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爱你,就想和你说很多话

爱你,就想和你说很多话

收录日期:2025-08-07 23:47:48  热度:9℃

记得《康熙王朝》里有一段描写康熙与容妃的。

有一次他微服私访回宫,没有惊动其他任何人,只是悄无声息地溜到容妃的寝宫。当时容妃正在低头绣花,见到皇上惊慌失措:“不知皇上要来,臣妾未来得及更衣迎接皇上。”

谁知康熙淡淡地说:“你接着绣,朕就是想和你说说话。”随后坐在那里一番国事家事的倾诉。虽然后来,他因为宫闱之事不得已废了容妃,但仍习惯在心里郁结烦闷之际步入容妃的旧居待一待,心底的情愫不得而知。

贵为皇上,后宫虽三千佳丽,但最难忘的是那个随时想说话的人。

作家苏岑说过:世上最奢侈的人,是肯花时间陪你的人。谁的时间都有价值,把时间分给了你,就等于把自己的世界分给了你。

世界那么大,有人肯陪你,是多大的情分!人们总给“爱”添加各种含义,其实这个字的解说很简单,就是有个人,直到最后也没走。

一切陪伴缘于爱。而最深爱的方式,莫过于我想和你说说话。

Z总,是北京一家图书公司的负责人。

他有个习惯,无论晚上在哪都会回家。有时出差在外,也会在电话里陪爱人说说话,偶尔时间紧迫,只言片语也是好的。

曾听他聊过,他开始创业时事业处于低谷,由于市场一时难以打开,工作艰难无比,对家庭总无暇以顾。

每天忙着上班,策划主题,开会,和各类作者斗智斗勇。有时,谈好的合同有变,他时时陷入焦灼的狀态,想着公司前景,员工生存,焦头烂额,导致长期失眠,他变得沉默,回家后甚至一言不发。

爱人却不懂得察言观色,时不时地和他说一些鸡毛蒜皮:孩子成绩提高或退步了,老人生病又好了,还有书房里新买了一盆兰花,晚上做了红烧排骨。

开始他心不在焉地应对,渐渐走神,她继续说。他回过神后难免有几分烦躁,大声说:“我已经够忙够乱的了,以后你能不能不要用这些小事来烦我?”

一阵沉默,他想一场争吵在所难免了,有些无奈,甚至有离开家的冲动,却听到她轻声说:“我知道你有压力,只不过想和你说说话分散你的注意力,让家务事冲淡你的烦恼。行,如果你想安静,我就不再说了。”

他忽然心头一热,这世上愿意用说话分散你情绪的人,除了爱人大概没有第二个人。检讨一番,从此他回家后总是将工作放下,不将情绪带回家,主动问及孩子与老人的事,和爱人讨论着晚饭吃些什么。

毕竟是做大事的人。他调整后压力也开始变小,不再失眠,状态越来越好了,慢慢阅历深厚,在泥泞里挣扎过来,迎来好运。

他说,和自己亲近的人说说话,既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又能分担生活的压力,这才是相爱的最好方式。

经常听到很多夫妻说:两人现在无法交流,一张口就要吵架;甚至很多人下班后都不想回家,家里充满戾气,对方整日抱怨、唠叨,听不到一句暖心的、安慰的话。长期冷漠下的僵持,连孩子都对自己横眉冷眼,心总是凉的,更没有想说话的欲望了。

如果把抱怨换成安慰,把唠叨换成关心,把不满换成温柔,想必会好很多吧。

先生的朋友,以话少得一绰号“矜持哥”。你问他吃了吗?点头;今天忙吗?还行。你端起酒杯他说喝,没有多余的一个字。无论何种聚会,再狂欢的场面,人家也能Hold住,有人说真想撬开他的嘴看看是不是钢筋砼做的。他也只是笑笑,并无分辩。

后来,在某次新年聚会,要求各位带家属,却发现他像换了个人,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引得身边的夫人捧腹大笑,其他所有人面面相觑。原来他不是不爱说话,只是不喜欢和别人说话。

其实,把话说给自己的爱人听,是聪明的人。

有些人在外面不爱说话,除了性格所致,大多因为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经历过深深的失望,心生厌倦与胆怯。学会了避免无谓的消耗与敷衍,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保,因为缄默在处世里自有一种力道。

家却是一个能卸下面具的地方,无论肉身与世界怎样敌对抗衡过,但内心的柔软只愿在家人面前展示。

我和先生都不爱说话,他生性内敛,我则冷清。

每晚我们最常见的状态,就是他挨着客厅压低音量看电视,我躲进书房敲键盘,待几小时过去,我走出房间,大脑总有几分钟的游离与出窍,拥着抱枕坐在一边。

他则一反常态,抽风似的,与我各种撩与侃。我常视他若透明,不耐烦地说: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

他嬉皮笑脸地说:你已经静了一晚,不和你说说话,都怕你抑郁了。

嗯,很感动,原来不爱说话的他为了让我说话,也会从君子身秒变小丑脸的。

全世界总会路过很多人,但愿意留下来和你说很多话的人并不多,而能聊得来的人,必定是心灵相通,情深意长的。

很喜欢蒋勋的一段话:“在这世上,如果有一个人是你关心的,那你就为他做一点事,给他一点温暖。当他忧伤时,让他靠着你的肩膀,这绝对是最重要的幸福感来源。”而最温暖的表达方式,莫过于在这个世上,我想和你说很多很多的话。

猜你喜欢

  • 母亲的习惯

    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母亲眼里,世界就是眼前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母亲想象不出除了延绵不绝的群山,世界还会是个什么样子。60多年来,母亲从未走出过大山,在她的意识里,村庄以及村庄上空的蓝天就是世界。她的一生都围着这几座山、几块庄稼地、几

  • 有爱可依

    朋友的父母去世得早,乡下的房子早就没有人住了。尽管,朋友在城里打拼多年,并且也在城里购了房,建立了家庭。但是朋友却一直没有卖掉乡下的老房子,相反却共钱托人一直照料着,甚至还会时不时的回去住上一段时间。许多人都很不理解,乡下有什么好,再说了每

  • 棉花里的父亲

    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竿的太阳火

  • 怀抱太阳的月亮

    对于月亮,母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母亲读过大学,在那个年代,算是少有的女知识分子。文人爱月,女文人更爱月,这点在母亲的身上印证无遗。从年轻时起,一到晚上,母亲喜欢坐在院子里,身边点一盏煤油灯,手捧一本书,在一地月光中静静地沉迷在书中的世界里。

  • 母亲的梦话

    她和母亲,一直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是那种温柔细致的女人,粗糙,邋遢,织不出漂亮的毛衣,说话总像跟人吵架,甚至收拾不好那个小小的厨房。这些都还不算,她最厌烦的,是母亲的梦话。母亲嗜睡,一睡必说梦话。或激烈地争吵,或愤怒地训斥,或绝望地哭泣,偶尔

  • 低到尘埃里的愿望

    五年前,我做了母亲。从此我的生命与那个小小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她高兴了,我也会开怀地笑。她生病了,我恨不得自己去替她受苦。在她身边时,眼里都是她;不在她身边,工作之余,脑子里想的也都是她。我最大的快乐和最深的担忧都和她有关,看着她一天天成长

  • 那一年,那一天

    国庆回家,奶奶竟大不如前:身子弓得像只虾,白发脱得所剩无几,古铜色的手像两支干枯的木柴,不停地咳嗽,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因为总会被呛。爸爸低声叹息:“你奶奶活一天是一天了。”我两眼泛红,知道奶奶大限之时已不远。我六岁那一年,调皮捣蛋。一天中

  • 一声朋友你会懂

    朋友是个很温暖的词语。可朋友到底是什么?很不容易说清楚。“四海之内皆朋友”,话说得响亮,其实没那么理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可遇不可求。泛泛而交的朋友,场面上热闹,能大碗喝酒,却不可以默对品茶,能锦上添花,别指望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