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谁是那个能带你走出困境的人

谁是那个能带你走出困境的人

收录日期:2025-08-08 04:25:12  热度:13℃

1947年的一天,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检查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个黑人小伙子跪在地上擦水渍,擦一下就磕一个头。贝里奇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个小伙子说他在感谢上帝,因为是上帝帮他找到了这份工作。贝里奇听后笑了笑说道:“南非的大温特胡克山上住着上帝,能为人指点迷津。如果你想见他的话,我可以给你说情,让你们经理给你一个月的假。”小伙子痛快地答应了,然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吃了很多苦,终于登上了那座山。可是,他在山上待了一整天也没有见到任何人。回来后,他对贝里奇说:“董事长先生,我到达了那座山的山顶,可是除了我自己之外,根本没有什么上帝啊!”贝里奇说:“是的,现在你应该是明白了,除了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上帝。”那个小伙子理解了董事长的用意,从此努力工作,20年后,他成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

有一天,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正在家里看书,一个神情呆滞的流浪汉忽然进来了,他对卡耐基说,他做生意赔了很多钱,打算自杀,就在要跳河的时候,看到了卡耐基的一本书,他感觉卡耐基能帮他走出困境,就兴冲冲地找来了。卡耐基听完他的话后,对他说:“我帮不了你,但这屋子里有一个人能帮助你,你想见他吗?”那个人立即抓住卡耐基的手说:“他在哪里?快带我去找他!”卡耐基把这个人带进了里屋,让他站到一面镜子面前,对他说:“这个人就在镜子里。”那个人一看,镜子里只有自己的影子。卡耐基对他说:“这个世界上,能让你东山再起的人,就是你自己!”那个人听了以后深受启发,告别卡耐基以后,他重新开始创业。两年以后,有一辆豪华轿车停在卡耐基先生的门前,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衣着讲究的绅士,正是当年想自杀的那个流浪汉,他是来告诉卡耐基,他已经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会有一段灰暗的日子,在生命的雨季里,选择与苦难抗争无疑是正确的。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求人不如求己,自救永远胜于他救,只有依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找回人生亮丽的晴空。自强自立,永远是人类精神家园中一道不灭的光辉。而怨天尤人,或是消极地等待他人的救助或奇迹的发生,都是不明智的选择。其实,对于命运,你真的不必抱怨什么,因为,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猜你喜欢

  • 朋友是“痛并快乐着”

    崔永元与白岩松两人总在互相“刺”着,刺了自然会“痛”,但他们似乎并不在乎这些,而且以这样的痛让自己快乐着,在快乐中又加深了相互之间的友谊。一次,央视新闻评论部的内部年会上,举办演出活动。崔永元扮了一位新娘,携带了一个孩子上场。年会主持人白岩

  • 老妈的秘密

    罗丽娟二十三岁,刚刚大学毕业,在一家大型国企上班。这天她一进家门,就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对她妈罗大婶说:“妈,我给你说一个事!”罗大婶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平时特别疼爱她。这时见女儿满脸红晕,双眼含羞,早已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啥事?他在哪儿工

  • 美丽的误会

    认识夏鸥是在一年前的傍晚。那一天对于刘渊来说,是个灰暗的日子,他失恋了。那一刻他感觉心灰意冷、心如刀绞,踏着蹒跚的步子朝着冰冷的海水里走去。就在这时他听见扑通一声,紧接着看见一个女孩沉进了海里。他一惊,不加思索地向女孩的方向跑去,海水的阻拦

  • 和父母通电话

    独自一人,在外地求学,研究生也快要毕业了,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念了这么多年书,总得给家里一个交代。可我对自己的将来不清晰,对前途迷茫,他们说年轻人朝气蓬勃、前途无量。其实在我看来,青春是朵带刺的玫瑰。这是生活给它的刺。目标不明,大概是许多将

  • 哑娘

    一次,一位好友和我喝酒,在酒阑人醉的时候,他讲述了一段他亲身经历的故事……我的母亲是一个聋子,我家原先住在极偏远的农村。家里有两个哥哥,还有三个姐姐。而我是家中最小的。虽然我最小,但家中只有母亲一个人疼我。因为我一出生,额头上就有一大块青紫

  • 我爱你,你爱我

    表白在这天到来,显得有些突然。像一桶水满了,开始想要往外溢。16岁,高一。对一个男孩子的喜欢逼近到无力再独自承担的状态,便忍不住想要来一场清热泻火的表白。那个炎热的午后,我放弃了午睡,打算到学校去碰碰运气。他是一个学习用功的少年,担任着我们

  • 我做了对不起表妹的事

    我读高中的第一学期是在柳林中学度过的,两个公社的高中学生50人,除了附近的几名学生是走读,余下的全是寄宿生。到了双枪季节,附近的几个大队的驻队干部将眼光盯着在校的住宿生,他们打着学工学农,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旗号,给学校提供学农的条件,培养未

  • 都是我的孩子

    一次,我把倒干净水的矿泉水瓶给一位捡破难的中年妇女时,她连忙对我说了几声谢谢。渐渐地我每次都这样做,她也每次都笑着对我说谢谢。慢慢地,我便和她熟悉起来。她是一个寡妇,来自偏远的农村。在23岁时,丈夫在一家黑煤窑事故中不幸死去了,老板跑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