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他的爱情算式

他的爱情算式

收录日期:2025-08-08 05:50:09  热度:10℃

后来她在相亲网站上再搜到他的信息时,他已把自己的资料篡改得面目全非:一直还在等房价最低点的他,竟然“已购住房”;在无编制民办学院的他,职业改成“公务员”;籍贯仍旧空缺;身高倒还是一开始虚设的谎言。

她哑然一笑。

点开了他们最初相识时的通信,依然能够清晰地瞥见他每一句言语后面的内心轨迹。而这一切要从最老套的相亲见面说起。

那是五月份的一个夜晚,他们约好了在大洋百货见面。他给她的第一印象,竟然是两道深皱的眉—发来的照片是他笑得很阳光的大学证件照。他比学生时代更加世故苍老,可是他有一种圆滑、善于观察和取悦他人的天赋。一顿饭吃完时,她起先反复揉搓面巾纸的手已经完全松弛下来,并且笃定了两人由于在爱好和思考方面相近而一拍即合,尤其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相遇,更是心心相惜。

他尽力学着不皱眉,想让自己趋向于对方心中的完美,并把每一个步骤做到最好,筹划再筹划,连一句话也要想好了再讲。

开始的时候他对她更多是一种欣赏。介绍他自己的家庭时,他会虚荣地说自己的父亲原来做了十年中学老师,后来考上了公务员,在县城的计生办做一个小领导;母亲是考到最高职称的小学老师。她默默地评价道,你父亲本是个书匠,在学校里言传身教极好,可是偏偏踌躇满志挤入公门。众人都往独木桥上推挤,却少有人明白自己适合的究竟是什么。说完这句话,她见到他诧异地看着她,仿佛她是在警醒他今后的困顿与纠结。

他们的确有很多共同的语言和话题。比如对同一本书发生兴趣,网购回来做阅读笔记,共同探究下去;性情均属绿色系,对声色犬马的事物兴趣甚微,热爱清静,早睡早起;同样属于心思细密的人,逻辑能力彼此相当,经常一个人想到了上半句,下半句已经从另一个人嘴里脱口而出。几个月下来,她对他逐渐好感,尤其有他在的时候,她的出行、购物、用餐、事业,都可以被筹划得更聪明—他把她的生活提升了一个档次。

七夕之前他的一句话打动了她:“你缺乏的就是社交,干脆哪天我们批发一桶花,我陪你一起在新街口叫卖吧。”为了与她更快进入婚姻的殿堂,他四处颠簸,平均每天看两处房子。他告诉她自己动力十足。

有时候他会开玩笑:“你没有我第二个女朋友聪明,没有我第三个女朋友漂亮。”

她会一歪头反驳:“可是我比你第二个女朋友漂亮,比第三个女朋友聪明。”

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他太追求完美和擅长比较。和他在一起,像在看一场电影,周围笑得很开心,可他就是不入戏。因为他一直在理性分析所有剧情。

后来她才知道,从相识的那一刻开始,他便着手搜寻关于她的所有信息,探究她的真伪。然后逐条分析,还总是设一些套子等她钻进去,去证实他最初料想的正确性。

他所有的验证和揣测,好像只是为了证明“她就是假的”,仿佛见证不了心里不甘心,一定要找到更多证据来证明。

他说在搜到那条信息的一刹那,他的内心世界就不再平稳了,她已经不再完美了。

原来她毕业的学校是一所三本院校,而身为大学老师的他根本放不下这份虚荣。其实,她并没有要隐瞒那个人的意思,只是自己一直没有主动提起罢了。他语无伦次地说自己要先回苏北农村老家一段时间,无法见她。

她夜里也不睡觉,陪他聊天,却不就事论事,换了话题开开心心地打趣自己,说等发了工资可以买一条花式的背带裤爬山穿。

他很感动她的稳重,却透露了自己软弱的往事:他的第三个女朋友也不是公办本科毕业。他说你想不到那个女的竟然能窝在家里一天不出去吃饭,只吃饼干;她有一次心血来潮要煮东西给我吃,面条水饺她都说不行,后来端上来烂在锅里的汤圆;她有一次和我吵架,自己摔门跑了出去,在外面转了两个小时,给我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一直等着我跑出去追她。他说他们相识于她读大专的时候,那时候他凑巧做她的辅导员助理。她主动追的他,告诉她为了配得起他,自己也要考本科,也要考研。

他和之前的一个女友有过爱情,很确切的爱情。他们曾经在一起散步时路过一片花地,当时他随手摘下一朵放在她手里,而那个女孩在几个月后,竟然交还回一个大瓶子,里面是已经比原来茂盛几倍、盛放饱满的花束。他母亲劝他,这个女孩已经可以了,因为她好爱他。但是他嫌弃的是,与她匹配的婚姻质量,没有他第一个研究生女友能够给予的高。他说,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他的世界里,爱情就是一个算式,把所有的条件拿来加减。他觉得他最大的损失就是为了一个“低质量”的女人白白浪费了两年,否则他这么大的年龄不会至今未婚。

自从发生了那件事情以后,他渐渐冷淡。仍旧每天在QQ上保持联系,但都成为了短句回复的例行公事;还是和她见面,可是频频低头查看手机时间。终于有一天他暗示她,如果对自己有什么不满意,也可以在外面继续相亲。

“如果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我还是会回来找你。”他这样说。

她不解地问他:“难道这些外在的条件和标准就那么重要吗?”他反问:“你知道我的身高为什么不高吗?”因为他当年上初中长身体的时候,为了成绩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身体发育受到了很大影响。如今奋斗到大学讲师的他,仍然认为考大学才是惟一的出路。

这只是他这辈子得不偿失的一个开始。因为父辈培养的这种价值观,已经根深蒂固到了他的骨子里。他还会一年一年,和父亲一样继续考公务员。

与聪明机敏、生存能力无关,他也许很优秀,但是和他度过一生,会很沉重很压抑。她不觉得在这个人的世界里还有什么驻足的必要。她不是他的爱情算式,从来都不需要他心甘情愿地划上一个等号。或许那个给他一大束花的女孩,才是失落在他青春里的人。至少今后,她再也不用看见如此深重的皱眉了。

猜你喜欢

  • 坎坷在前,温暖在后

    父母皆蒙冤入狱的时候,他才10岁。懵懂之中他已经感觉到这尘世的炎凉。生活如一张缓缓展开的画布,刚刚透出幸福的底色,就被雨水无情地浇湿了,一切的快乐和安宁,被浸染得面目全非。他和妹妹的生活,全靠哥哥每月扛木头挣点工分和粮票来支撑。家里的抽泣声

  • 素时锦爱

    高龄父亲与岁月做着最后的抗争,无奈器官功能衰退,身体每况愈下。母亲见面就跟我唠叨起来,说父亲白天也不到外面溜达,一躺在摇椅上,就呼呼大睡。半夜却将灯开得通亮,哼哼唧唧地磨人,真是前世欠了他的。母亲这里还没唠叨完,那里老父亲叫开了。母亲边走边

  • 穿透冰凌的母爱

    一进入六月,埃塞俄比亚的科法一带就迎来了自己真正的雨季。一连几天的大雨,使得道路两旁挺直秀拔的尤加利树越发抖擞美丽。雨过晴爽的下午,阳光透过绿得发亮的三角形叶片,恣意洒在蒂卡放学回家的小径上。她想穿过林子尽快跑回家,难得的好天气,母亲又有忙

  • 赔不起的亲情

    去车站接朋友,看到一辆汽车倒车时,一不小心,压住了一个放在地上的旅行包。一个玻璃瓶碎了,里面装的酱全都洒了,散落在地上的,还有馒头、大红枣之类。旅行包的主人,是个中年男人,他冲司机咆哮如雷:“怎么搞的?”“那点东西,犯得着生这么大的气?”朋

  • 永远做你的大树

    一转眼,父亲已年过70,除了偶尔来城里小住,多半时间都和母亲生活在老家。二老将小院子拾掇得干净整洁,喂鸡养狗、酿酒做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每年春节,他回一次家,来去匆匆,如同度假。有一年回家,父亲带着他走到山脚下,指着一片地说:“百年之后,

  • 真爱无声

    爱,不需要太多的语言;爱,不需要太多的动作;爱,也许只是一个回眸,一抹浅笑便足矣。——题记从小到大,父亲从没说过爱我,长久下来我便也习惯了,习惯了他的淡然,习惯了他的沉默。也许是太希望听到“爱”这个字眼,15岁生日时,我突然特别想让父亲说爱

  • 向自己请会儿假

    太忙了,太累了。总觉得时间不是自己的,属于单位,属于事业,属于没完没了的应酬。生活仿佛是规定好了的程序,机械而又麻木。感觉到身心透支,一切感觉不再鲜活。这时需要向自己请会儿假。向自己请会儿假,让匆匆的脚步缓慢下来。抬头看看天空。天空湛蓝无际

  • 娘喊一声听千里

    我的家乡有一个流传至今的习俗: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如果受了惊吓,或者其他什么心理上的伤害,不好好吃奶、不好好睡觉时,母亲就会牵着婴儿的小手,在他耳边轻轻唤着他的名字,呼唤他赶紧回家。神奇的是,这样喊上几次,婴儿的心理创伤就真的愈合了,睡觉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