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80后女孩,种植“天价”蔬菜

80后女孩,种植“天价”蔬菜

收录日期:2025-08-07 18:45:19  热度:8℃

不做格子间工蚁

在北京,一点零星的绿色也是奢侈,但在大兴县野猪岭下的一片山谷里,记者却看到一个桃花源般的青翠世界。红彤彤的西红柿、顶花带刺的黄瓜、金黄滚圆的黄河蜜,大片结满各种果实的果树。这就是张茵占地300多亩的有机农场。

不远处,一条小溪蜿蜒而过。旁边散落着一片欧式木屋,它们的主人全是追随张茵而居的外国人,其中既有工程师、演员,还有大公司的老板。

4年前,张茵还是中关村的一位IT丽人。当时,26岁的她已成为销售主管。但谈起这个光环下的实质,女孩直接解释为打杂头头:从行政开支到会议安排,再到市场活动、客户维护,所有和支出有关的大小事,都得我操心。

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是家常便饭;颈椎病发,套着项圈躺在床上时,她还要遥控市场推广活动的明细;难得休年假,维也纳的凌晨两点,却被客户一个电话吵醒。对此,她只能无奈苦笑:逃那么远,还是被工作追压。很多外国人度假时,能真的把工作统统扔掉,但我做不到。

直到那天惊闻一位女孩因疲劳过度猝死,张茵才如梦初醒。她悲哀地想:所谓白领,别看衣着光鲜,不过是格子间里可怜的工蚁,最终不是倒在格子间里,便是倒在去格子间的路上

为排除心中的郁闷,她和男友跑到京郊的深山里疯玩。其间同一位山里大嫂聊天时,张茵感慨地说:这里的空气真好,哪像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闷死了,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到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再说,种地既能锻炼体力,又能吃上自己亲手种下的菜,那种感觉一定很爽!大嫂却笑着说:那还不容易,我们这里土地多的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正愁没人种,有的都荒了。

如果你能来这里投资,建个农场种菜,说不定还能赚大钱呢!对方无意中的一句话,让张茵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更有趣的是,她听说著名笑星陈佩斯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正带着妻子隐居在离此不远的大山里种树呢。

有机蔬菜倾倒北京老外

2008年初,张茵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很快租到了100亩土地。租金虽然不多,但真要建农场,却需要一笔数目惊人的资金投入。比如要雇工人、盖房子、搭建大棚、采购灌溉设备等等。一天,她正为如何筹钱的事犯愁时,男友开玩笑说,晚上把朋友们都请到家里聚聚,边吃饭边让大伙献计献策,说不定还有人愿意投资呢。

也许是大家久居都市,受够了农药残留和尾气污染之害的原因,听说张茵要在山里办一家有机农场,个个都感到新鲜而兴奋。其间,张茵的好友凯特莉女士更是对之产生了浓厚兴趣,她说自己出生在法国北部一个农场主家庭,当过农艺师,对果蔬的种植管理颇有一套。几年前,她和丈夫一起到北京开公司,自从有了孩子便成了专职太太,正愁自己的专长无法发挥呢!

山花烂漫,小溪清澈见底,空气纯净得像过滤过一般。到野猪岭考察时,凯特莉和丈夫一下就被那里近乎原始的美丽风景迷倒了。他们当场决定,投资20万美元入股,并把家安在农场。对张茵来说,这真是个天大的惊喜!

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太太,一个穿着时髦的小姑娘,她们能懂得如何下田?不久,附近的村民就开了眼界,只见张茵带着工人搭起了钢架大棚,用的是从以色列引进的灌溉设备,地上还有专门建起的雨水收集装置;农民种菜,都离不了尿素、磷肥之类的化学肥料,张茵用的都是经过发酵消毒的人畜粪便及草木灰,用她的话说,这些都是蚯蚓肥,这种肥料天然营养,种出来的菜才好吃。除此外,农场还有很多规矩,比如禁止使用农药、催熟剂、除草剂

芹菜是最常见的一种菜,可是当地山民却发现张茵种出的芹菜几乎是空心的,没有筋却很挺拔,水嫩新鲜。张茵解释说,由于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和生长素之类的东西,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口味和鲜美品质。

尽管张茵生产的有机蔬菜每公斤通常卖十几元到二三十元,是普通蔬菜价格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在市场上却格外抢手。不少大型西餐厅及星级酒店,直接将货车开到田头采购。

与别的农场不一样,张茵请雇工特意不要熟手。一些熟手会自己变点魔法,让蔬菜长得更快更好,而我的信念就是纯天然种植。第一年张茵的农场就赢利60多万元。

在国内推广CSA农场模式

在家时,张茵几乎是个五谷不分的女孩,更不要说种菜,现在包括温室培植菜苗,甚至是开小型拖拉机等,她都样样精通。昔日白嫩的双手早被晒黑,掌心里甚至有一层厚厚的茧子。接受采访时,张茵向记者讲了个笑话:第一次在土豆田里见到亚麻时,她还因为它们的美丽,从内心发出夸赞。但很快,这种开着蓝紫色花朵的植物就让她烦恼不已。因为种有蔬菜不能使用除草剂,这种浑身带刺的杂草,只能靠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亲手拔掉。

通过经营有机农场,张茵组织了许多绿领环保人士。她的客户中有一位英国女士,过去订张茵的菜,怀孕后干脆和丈夫一起把家搬到了这里。后来夫妻俩还专门办了一个英文网站,向北京的欧洲老乡介绍张茵的有机农场。

2009年3月,英国农业部举行蔬菜基地评选活动,在他们的介绍下,张茵应邀前往英国考察。女孩很珍惜这次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每到一处,她都让翻译对专家的话进行详尽讲解,自己再做好细致的笔录。在威尔士一处蔬菜基地,张茵真是大开眼界,基地从选址到蔬菜的培育管理,以及配送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而这些是她以前在国内闻所未闻的。

从英国回来以后,张茵一口气从欧洲引进了30多种时尚蔬菜,又赚了一大笔。另外,她发现国外十分流行CSA(社区支持农业)农场营销模式。即在种植季节之初,消费者预付给农场主一部分钱,而农场主则保证自己的产品百分之百的是有机蔬菜,并避开中间商直接把健康菜送到订户家中。这样就能以法律合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

今年春天,将农场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的张茵,开始尝试在国内推广CSA模式。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订户相信,你种出的东西是绿色健康的。除出具权威部门的化验报告书外,女孩还将农场生产有机蔬菜的全过程拍摄下来放到网上,并欢迎客户随时到菜地观察甚至直接参与劳动。

如今张茵已经有了200多万元的家底,日前接受采访时她向记者透露,还准备投巨资在风景如画的山谷里办一家旅游度假村。届时,生意一定会火得不得了!品着茉莉花茶,女孩讲这话时一脸的自信和激情。

猜你喜欢

  • 恋上薰衣

    张戴对薰衣深情告白后,薰衣含羞的答应了,这可把张戴高兴坏了,当下就紧紧的拉住了薰衣的小手,送她回家。张戴刚进家门,老爸的声音就从房里传了出来“今天怎么这么迟才回来,学校大扫除吗?”张戴带有回忆的笑了笑“老爸,我前段时间不是告诉过你我有了一个

  • 断桥

    “流尽这些年深埋的辛酸和苦辣让深埋的话抚慰那久违的泪花”,一曲《兄弟抱一下》终了,接着便是“FUCK,三不沾”。篮球迷的怒吼夹杂吉他爱好者的狂扫,不过混乱不堪的场面最夺目的还数在DJ舞曲亢奋气氛下摇头晃脑的手舞足蹈。然而若你足够细心,你就会

  • 每天种下100粒橡树籽

    《天空》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能够登上《天空》杂志封面的,不是社会名流,就是风云人物。然而,登上2010年第7期封面的却是一位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乡下老人——贾斯汀。贾斯汀是伦敦西南部德文郡巴德里小镇的农民。18岁那年,他的父亲身患重病,

  • 走过人生的悬崖

    毕淑敏十分勤奋,17岁当兵,继而上军校做医生,34岁摸索着写出第一部中篇就得了“昆仑文学奖”。接着边写作边学习,先后攻下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课程;功成名就后,却经营起了心理诊所。她的生命仿佛一阵风,从不歇息。每每有人追问她为什么这样拼,她就

  • 贴地飞行的青春

    2000年,24岁的柴静主持湖南卫视的《新青年》,轻车熟路,顺手顺心。一个电话,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和平静的生活,来电者央视评论部副主任陈虻。初见于梅地亚,他开口就称:“你对成名有心理准备吗?”柴静说:“我知道我能达到的高度。”这一狂放的回答,

  • 三戒烟

    吸烟容易戒烟难,一旦染上这恶习,就麻烦了。我是三十多岁染上这恶习的。那时在学校教书,晚上批改作文到十点,累得精疲力尽。有一次校工看不下去了,对我说:“王老师,抽支烟解解乏吧?”我说:“从未吸过这玩意,什么感觉?。”他用纸卷了一支递给我说:“

  • 乞丐搬砖

    冯员外是出了名的慈善家,对有困难的老幼都会有所施舍,可是他对那些能劳动而不劳动的青壮年乞丐从不轻易施舍。一天,一个只有一只手的青年乞丐来到府上,向管家乞讨,冯员外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砖搬到后院去吧。”乞丐生气地说:

  • 风与木桶的故事

    从前,一个叫张裕的小孩在他父亲的烟台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