报酬。一年以后,他成为另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久伊士曼便负责保险单的整理归档,甚至编制保险单。而他的工资也涨到了每周5美元。尽管只有这么一点钱,但伊士曼还是视若珍宝,小心地积攒下来,全部交给母亲。同时,他还做兼职书架的销售工作,有时甚至还会上门向家庭主妇推销打毛衣的编织针。

推销的工作更是让人备受打击,经常会遭遇冷眼,但为了母亲和家里,伊士曼都忍受了下来。

就这样,伊士曼家里的情况开始慢慢好转起来。为了找到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伊士曼每天晚上都在家自学会计。1874年,在保险业干了5 年之后,他受聘为罗彻斯特储蓄银行的一名低级职员。他的工资翻了三倍——每周超过15美元。

后来,经过几年的省吃俭用,伊士曼终于积聚了3000美元。而作为一个银行职员,他已经跨入了白领的行列。

对摄影着了迷

小的时候,伊士曼就喜欢去旅游,原来是没有钱和时间,现在他终于可以到处走走了。1879年,伊士曼计划去圣多明各度假。当一个同事建议他记录此次旅行时,伊士曼就花94美元买了一套照相器材——包括照相机和显像设备。就这样,他慢慢学会了摄影技术,并对摄影着了迷。

但令伊士曼烦恼的是,当时的照相机太笨重:相机像微波炉一样大,需要一个沉重的三脚架。同时,他还要带上一个帐篷,以便能够在玻璃片上涂上照相乳胶,再将玻璃片曝光,然后在其未干之前冲洗曝光板。可以说,全套装备“整整一马车”。更糟糕的是,这机器操作起来非常麻烦,如果不严格按照技术要领操作,结果不是漏了光,就是照成模糊一片。况且学习如何使用它进行拍照还要花5美元。这样子下去,照相能给旅游者带来愉快吗?伊士曼暗自立誓:要努力改进摄影器材,简化拍摄手续,让照相技术“面向大众化”——使用照相机像使用铅笔一样方便,使人人都能享受摄影的欢乐。

伊士曼的圣多明各之旅并未成行,但他完全被摄影迷住了,并决心将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化。每天从银行回家后,他就一头钻进了自己的研究中,家里的厨房成了他的实验室,他买来各种化学试剂做着各种试验。

对于化学,伊士曼是一个门外汉,可是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各种实验,许许多多的奥秘都被他揭开了。伊士曼的主要“导师”就是一本被他翻烂了的英国摄影杂志,他在杂志上读到摄影师正在制作明胶乳剂。涂上这种乳剂的玻璃片在干燥之后仍能保持感光性,并方便曝光。借鉴杂志上介绍的配方,伊士曼也开始自己制作明胶乳剂。

白天伊士曼在银行工作,晚上则在家中的厨房里做实验,累了就躺在地板上睡一会儿,醒了又接着干。但这种无休止的单调生活他一点也不觉得苦,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创造带来的快乐。

有一次的实验,伊士曼从星期三一直做到星期六晚上,正好女朋友来电话约会,两个人约定第二天上午10点钟在车站会合。挂了电话后,伊士曼又开始搞自己的实验,结果因为太专注,等他想起约会时已经日上三竿了。这样的情况举不胜举,女友再也无法忍受,就跟他分手了。虽然伊士曼心中很痛苦,但他依然把发明继续搞了下去。

“柯达”诞生

经过不断实验,伊士曼终于发明了一种涂有一层干明胶的胶片,而在此之前,感光底片都是湿片。湿片涂了乳剂之后,必须趁其未干就得曝光和冲洗,而干片则在什么时候曝光和冲洗都可以。随后,伊士曼又发明了一台乳涂敷机,开始批量生产干片。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出来的一批干板出现了问题,伊士曼的公司差一点倒闭。最后,伊士曼将那些坏板全部召回,并用好产品替换。虽然赔偿那些干板伊士曼损失惨重,差一点倾家荡产,但他的这一做法却为他们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1886年,伊士曼研制出卷式感光胶卷,即“伊士曼胶卷”,结束了用湿漉漉的、笨重易碎的玻璃片做照相底片的历史。

但这些发明并没有让伊士曼满足,毕竟真正的“照相大众化”还没有实现,面向家庭的、便携式的家用照相机才是他的最终目标。伊士曼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在照相机的改进上,研究如何把机器做得更小、更轻、更方便。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1886年伊士曼研制的新式照相机终于诞生了。这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同时,这种照相机最特殊的地方在于,等全部拍摄完毕之后,连照相机原封不动地送去冲洗。这种样式与销售方法,在摄影发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摄影爱好者们从此结束了用马车装载照相器材的时代。

为了给自己的新产品取个别致的名字,伊士曼想了很久。最后,他创造了一个新单词——“柯达(Kodak)”。

但刚开始的时候,情况并不是很好,由于是新生事物,柯达照相机刚推出市场时,几乎无人问津。看着这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大家都不相信它会拍出好的人像来。再说,照相一向是很麻烦的事情,很多人害怕自己没有技术,不会摆弄这个新玩意。

面对这种局面,伊士曼别出心裁,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创意,他在媒体上登了一则广告:“你只要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其后不到一年时间,该口号便家喻户晓。随后,广告经理和广告代理商们都竞相实施他的理念,杂志、报纸、陈列柜和广告牌上布满了柯达标语。

1892年,伊士曼把公司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1895年,柯达公司以卖价5美元的口袋式照相机投放市场,轰动了全世界——照相技术“面向大众化”之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注重管理和创新

一次偶然的机会,美国的两个音乐家在看一部彩色短片时,激发了改良彩色摄影的想法。于是,他们把德国科学家配制的乳剂分成三层,终于发现它们对光源的红、绿、蓝三色产生感光作用,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发现对伊士曼有多么重要。

猜你喜欢

  • 最后一个补碗匠

    慈航大师经常利用故事来讲述人生的道理,做人不图名利方可潇洒。前来进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很早以前,在一个偏避的山村里,有一个补碗匠名叫莫非。那时人们对吃饭的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大多人一生只用一只碗,大小形状也基本相同,选定了就不再换了,裂了破

  •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夕阳西下。村子笼罩在一片灿烂之中,高高低低的树木和错落有致的房子都镀上了一层金色。只见村书记刘四满和治保书记兼会计吴大根一前一后悄悄滑进了刘老铁家。刘老铁老两口正准备吃晚饭,好去邻村看淮剧表演时占个好位置,没想到这时村干部推门进来了,感到有

  • 只因一元钱

    魏家弟兄二人都是发家致富能手,富得流油。可一文钱视如磨盘。魏老大和魏小二因为一元钱,打得不可开交,乃至后来成了仇人。本来,过穷日子的时候,兄弟俩还是很团结,有事坐在一起商议,有困难互帮互助。可是,自从发家致富,魏二娶了媳妇后,家庭之间慢慢出

  • 这钱不能挣

    王云与杨刚是一对夫妻,在家乡开了一家诊所,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使得诊所的收益与日下滑。生意不景气,为了填饱肚子,只能另觅出路,思来想去,两口子也随波逐流,放下医师的身段,加入农民工的队伍。从农村出来,在繁华的都市打拼了几年后,好不容易

  • 致命的艳遇

    李海在我们单位小有名气,出了名的大帅哥。他一米八多的身高,偏瘦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帅气的脸蛋加上一套韩式的装扮,明星范十足。李海人长得帅,口才还特别好,非常擅于与领导沟通,见风使舵,年纪轻轻就被提拔当上了干部。在同事们的眼中,他是精明能干,

  • 寿宴

    从城里回来的大牛包了一辆面包车,里面满满的装了一车的东西,都是拿回来给老爹过六十生日所需的。附近的村民看见车顶上还捆绑着不少,都不停的称赞着“你看,人家大牛多争气,在外挣了钱,还不忘回来给他爹过寿!”“是啊!要是我家娃以后也争气,那就不用起

  • 晒世界观

    石大爷(化名)终于扬眉吐气了。怀抱襁褓中的孙子,站在小区交通枢纽紫藤架下的他,一脸的幸福溢于言表。可不是么,之前的这个时刻,石大爷应该出门晨练去。而往往当他步出小区大门的当口,他时不时地就会与匆匆而过的盛大爷不期而遇。初始,面对石大爷的招呼

  • 常回家看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每每听到这首歌,李兴的眼中,总会泛满泪花。(1)孝子李兴是个的孝子,从小就很懂事,会帮父母分担家务,也常在父母累的时候帮他们捶捶背,洗洗脚。大家都说李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