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生气是用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的一种蠢行

生气是用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的一种蠢行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9:31  热度:8℃

从前,有一个妇人特别爱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做不值得,可到时候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于是,她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以使自己能够做到遇事心胸开阔。不再斤斤计较,徒生闲气。高僧听了她的讲述后,一言不发,把她领到禅房中,落锁而去。妇人气得高声大叫,叫了许久,高僧也不理她。无奈,妇人哀求高僧放她出去,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这时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我这是自作自受。”“连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怎么能做到不生气呢?”高僧说完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来到门外问道:“还生气吗?”“不生气了。”妇人说。“为什么不生气了?”“生气也没办法呀!”“你的气并没有消释,还压在心里。爆发后会更加激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待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外时,妇人主动告诉他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生气。”高僧把门锁打开笑着说:“还知道不值得生气。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有气根。”当高僧迎着夕阳转身要离去时。妇人不解地问道:“大师。究竟什么是气?”高僧回过身来意味深长地说:“气,就是别人吐出而你接纳到口中的那种东西;生气,是用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的一种蠢行。”妇人听后深有感触,叩谢高僧而去。

高僧的一席话。可谓一语破的。其实遇事生气与否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在于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感觉和态度。在于自己修养水平的高低。大诗人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和佛印禅师一起坐禅,想试试佛印的禅性到底如何,便问佛印说:“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我看你像一尊高贵的佛。”佛印说。苏东坡说:“我看你怎么像牛粪呢?”“哦,是吗?”佛印神情依旧,没有丝毫不快的显示。苏东坡说:“你尊我为佛,我却说你是牛粪,你不生气吗?”佛印说:“我为什么要生气呢?我应该高兴才是啊。因为自己是佛。所以看他人也会像佛:自己是牛粪,所以看他人才是牛粪。”苏东坡听后虽有一丝不快,但对佛印的高深修养和见识却敬佩不已。

我们都是凡人,很难达到佛印和苏东坡那样高深的德行修养。世事纷扰,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要做到遇到什么烦心的事都不生气,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不为琐事和不顺心的小事而生气。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情绪低潮中的人,不仅自己容易生气,而且会迁怒周围的人和事物,正所谓“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快”。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准则十诫》中曾经说过:“一发怒,数到十再开口;假如非常愤怒,就数到一百。”一位大学教授对此心领神会,他介绍自己控制坏情绪的经验时说:“每当我生气愤怒时,就闭口不言,即使讲话也不超过三句。一个人生气时很容易失去理智,意气用事,讲出来的话大多是气话,甚至是错话、脏话,就会使局面更糟。为了不让怒气坏了正事,在恼火的时候我宁可尽量少说话。”

生气和愤怒最好的解救之药是延宕,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怒气会大大缓解淡化,甚至烟消云散。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告诫人们:“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像愤怒的情绪那样更快地损耗一个人。”如果你生气和发怒一分钟,便失去了六十秒的幸福。聪明人是不应该犯用他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错误的。


猜你喜欢

  • 爸爸别打我

    爸爸别打我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夏日午后的场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投下一片金黄的光晕。我躲在角落里,颤抖着双肩,心里满是恐惧和无助。爸爸气急败坏地走来走去,愤怒的呼喝声在房间里回荡。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爸爸要打我。这样的场景在我家

  • 做小偷的三儿子

    做小偷的三儿子从前有一个小镇,镇上有一家相传已久的小偷世家。这个家族代代相传着偷盗技艺,被人称为小镇上最出色的小偷。然而,有一天,小偷家族生下了一个和往常不同的孩子。他叫做阿诺,是这个家族的三儿子。与他的兄弟们相比,阿诺似乎缺乏小偷的天赋。

  • 铁匠和魔鬼三十年的恩怨

    从前,有一个铁匠,名叫米泽尔,他很穷,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就让孩子们三天两头往别人家去乞讨。一个冬天的夜晚,米泽尔正坐在火炉前,同孩子们一起,等他妻子把可怜的一点点晚饭端上桌来。这时,一个衣衫槛楼的老叫花子来敲门了

  • 童子尿

    童子尿童子尿这个标题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药材。在中国古代,童子尿被认为具有神奇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其他领域。虽然在现代医学中不再被广泛使用,但它仍然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童子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

  • 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成语。它源自中国古代一个关于农民智慧的传说。据说,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农民非常特别,他总是习惯性地拔掉已经长出的幼苗。看到这一幕的村民们都觉得他疯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的庄稼却异常茂盛,颇为惊

  • 老妪磨杵

    从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子里住着一位年迈的老妪,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磨杵婆婆”。她有一对眼睛像两颗炯炯有神的星星,白发苍苍,却依然保持着一身健康的体魄。磨杵婆婆和丈夫过着简朴而快乐的生活,他们没有儿女,但却从不觉得孤独。每天,婆婆都会卖掉家里制

  •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在古老的城市里,有一个手工艺品店,是镇上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店主阿黄是个聪明精明的商人,他非常擅长制作美丽而独特的铃铛。这些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每当风吹过,它们都会发出美妙的音乐。然而,阿黄心里有一个秘密。尽管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 唐伯虎点秋香

    唐伯虎点秋香深深的夜幕下,一轮圆月高悬,照亮了整个牡丹亭。这是明朝时期,一个充满魅力与浪漫的年代。而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天生具有才情的人物,他就是唐伯虎。唐伯虎,字子瞻,以他的才华和聪明才智闻名天下。他性格开朗,爱好绘画和写作。他的画作不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