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中国古代是怎么选皇后的?

中国古代是怎么选皇后的?

收录日期:2025-08-07 12:26:12  热度:11℃

“后”字的来源

皇后掌管六宫,是后宫之首,跟皇帝平起平坐,被称为“国母”。后来,这套体制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变化,也更趋于完整。然而,在奴隶社会形成的最初阶段,皇后的“后”字却并不是指后宫之首,而是用在君主身上。比如《左传》中记载:“龙一雌死,潜酷以食夏后,夏后飨之。”其中的夏后指的夏王,而不是夏王的妻子。《尚书·汤誓》中有“我后不恤我众”,“后”指商汤。

直到东周,“后”字才被用在君主正妻身上。《礼记》中有“天子之妃曰后”,“后之言后,言在夫之后也”,意思是天子的配偶被称为后,是因为其地位在丈夫之后。又有“天曰皇天,地曰后土,故天子之妃,以后为称,取象二仪”。

以皇后为中心的后宫制度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以皇帝自称,并确立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随着后宫制度的逐渐完善,到了西汉,便顺应产生了皇太后、太皇太后等称号。

在皇权至高无上思想的统治下,皇后成为天下所有女人的表率和榜样。而且,皇后管理着后宫所有嫔妃、宫人,握有赏罚、生杀大权,负责维持后宫秩序。与此同时,皇后还承担者规劝皇帝,监督皇帝后宫行为的职责。因此,选出一位合适的皇后,是整个国家的大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皇帝在选后一事上不能随心所欲,要听从大臣、皇太后等人的意见的原因。

清朝建立之初,努尔哈赤赋予了皇后更崇高的职责和权力。他明确表示,后世子孙不能因为迷恋后妃而荒废国事,凡是违背者,皇后都可以进行劝谏,并实行相应的强制手段。当然,这里的强制手段是针对嫔妃,而不是皇帝。《清史》上提及,如果有哪一位皇帝沉迷于某位后妃,导致不勤政务,那么皇后就会让内监在寝宫外读祖训,而皇帝在屋内必须下跪听训。如果屡教不改,皇后就会动用大权,惩罚后妃,轻则杖责,重则处死。清朝皇帝大多十分勤奋,大概也跟这严苛的后宫制度有关。

除了统领后宫、规劝皇帝之外,皇后还有一项无比重要的职责,就是在皇帝去世、继承人尚未选出的时候挑选继承人,掌握废立大权,并在需要的时候帮助新君熟悉政务。这样一来,历史上便出现了手执国家大权的皇后,比如西汉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等等。

国母的选立

皇后在一个国家扮演着“半边天”的角色,所以皇后的选立也有着十分严格的制度。一般来说,皇帝登基之后要立即册封皇后。当然,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是登基之后才有正妻。不少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有了太子妃,只要到了结婚年龄,皇室自然会为其选择一位正妻。等到登基之后,太子妃自然晋升为皇后。不过这也有前提,就是太子妃没有犯过重大错误,没有被废。

如果皇后被罢黜或死亡,皇帝就要立即选出新的皇后。这也直接造成了后宫嫔妃为了登上后位而互相倾轧,于是便有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宫斗大戏。不过也有一些皇帝在皇后死后不再立后,比如朱元璋在马皇后去世后心灰意冷,不再立后。乾隆皇后乌喇那拉氏死后,大臣们上书要求再立新后,但是乾隆认为后宫之中没有合适的皇后人选,索性不再立后。

不难看出,皇后的选立是个十分谨慎的过程。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皇帝宁愿不立后。

一般情况下,皇后大多都是权贵、宗亲之女,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但是在西汉时期,不少皇后都出身低微,比如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原本是平阳公主府中的婢女,汉成帝之后赵飞燕是舞姬出身。到了东汉时期,皇后的出身才被刻意重视起来。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挑选名门之后,已经成了选择皇后的默认条件之一。从此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后甄选,都会以名门望族为先。比如唐朝二十多位皇后之中,七成以上出于三品以上高官之家,而且祖上不是宗亲就是权臣。像唐高祖和唐睿宗的皇后,其祖上都是北周、隋朝时期的望族。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其家族成员也是从北朝开始就位居要职。宋朝亦是如此,皇后人选大多集中在将相之家。

到了明朝,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所以在皇后选立方面,并没有挑剔出身,反而有时会故意选择一些出身平凡的百姓女子为后。明朝皇帝认为,百姓女子从小生活艰苦,不会娇惯任性,而且性格坚强,懂得感恩。这样的女子成为皇后,必然会珍惜身边一切事物,不会骄奢淫逸,不会暴殄天物。更重要的是,百姓女子来自民间,深知民间生活之苦乐,可以对皇帝起到很好的劝谏作用。于是,明朝后宫的秀女大多都是庶人,鲜有达官贵人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皇后的册立,都是由皇太后亲自过问。选择秀女的时候,皇太后会在幔帐之后观察、考验,凡是选中的秀女,就在臂上系上特定的手钏,没有选中的,就给些银两让其回家。

不管皇后出身如何,通情达理、贤德聪慧都是必备的条件。尽管历史上出现过不少道德败坏、工于心计的皇后,但大多数皇后都是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

皇后的权威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皇后的地位不容僭越,极力保证皇后在后宫中有足够的权威。这个规定从以来就存在。后妃已经有嫡庶之别,嫡妻地位最高,庶室地位再高也不能超越嫡妻。而且那时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嫡妻之子继位,但几乎都是以后妃地位的高低来选择太子。

在后宫之中,皇后就是最高权力的代表,她不仅是后宫之长,更是整个王朝的半个权力象征。因此所有嫔妃,无论是否受宠,见到皇后都要行君臣之礼。每到节庆,所有嫔妃都要向皇后请安祝贺。如果有嫔妃无视皇后权威,或者有僭越之嫌,皇后就有权利进行处罚。这种等级制度不仅是由皇后来维持,朝中大臣也都是维系者。即使皇后之位空缺,后宫嫔妃也要安分守己,如有越礼者试图一步登天,大臣们也会出面声讨。

明光宗时期曾有个李选侍,因为受明光宗恩宠而飞扬跋扈,妄图登上后位。但是碍于臣子们的反对,李选侍不敢光明正大要求封后。明光宗去世后,李选侍便借机住在乾清宫,怎么都不肯走。乾清宫是皇帝和皇后住的地方,皇帝一死,新君就要入住。李选侍住在里边,即将登基的皇长子朱由校就无法入住。

无奈之下,大臣们只好搬出礼法,称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只有皇后有资格陪伴天子同居,李选侍既不是朱由校的生母,又不是嫡妻,怎么能住在乾清宫,礼法何在,名分何在?但是李选侍依旧无动于衷,她要当的不仅是皇后,还是垂帘听政的“吕后”,左右朝堂的“武则天”。大臣们只能不断上书,弹劾李选侍,称“世间乌有天子逊宫人之礼,且此乾清宫,自祖宗相传是天子之居。即圣母在上,当居坤宁宫。太后居慈宁宫。选侍何人,而居乾清官不移耶”。李选侍最后还是抵抗不住如此强大的礼制压力,搬出了乾清宫。

其实大臣们如此竭力维护礼法,就是为了维护皇后的权威,就是要告诉后妃,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当皇后。这样一来,皇后在管理后宫方面会更加容易、得力。后宫一旦井然有序,皇帝也自然会多放些心思在国家大事上。如此也不难看出,封建社会的后宫等级制度是为皇权服务的工具而已。

猜你喜欢

  • 断桥

    话说古徽州有个偏远的村子,叫芽窝子庄。这芽窝子庄坐落在一个山坳里,交通极为不便。出山的路被一条小河拦住,小河虽是不大,但河水湍急,河上只有一条摇摇欲坠的独木桥,每年山洪暴发时,独木桥便会被洪水摧毁。这条河给芽窝子庄村民的出行带来很多麻烦。芽

  • 碰到的都是好人

    送钱还这么麻烦柴八斗刚铺开药摊,一辆出租车就冲了过来,把药摊压了个稀巴烂。司机在驾驶室里龇牙咧嘴,满脸痛苦。柴八斗从晨练的人群里找来一个会开车的小伙子,把他送到粮食局职工医院。司机叫周贵发,患的是急性阑尾炎。柴八斗又为他介绍了一个戴眼镜的年

  • 骗来的爱情

    丁大成都三十好几了,还是光棍一个。不是他找不到对象,而是他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坚持要多当几年娃娃头。他的这种思想吓坏了父母,二老的嘴皮都说破了,还是被丁大成一口回绝。最后,老头子动怒了,丁大成和老头子吵了起来。老头子动真火了,拉开大门吼,没

  • 给我个机会好吗

    刘顺和小琴是一对小夫妻。结婚后,他们手头比较宽裕,就想找个山区的贫困孩子资助一下。这年暑假的一天,他们开着小车向一个名叫老猫窝的偏远山村驶去。两人早就和老猫窝村的村主任联系上了,打算到那里亲自看一下,如果有合适的资助对象,就把资助这事儿定下

  • 我是你儿子

    王二柱在某储蓄所当保安。这工作好的地方是认得许多大款,不好的地方是大款们不认得他,一不小心还被他们骂做看门狗”。被骂的次数多了,王二柱也没觉得有啥大不了的。但王二柱最近喜欢上了储蓄所对面小吃店的一个女孩,这天早上刚上班,那女孩正

  • 飞来的钞票

    云岭县一中的校长老王,最近因年龄到线,正式退了休。他在任时严于律己,对师生悉心关怀,因此口碑特好。现在,忙碌了大半辈子,终于清闲了,他便在自家独门独户的小院里种种花、养养鸟,倒也悠闲自在。这天,他正在院子里为花草浇水,突然从围墙外飞进一包东

  • 一身两状元

    康熙年间,沂州府柳河庄的王三玄,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平日里全靠当财主的叔叔周济度日。他人穷志不短,年方十九就已中举,眼下正在勤奋读书,准备考取进士。这天半夜时分,王三玄正在秉烛夜读,忽听屋后的柴禾垛里传来一阵阵女人呻吟的声音。他点上灯笼,顺

  • 杀马行动

    马戏班在河滩上搭台演出,精彩的节目引来不少老少爷们,最后一个压轴戏是杀马”:一个汉子牵来一匹大白马,在台上转了几圈,马头高昂朝天嘶啸,飘逸的鬃毛在夜风中高扬。突然一个壮汉挥舞大砍刀砍断马的脖子,马血四溅,沾在两个汉子身上。壮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