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国格与尊严之辩——中国留学生智对“刁难”

国格与尊严之辩——中国留学生智对“刁难”

收录日期:2025-08-08 03:48:40  热度:8℃

国格与尊严之辩——中国留学生智对“刁难”

这是一位法国对话课教授与中国留学生之间的对话。中国留学生用机智与巧辩捍卫了尊严。下面摘登这场舌战的精彩之处。

这位中国留学生原为记者,是赴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就读的插班生。当他上第一堂对话课时,教授就毫不客气地向他发出了“挑战”:“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显然,教授已经知道他是记者。记者这个职业本是与政治关系密切的。而这也是更为敏感、棘手、难以回答的。中国留学生面对对方的先发制人的凌厉攻势,采取了画地为牢的基本方法,抓住教授问话中的“概括”一词,用真正“概括”的语言回答了教授并不想知道的问题:“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教授见未能达到目的,接着问道:“我想您会给予我这样的荣幸: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中国留学生用同样的方式答道:“概括一下来讲,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全班同学不由“哄”地一下笑起来。这实际是答非所问,无效回答,所以,不能不令人发笑。

连碰了两个软钉子,教授再一次发“难”——“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吗?”教授的这个问题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一个陷阱。冷静的中国留学生完全摸清了对方的意图,来了个以退为进:“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一语既出,使教授不得不作两种选择:一是结束这个对方“不清楚”的问题,草草收场;二是进一步干脆赤裸裸地挑明问题。教授选择了后者:“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霎时,全班几十双不同颜色的眼睛一齐扫向了中国留学生和一位台湾同学。中国留学生沉静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随后,那位台湾同学在教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也慢慢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这句答话虽简短,却字字千钧,尤其着重强调了“教授”和“常识”两词,言外之意不乏嘲讽:这么普通的常识教授都不知道。这也暗示着自己对此问题的立场不容置疑,也宣告了教授诱人入彀计划的破产。

教授把话题直接拉到一个更进一步的问题上:“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中国留学生对这种步步紧逼、层层深入的实质性问题和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提问方式,反倒表现出一派清朗和幽默轻松的风度:“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会儿他们还年纪轻轻哩!”

教授仍紧追不舍,不依不饶:“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教授先生,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们没有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在充满幽默感的笑声中,中国留学生巧妙地化实为虚,把话题全部转移到“父辈”身上,也就把教授所提问题的犀利锋芒化解。然而,教授接着对方“父辈”的话题顺理成章地又是一个凌厉的攻势:“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中国留学生以不变应万变:“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是最重要的。”教授马上接问:“您认为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中国留学生迅速答道:“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迫切需要考虑的。”答到此,已经意味着关于“台湾问题”的对话的彻底结束,且是以教授的惨败而告终的。

教授终于孤注一掷地“掷”出一个更大难度的问题:“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的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很明显,中国富强的标准很多很杂,短时间根本说不明白。而且,教授又将他们两人的交锋人为地同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扯到一起,更使问题变得错综复杂。此时,中国留学生经过了几次的交锋,已经洞悉了教授提问的用心。他站了起来,一字一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借“中国富强标准”之题,庄严地郑重地宣告了自己——一个中国人人格的不容侵犯,同时对教授连番的刁难给予致命的一击——尽管也是旁敲侧击,并给这场“刁难”与反“刁难”的舌战画上了句号。

这场舌战是精彩的。而更精彩的是它的真正结尾:教授离开了讲台走向中国留学生,一只手掌放到他肩上,轻轻地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一个人伟大,往往是因为他的丰功伟绩,然而更重要的却是有尊严。有尊严,才会活得抬头挺胸;有尊严,才不会被人踩在脚下。我们也历经屈辱缠身的岁月,每一个会思考的人都懂得尊严的维护无阶级、无时间、无空间,要知道,爱祖国、爱大家才是爱自己。(白玉玲)

猜你喜欢

  • 你丢了自己

    你丢了自己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丢失自己。忙碌的生活,繁杂的琐事,使我们逐渐迷失了最初的目标和本真的自己。就像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中,我们需要寻找回家的方向,重新找回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渴望过上理想的生活。然而,当现实的压力和困难面前

  • 办不起的小卖店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小芳的女孩,她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在那个村子里,人们过着朴素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物质匮乏,但大家都过得十分快乐。小芳的父亲是一位老木匠,母亲则负责照顾家里的一切。虽然他们没有多余的钱,但他们对小芳的爱

  • 走不回来的人

    走不回来的人在这个喧嚣而忙碌的城市,总有一些人走出了我们的视线,倒是被时光深深地遗忘了。那些走不回来的人,他们或许是被现实的洪流冲刷得千疮百孔,或许是被生活的沉重压得喘不过气来,或许是被追逐的梦想离岸越来越远。无论是怎样的原因,他们都成了城

  • 从13岁开始享受自由

    从13岁开始享受自由当我年满13岁的时候,我迎来了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年龄,意味着我正式踏入了青春期,也代表着我即将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享受自由。回想起那个时候,仿佛是昨天的事情。13岁的我,身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我

  • 认错人

    认错人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小谢戴着帽子,匆忙地走在人群中,手里还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吹到手上的温度让他舒服地叹了口气。小谢正准备进入一家商场,却不小心撞到了一个陌生人。咖啡洒了一地,小谢连忙道歉:“对不起,我没看

  • 哭够了再说

    哭够了再说哭够了再说,这是一个充满坚强和不屈精神的口号。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种种挫折和困难,面对压力和痛苦时,我们往往会感到无助和沮丧,甚至选择沉溺于哭泣之中。然而,真正的坚强是要经历哭泣之后,振作起来并继续走下去。人们哭泣的原因千差万别

  • 没有理由消沉

    没有理由消沉消沉是一种情绪,一种让人感到无助和失落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感到消沉,这可能是因为生活中的困难挑战或是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然而,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没有理由沉浸在这种消沉中。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生活中没有不会

  • 孩子们给了我修复生命的力量

    孩子们给了我修复生命的力量人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其中充满了起伏和挑战。我是一个叫做玛莎的中学老师,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关于孩子们给了我修复生命的力量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最困难的时刻,改变了我的人生。二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