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背父亲出山

背父亲出山

收录日期:2025-08-07 15:53:28  热度:10℃

听了不少的歌曲,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崔京浩的“父亲”!!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儿拉车的牛”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的父亲,想起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肩头,去看外面的世界!!

我的家乡是一个偏僻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三面都是山,只有一面是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小路!!我们这里的很多人几乎一生都没走出过家门,更不知道外面有什么,封闭的山村封闭了一代一代的父亲,在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天空!

在我们那里上学是一件难事!! 记得小时候,每天都要爬几个山头,走十几里的山路,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学习都是最好的,在他们的心里都有着一个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梦!!很多的却都中间辍学了,每当高考那到通知书的时候,那是父母们做伤心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的看着渴望上大学的孩子!!是无奈,是忏悔,还是抱怨!!!

就这样,一个一个的孩子被阻隔了,被那大山阻隔了他们走出去的脚步!!今天我走出来了,我清楚的记得,我上学的学费是父亲卖了家里那只唯一拉车的牛凑上的!!走在大学校园里,虽然穿着和其他人格格不入,但我一点都不自卑,反而心里很平静,我自己知道,在家里还有当牛拉着车的父亲!!

记得小时候,我总喜欢坐在父亲的肩头上,到那条唯一通往外面小路的路口,使劲往外看,我指着小路的尽头对父亲说:“等我长大了,我就带着你出去!”我记得父亲当时就流泪了,我用稚嫩的小手摸着父亲的脸问“爹,你不想出去吗?”爹说:“想啊,做梦都想!”

渐渐的我长大了,真的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在大学里我在充实着我自己,我知道,在我们的村子里都在看着我这只唯一的金凤凰!!大学几年我几乎没回过家,为的是节省路费!!但我知道,父亲一定在盼着我回来!!

今年我回家了!!看到了我已经苍老而满脸皱纹的父亲!!

坐在火车上,我一直都在流泪,泪眼模糊中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正站在小路旁,那已经不在健壮的身躯和泪水晶莹的双眼!!我差点而叫出来,但抽噎声早已淹没了我!!今年家乡下了很大的雪,小路上没有任何的足迹,我踏着皑皑的白雪,一步一步接近着我的父亲!!家乡还是那个样子,只是在大雪的覆盖下显的那么洁白!!我感觉自己好象是一个罪人,抛弃了亲人自己去了外面,站在小路上我伫立,凝视着,父亲啊,我象您忏悔来了!!

推开门,父亲正在坐着,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期盼和宽容!!我一下子扑进父亲的怀里,父亲想起来,但又突然坐了下来,我知道那是父亲的关节炎又犯了!!不知道我在父亲的怀里哭了多久!那天我吃了世界上最好的晚餐,父亲亲手制的咸萝卜!!

假期过的很快,没多久我便离开了家!离家的时候,我是和父亲一起走的!!

背着父亲,还是走在那条小路上,不再是开始离开家时的激动,而又是一种难言的平静!!大雪掩盖了我留下的足迹,回头看看自己生长的地方,心里有不可名状的苦涩!!

朝上拖拖父亲,头也没回的消失在茫茫大雪中!!


猜你喜欢

  • 战胜命运并不难

    一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辞退。她的主持风格曾被人贬得一文不值。最早的时候,她想到美国大陆无线电台工作。但是,电台负责人认为她是一个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拒绝了她。她来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语,为

  • 坐着轮椅追赶信念

    董明是武汉市硚口区一位典型的“80”后,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跳水运动员,6岁时被湖北省跳水队选中。正当她对未来充满憧憬时,却不幸在1995年9岁时的一次训练中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四肢瘫痪、大小便完全失禁,医院曾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 从奥运明星中走出的军事天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报纸对二战名将巴顿的指挥才能推崇备至,尊其为“军神”。但让巴顿引以为豪的却不是他血战沙场的骄人战绩,他宣称:“参加第五届奥运会才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荣誉。”1912年,第5届奥运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时任陆军上尉

  • 做你喜欢做的事

    76岁开始拿起画笔后来摩西太太重回纽约州,在离出生地格林威治村不远处的伊格布里奇一个农场居家过日子,一晃近20年。她整日忙于擦地板、挤牛奶、装蔬菜罐头等琐事,还抽出时间刺绣乡村景色,并以此为乐。丈夫去世后,她在小儿子的帮助下继续操持农场。后

  • 战地独眼女记者:用生命控诉战争

    人物名片总在奔赴下一个战场的路上科尔文曾经是耶鲁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高材生。大四那年,她参加了一场研讨会,讨论的是著名记者约翰·赫西关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情况的报道,这部美国20世纪新闻界的巅峰之作深深地震撼了科尔文。赫西是她职业生涯中的第

  • 小提琴大师与一个日本擦鞋童的坚守

    梅纽因的求学经历至今是世界音乐界的一个传奇。1926年,10岁的梅纽因随父母来到巴黎拜见名师艾涅斯库。“我想跟您学琴。”梅纽因说。“大概你拜错了吧,我向来不给私人上课。”艾涅斯库回答。“但我一定要跟您学琴,我求您听听我拉琴吧。”“这件事不好

  • 他一直在服文字役

    1从《天书》到《地书》,徐冰如当代仓颉(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般为造字劳作。他对文字的兴趣是命定的,他的文字役是苦劳更是功劳。为了《地书》,徐冰说不定湿透了一百件白衬衫。九年未停过材料搜集,不断推敲、改进、调整直至第七个版本,出版前夕四个月日

  • 我在《纽约客》当前台

    某一个晚上,一大群人挤进美国曼哈顿国家艺术俱乐部,去见证一部用55年的时间完成的处女作的出版。作者是75岁的大学教授、风趣的珍妮特·格罗斯,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职于《纽约客》杂志的故事,那时该杂志正如日中天。一位特约撰稿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