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阮小二卖鱼

阮小二卖鱼

收录日期:2025-08-07 12:43:36  热度:9℃

八百里水泊北岸有两座山峰,北边的叫铁山,南边的叫银山。两山之间有个依山傍湖的村庄,它就叫石竭村。石竭村有一家,娘四个过活,兄弟三人,姓阮,人称阮氏三雄。兄弟三人靠打鱼为生,自幼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们水性更好,能在水里睁着眼看东西,在水内可以隐藏三天三夜。他们这本事在水泊八百里,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兄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对皇帝的昏庸、官府的腐败、贪官的横行、渔霸的狠毒、社会的黑暗恨之入骨。当时流传着这么一个顺口溜:

天昏地暗帝无道,道君不君臣似盗:黎民如羊无有草,官府手举杀羊刀。他们兄弟三人,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扶危济贫,真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他们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在梁山各地流传着。阮小二卖鱼救女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立地太岁阮小二,二十五六岁年纪,身高八尺,膀宽腰圆,四方大脸,环眼剑眉,双目炯炯有神。直到这个岁数还没有娶妻哩,吃饭穿衣还需娘操心。阮母五十余岁,头发花白,身板硬朗,撑船摇橹,捕鱼捞虾,样样皆通。她一共生了七个儿子,个个都争强好胜,侠肝义胆,就是见不了不顺眼的事儿。因打抱不平,为民除害,一次就死去了兄弟四个,剩下了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兄弟三个,这兄弟三人就成了阮母的挂心肉。每次入湖打鱼,她都要对三个儿子再三嘱咐:"遇到不平事,你们要少管呀。现在天昏地暗,世道不平;再加天灾人祸,逼得人们走投无路;皇帝昏庸。官府和富户、渔霸勾结,苛捐杂税稠如牛毛,抓不完的差,拿不完的钱。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有志为民除害的好汉们,都揭竿聚义。你们兄弟可不要蛮干,遇事儿要三思而后行。常言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那四个兄弟还不是不听为娘的话送的死?我就怕你们那种火爆脾气,动不动就要管闲事,你们管也管不了啊!"有时,儿子们打鱼,她也要跟着进湖,打鱼到湖外集市去卖,她一定要随儿子们前往。

一天,天还没亮,阮小二撑船要去卖鱼。阮母问:"小二,到哪去卖?"

阮小二说:"到小路口集上去卖。"阮母说:"不能去!"

阮小二问:"为什么?"

阮母说:"不能去就是不能去,别问了。"

阮二说:"你不明说我就非去不行!我都二十五六了,还能像十几岁时那样,我们走一步你跟一步?"

阮母说:"我只要不跟着你们,你们就惹事。三年前,你们兄弟七个不让我知道,偷偷去东林寺……"阮母说到这里,泪水刷刷淌了下来。

阮小二劝道:"娘,别提那伤,那仇咱们不是报了吗?"

阮母问:"你知道小路口姓潘的财主是谁吗?他就是东林寺院被你们杀的那个潘和尚的哥哥。他称霸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你到那儿卖鱼,他就会白拿白要,你会依吗?常言说:好敌不过劣犬多啊,要是动起手来,还会有你的好果子吃?"

"娘,这次路远你就不要去了,我到那儿卖完鱼就回,不惹是非。"

"不行,娘跟你撑船去。"阮母说后给阮小二拿过一件衣服,自己也拿了一件就登上了船。阮小二一看,不让娘跟是不行了。阮母又对阮小五和阮小七说:"小五、小七,今天你们也跟着到小路口湖边打鱼,出了事也好有个照应。"接着又说:"小二,我撑船,你站在船头,有大鱼叉一个。"小渔船拖在大船后,直奔小路口方向去了。

船行到小路口湖边,太阳还没升起。只见芦苇丛丛,雾气腾腾,阮母想:今天小路口逢大集,为啥这样冷冷清清呢?她对阮小二说:"小二,今天我看着咋不对劲?"

阮小二说:"咋着又不对劲啦?"

阮母说:"逢集,芦苇丛里藏着几只空船,没有一人打鱼,这是为啥?"

阮小二不以为然地说:"没有打鱼的,咱们的鱼才好卖独份呀!"

"不行!咱们的船先别靠岸,等等再……"没等她说完,只听湖外喊声大作:"抓住她!抓住她!""不能让她跑了!""谁抓住重重有赏!"喊声接连不断。阮小二说:"娘!怎么办?"阮母说:"先等等!"他们向湖堤望去,只见一个人跌跌撞撞向湖边跑来,一头扎进湖水里。阮母喊:"小二,快!快快去救!"说着,她娘俩急急撑船向那跳水的地方划了过去,小二边划边说:"您不是不让管闲事吗?"阮母摇橹怒道:"快给我救人!人命关天,怎能不管!"她箭一般向前摇去,到了跟前,阮小二一头扎进泊内,立时伸出头喊道:"娘,不是男的,是个女子!""什么女子不女子,快快救出,有礼的山,无礼的水,快给我将她抱上船来!"阮小二这才将跳水女子抱到船上。正在此时,岸上一群如狼似虎的家丁,嗷嗷叫着追上来,"我看你能往哪跑!。。。'跑不了她!"又听见一个猴声猴气的人喊道:"快快下水,撑船的撑船.沿堤的沿堤,都给我找,找着重重有赏!"阮母低声说:"小二快往深水撑!"阮小二一用劲,船像箭般穿进泊内。又听有一个家丁喊道:"管家,你看向湖里跑着一条船!"那猴声猴气的人大喊:"陕快转回来!"阮小二听见也不理,阮母说:"别管,咱走咱的!"又听一家丁喊:"管家,快上船,咱们追!"阮小二向后一看,从芦苇丛中划出几条船,一伙家丁摇船紧紧追了过来。阮小二说:"娘,你让她在船内躺着,你撑船,我对付这些家伙!"船内那女子流着泪说:"大娘,大哥!我不活啦!别连累了你们。"阮母说:"孩子,要死咱们一块死,要活咱们一块活,你先躺在船里。"后边的几条船像飞一般就追了上来,猴头猴脸、猴声猴气的人站在船头喊开啦:"前边那船,还不快快停下,我们奉潘员外之命,前来追回逃跑的七太太!"另外一个家丁喊道:"管家喊你还不快快停下,难道你吃了熊心,喝了豹子胆不成?"副、二向后喊道:"你爷爷我是打鱼的!。。。'打鱼的也得停船让我们搜,不然要你小子的命!"这时,阮小二怒火满腔,捞过鱼叉,对准追来的潘家管家甩过一又,只听猴脸管家"哎呀"一声,栽入湖内。说时迟,那时陕,只见从湖内箭一般冲出两只渔船,向阮小二的船划来。阮小二一见,大声喊道:"五弟,七弟,快快收拾潘霸家的狗腿子!"说后兄弟三个跳进湖内。不一会儿,潘家的船,一只只如同荡秋千一般,紧接着一条条船都底朝了天。潘家的家丁,一个个落入水内。阮母喊:"让他们喂王八去好了,咱们走!"三只船一字排开,向石竭湖驰去。

船在湖内行驶着,阮母问开了这跳水女子的身世。这姑娘在船内对阮母磕开了头,哭得说不成话。阮母拉起说:?孩子,你咋穿一身男子服装?我们都是受苦人,天下穷人是一家啊!"姑娘才哭诉着说出她的身世遭遇。

这姑娘姓张,名玉莲,年方二十岁,家住小路口北张家村,母亲早早下世去了,只她和父亲两人过活,种着二亩薄地。一天,潘霸带着几个家丁到湖里去玩,路过时见玉莲和父亲正在割厣——亩稀稀拉拉的豆子。潘霸一见玉莲俊美动人,一时淫心荡起,二话没说,命家丁抢了玉莲就走。玉莲骂不绝口,玉莲的父亲拼命要人,被潘霸一脚踢死。玉莲被抢到潘家,当天就要成亲续为潘霸第七房,玉莲死活不依。潘霸派婆娘佣人,一连看守了七天七夜。这天夜里,玉莲装着呼呼大睡,到天快亮时,乘看守婆娘熟睡时女扮男装,偷偷逃出潘家,向湖边跑来。潘家发现后,管家带家丁随后追来。她一看难逃虎口,这才跳进湖内,被阮小二救起。

阮母听后,陪着玉莲流泪,也说明了自家对渔霸官府的痛恨。玉莲听后,再次跪下,愿认阮母为干娘。她从此跟阮母家过活,后来嫁给阮为妻,这是后话。后人有诗赞道:

三阮划船泊湖行,赶集卖鱼巧相逢;

智救落难贫穷女,除霸仗义留美名。

猜你喜欢

  • 吱吱出海

      小老鼠吱吱想去大海冒险。他找来一张大纸,东剪剪西折折,折了一艘小纸船。支起筷子当桅杆,挂上手帕当风帆,推着小船进河里,出发了——风儿呼呼,船儿突突,吱吱出海啦!哎哟,河里的风浪可不小,一个浪头打来,纸船就被掀翻了。啪的一下,吱吱被倒扣

  • 小兔子的千里眼

    狐狸最爱干的事就是坑害别的动物。一天,他用木板做了一棵假桃树,漆上绿漆,又在路上挖个陷阱,然后去找猴子,装出一副热情的笑脸,对猴子说:“猴老弟,我种了一棵桃树,已经结果了,请到我家吃桃子吧!”猴子登上山顶,远远望去,只见山下果然有棵绿叶茂盛

  • 给天空装个开关

    “哎,又下雨了!”长耳兔推开窗户,无奈地说。“太不好玩了!”小熊刚走出家门,又掉回头。“一定是哪个坏家伙,把天空给打漏了!”小花狗嘟着嘴,看了看天,又缩回屋里。老是下雨,不能出去玩,大家都觉得很无趣。“喂,我有一个好办法!”皮皮猴踩着泥泞,

  • 月光下的小刺猬

    月光下一只小刺猬扛着长矛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它是一个小小的守卫但是它很神气消灭掉一个个可恶的虫子让花儿的笑容更美丽铁栅栏上的尖刺向忠诚的刺猬学习它们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警惕着喜欢越墙的讨厌鬼月光下一只小刺猬扛着长矛在花园里走来走去也许做一个将军更

  • 袋鼠妈妈的大口袋

       袋鼠妈妈有只大口袋,里面装着她的两个孩子。看到人家的口袋都钉着漂亮的纽扣,袋鼠妈妈很羡慕,她也在大口袋上缝了一颗大纽扣。袋鼠妈妈想:人家一定会认为我很漂亮的。但是,因为口袋的中间钉着一颗纽扣,两只小袋鼠只好各从旁边的洞里伸出头来。终

  • 傻浣熊

        浣熊有一个讲卫生的习惯:吃什么东西都要先洗一下。一天,浣熊妈妈给小浣熊一块糖,小浣熊高兴地跑到小溪边上去洗。他洗啊洗啊,洗啊洗啊……咦!糖怎么没了。他哭着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小溪把我的糖吃掉了。”妈妈问明原因后说道:“傻孩子,

  • 花蛇贝贝

        放羊的老爷爷,听见一个很细小的喊声:“老爷爷,老爷爷!”他一找,看到草丛里有一条小花蛇,它的身子在索索地发抖。老爷爷捧起了小花蛇:“啊,可怜的小家伙,病得不轻呢!”他抱着小花蛇回到家里,让它躺在木盆里,找来了草药,在瓦罐里煎浓了,用

  • 小兔子多多学本领

    一大早,小兔子多多就出去学本领。它走着走着,看到小黄莺在树上唱歌,就对小黄莺说:“小黄莺,你教我学唱歌吧”,小黄莺答应了,“嘀喱——”唱起来。多多也学着小黄莺的样子,挺起胸脯,憋足了劲,“吱——”唱道,“太难听了,太难听了,你这个嗓子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