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我怕你在北京不认识路”

“我怕你在北京不认识路”

收录日期:2025-08-08 05:32:04  热度:9℃

《易中天文集》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的时候,易中天从厦门匆匆赶到北京。作为东道主,自然不能缺席。

下了飞机,易中天忙掏出手机,给恩师茅于轼发短信息:茅老师,我已经到达北京,我正找辆出租车,前去拜见您。因为茅于轼已经84岁高龄,他的耳朵有点背,易中天怕打电话他听不清,就用手机短信息进行交流。你的心意我领了,不用来看我,我去看你!茅于轼很快回复信息。易中天看完老师的回信,心潮起伏,自言自语:天底下哪有老师来看学生的道理,只有学生前去拜见老师的。于是,易中天再发信息:我一定去看望您。请您在家等我!信息刚发出一会儿,茅于轼的信息跟着来了:我怕你在北京不认识路,不放心!一刹那,易中天拿着手机的手在颤抖,不争气的泪水在眼眶打旋。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浮躁中,我们习惯了用淡漠代替微笑,我们也习惯了用提防替代善意。行走匆忙的身影像一只只困兽,麻木的脚步忘却了身边的风景。然而,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条关切的短信息,一句真诚的慰问这样的瞬间,却常让我们感到心灵的温暖。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却用质朴的一句我怕你在北京不认识路发给学生,这份善意的关怀如涓涓溪水波荡;又如春风吹拂凡尘天地,感动着你我他真正感动我们的是那份稀缺的善意。

猜你喜欢

  • 沉默的父亲

    同学们常常用我的名字编歌谣讥笑我:“天福天福,过年无肉;天福天福,穷得没裤。”我很气愤。但他们唱的都是实话儿,我家里太穷。住在生产队废弃的仓房里,祖母、父亲和我相依为命。另外还有一群饿得吱吱叫的老鼠。父亲驼背又哑,他却也懂得疼我。父亲每次去

  • 大宋玉雕手

    一江南香梅镇有两个做玉器的大师,一个叫艾玉,一个叫杜虎。这年夏天,他们接到皇帝的谕旨,要两家各设计一件玉器,赢得皇帝青睐的将被封为“大宋玉雕手”。艾玉、杜虎两位大师铆足了劲,决心一较高下。这天早上,艾玉刚起床,就有人敲门进来,这人拿着一大包

  • 真正的人性必须懂

    我们常在学术界听见研究生抱怨:“某教授发表的论文,根本多半是我写的。他只是定个题目,全是我做的研究,偏偏到后来挂他的名。”这种事情是不少,但我们也要想想,当那个教授在做研究生的时候,是不是也曾经帮他的教授做研究呢?有一些“伦理”是长期发展出

  • 办法就是活法

    父亲是位农民,60岁那年,他开始忧心忡忡,没有劳保、医保,老了怎么办?后来他有了梦想,希望能在城里找一份看门的工作,坐在传达室里看看报纸、听听收音机,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那将会非常幸福。而同村的一位老人,看了多年单位大门,却从城里回来

  • 爱那个站在你身后的人

    一个设计师,她的时装设计走进了米兰春夏时装周,在时装界声誉鹊起。但是他的老公普通,是一个小公司职员。每天,男人为她做饭、煲汤、洗衣。她回家,他还为她放好洗脚水,给她捶背。这样一个有才、有貌、有地位的女子怎么甘心嫁给一个只能骑着自行车上班的男

  • 留点漏洞给別人

    老公换了新工作,住房就在公司宿舍六楼。没有电梯,搬家那天,我们扛着大包,像蜗牛一样慢慢爬楼梯。楼道很干净,栏杆上没有一丝灰尘,每层的拐角处,都放着一个绿色的垃圾桶,虽然已经旧得褪了色,却连一点污渍都没有。看来,这里的清洁工很敬业。再看看垃圾

  • 父亲心中飞不走的那只鸟

    儿子上学忙,工作了还是忙。儿子没时间回来看父亲,父亲去城里看儿子。哎!城里找人,比乡里找人可难多了!肚子找扁了,才找到儿子的公司。儿子已经不是原来的名字了,人家都叫儿子老总。老总只跟别人说话,没空跟父亲说话。“狗儿。”父亲在一旁等急了,小声

  • 一秒钟逆转成败

    非洲草原上,一只雄劲的花豹已在草丛中蹲伏了许久。不远处,一群腿脚细长、背黄肚白的羚羊正悠闲地吃着草儿。羚羊们时而低下头细细密密地啃啮,时而又仰起修长的脖子四处察看,翕动的鼻子似乎想探析出空气里每一丝危险的气息。突然,有一只羚羊做出了沉下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