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状元皇子赵楷简介 赵楷是怎么死的?

状元皇子赵楷简介 赵楷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08-07 19:13:10  热度:10℃

科举制度从形成那天开始,就注定成为后世选举人才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打破了寒门士族的界限,挑选人才只看才华而不看门第,使得许多出身寒门却才华横溢之辈,得以为国家效力。

科举制度的出现,是所有寒门士子的福音,也成为中国古代许多穷苦书生逆转人生的唯一途径。当然科举并不是寒门的考试,士族也会参加,但是门第显赫到如赵楷这个地步的就少见了。

赵楷是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因为他出身皇家,是当朝帝王之子。这位大才明明可以高喊我爸是皇帝,却偏偏要靠自己的才华吃饭。

赵楷是宋徽宗第三子,母亲为懿肃贵妃王氏。赵楷与宋徽宗一样,琴棋书画皆有成就,自幼聪慧很受宋徽宗喜爱。

重和元年,国家依例举行科举考试。也许是想要证明自己的才能,也许就单单只是心血来潮,总之皇子赵楷偷偷混入考生之中,参加了此次科举考试。

赵楷的确有才,竟然一路披荆斩棘进入殿试。在随后的殿试考试中,发挥的越加出色。当阅卷官看见他的试卷之时,无不赞叹,竟纷纷点为第一。优秀的试卷被送到宋徽宗那儿,宋徽宗看头名试卷,也觉得此子才华高绝,当即点为状元。

等到发榜唱名,赵楷一举夺魁。随后赵楷将事情告知宋徽宗,说这头名状元其实是自己。宋徽宗虽然认为他偷偷跑去参加科举考试不妥,但是也欣喜自己的三子竟有如此才华。不过他还是怕天下书生说闲话,认为自己偏袒,所以就取消了赵楷的状元,将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

赵楷1岁授检校太尉、奉宁军节度使,封魏国公,加开府仪同三司,进高密郡王。7岁授司空,进嘉王。11岁正官名,又授太保。15岁迁太傅,武宁、保平军节度使,徐州、陕州牧。17岁迁荆南、宁江军节度使,江陵、夔州牧,进封郓王。

整个天下都是他老爸的,赵楷明明可以靠老爸吃饭,但是却偏偏要靠自己的才华。可惜的是最后结局不好,汴京城破,赵楷与其他皇室宗亲一道被金军劫掠北上,29岁死于韩州。

历史上悄悄参加科举考试的皇子其实不止赵楷一人,传言康熙帝年轻的时候也曾参加科举。不过康熙帝没赵楷那么厉害,没中状元,只中了第三名探花。

猜你喜欢

  • 心静如竹

    南山寺中,僧徒众多,其中有一个和尚年纪最小,资质也数他最差。小和尚终日苦思如何改变自己,却不知该如何去做,心情愈加愁苦。一日,小和尚终于鼓足勇气,到师傅的禅房,向师傅道出了心中的疑惑。师傅并没有回答他,而是领着他来到后山的竹林。师傅缓缓地对

  • 曹寅爱读书

    內务府包衣是清朝时出现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是汉族,又是旗人;是奴隶,也是官员。清代名臣曹寅正是其中之一。1690年,曹寅承袭父职,担任苏州织造,这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位。按例,曹寅坐轿出行时,官民都得站起来向他施礼才行。可曹寅明白,自己在汉人

  • 找回母亲开怀大笑的样子

    一位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脸上再也看不见笑容。为了帮母亲找回笑容,两个女儿用轮椅推着母亲,开始了一场旅行……从来没有如此怀念过母亲的笑容如果不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安荣一家也许仍在过着平淡的生活。她和哥姐各自在小家庭中忙碌,母亲一个人生

  • 给爱人留一个通道

    之前看过的一期《非诚勿扰》里,有位IT界男嘉宾,毕业于名校,神情中有孤傲气。他谈过数次恋爱都失败了,原因出奇得一致,“她们都说我没情趣,乏味极了。”然而,才艺展示环节,他令人大吃一惊。他的爱好是做皮具。他家有间房,专用来放置针线、楦头、锉刀

  • 用伤疤来提醒自己

    一个年轻人向村中的智者询问,幸福生活的秘诀是什么。智者没说话,领着年轻人来到村头的一片树林边,那里有一条小路向林中延伸,沿着小路走,会回到原处。“沿这条路散散步吧,但要小心树林里的熊。”智者嘱咐。年轻人点点头,胆战心惊地出发了。两個钟头后,

  • 男人真话里的秘密

    经常看到这样滥俗的桥段——女人问男人,“你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此时的男人,可能正心不在焉地看报纸、看电视或者干脆发呆,但是回答得都很快,“没想什么啊”?要么是“哦,工作上的一点小事情”。“又撒谎!”女人发怒,“别当我看不出来,你从来不对我说

  • 痴情的人是有福的

    痴情的人懂得欣赏,欣赏是一种养育,养育另一个人的优点。四月南京,香港鬼才导演林奕华不仅带来了舞台剧《贾宝玉》,还带来两场演讲,其中一场的主题让人好奇:痴情的人是有福的。痴情不是我执么,痴情不会很痛么,为什么是“有福的”?在秦淮河畔的咖啡馆里

  • 我想为你,小心翼翼地活着

    为什么这么大了才开始相亲?之前就没遇到过合适的吗?几乎每个相亲对象都会问我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我模样还算俊俏,身材不错,工作、收入都不错,理应有很多优秀男人追。“是的,曾经的确有人追,可我爱一个男人爱了五年,又用三年来疗伤,所以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