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韦编三绝的故事

韦编三绝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3:55:14  热度:8℃

成语今说:韦,熟牛皮。古时用竹简写书,竹简用牛皮带编联起来,称“韦编”。三绝,多次断开。后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他从十五岁开始发愤读书,因为没有人教,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就多方请教。他不耻下问,请教过做官的人,也请教过普通老百姓,请教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请教过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

那是还没有纸张,制作书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签,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称为“竹简”。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写成一部书要许多竹简,书的内容全部写上去以后,要用牢固的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片按顺序编联起来,就可以阅读了,这样的过程就叫做“韦编”。由于一片竹简只能写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书的字数很多的话,那就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像《易经》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因此相当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全部读了一遍,还只是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接着,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然后,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此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同时也为了给弟子们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易经》,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换上新的再读。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理解些《易经》的文字与内容了。”

孔子一生中还编著了不少书籍,其中有《诗》、《书》等几部书,还有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的史书《春秋》。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智慧语林】

孔子是中国最杰出、最有名的学者,创立了儒家学派;同时,孔子的思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学识可以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但孔子的学识也不是天生的,是刻苦努力的结果。若没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猜你喜欢

  • 爱情不只是蕃茄炒蛋

    1小陶下公交车时崴伤了脚,在医院里悬着一只脚跳来跳去地挂号、拍片子。实习医生大林帮她办好手续,处理了脚伤。复诊两次之后,小陶的脚伤彻底好了,心里却像生了病。大林微皱着眉给她上药的样子,就像根羽毛,轻轻地刷在她心头,扰得她什么事都干不下去。小

  • “白玫瑰”前任归来

    当老公要与前任约会我在办公室里魂不守舍,两个眼皮一直不停地跳。手机里传来“嘀”的一声短信提示音,我划开一看:“想知道你老公与别的女人在做什么吗?请点击”后面跟着一串链接。我咬了咬牙:“该来的总会来,勇敢面对也好。”我点了进去,本以为看到的会

  • 兔子黎黎

    黎黎是只快乐的兔子,她从事着一种自己很喜欢的职业——写作。而且,黎黎是专门写梦的作家,她喜欢在晚上写头天夜里梦中的故事,写梦让她觉得很快乐。今天晚上,写完故事,黎黎又开始了她的梦中之旅。黎黎看到胆小鬼兔子灰灰正急急忙忙地跑着,边跑边喊:“想

  • 黑暗中的考验

    19岁那年,他滑雪遭遇意外,颈椎严重骨折,导致颈部以下的全身瘫痪。他成了一个只能摇头的残疾人,一想到自己从此将与轮椅终生为伴,感觉悲痛到了极点。他几次试图自杀都被救回来。家人理解他的绝望,也想劝他坚强起来,但都无济于事。他实在找不到活着的理

  • 不吵了,一起撑起这个家

    家难当头,水火不容的婆媳迅速化敌为友。男人不顶事,跑了一个,倒了一个任家明离家出走了,给妻儿父母留下一张纸条:“我养不起家,无法调解母亲和妻子间的矛盾,深感做人失败,白日不思茶饭,夜里无法入眠,原谅我的暂时逃离吧。”房贷、双胞胎儿子的奶粉钱

  • 比别人多看一步

    他出生于黎巴嫩南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顺利地考入了贝鲁特大学,这本来是他跳出“农门”的最好机会,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家庭遭逢变故,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他不得不在念完“大一”后哀伤地离开了学校,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退学回家没多久,

  • 六个蛋的母爱

    同事最近做了妈妈,妈妈和婆婆分别从老家跑来伺候月子。在网上问她,婆婆和妈妈的区别是什么?她回答:你说想吃两个鸡蛋,婆婆会给你煮两个,而妈妈,会煮五个。因为妈妈给的总比你想要的多。一下子就怔住了。因为,我从来没有主动向她索取过什么,一切都因为

  • 重复地爱同一个人

    没有人结婚是为了离婚,所有人都希望婚姻幸福长久,最好能相亲相爱牵手白头。然而幸福之路从来不是坦途,一个有趣的调查显示,再美好的婚姻,夫妻双方一生中也会有约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要在婚姻的马拉松里披荆斩棘走到终点,就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