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最美少年

最美少年

收录日期:2025-08-07 21:59:23  热度:10℃

小伟是一个刚从外地转来本地的初中生,生得十分瘦弱,并且与当地老师同学的语言不通,所以交流也很少。渐渐地,与其他人的关系也就疏远了。再加上老家的课程设置,与本地的有很大不同,因此,成绩也是基本上在班级里垫底,于是,就彻底游离在老师的关怀之外了。

有一天,一向守时的小伟迟到了,刚到门口,就被班主任郁老师堵在门口,“看你脏兮兮的样子,肯定是跟人打架了吧?”面对班主任严厉的训斥,满身泥污的小伟委屈地低下了头,一语不发。郁老师只是一个劲地骂,小伟便噙着泪水,奔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把头埋在臂弯中,暗暗抽泣。同学们都讪笑着,班主任罚他站着上课,于是他只好又啜泣地站着。

上课上到一半,校长领了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匆匆赶来。“郁老师!”校长打断了课堂沉寂的气氛,只见老人都没介绍自己,就急切地往教室里望,看见小伟,就跑过去,激动地抱住了他。

郁老师和同学们都傻眼了,老人整了整情绪,向他们缓缓道出了原委。

原来,今天早上的时候,小伟像往常一样,天刚蒙蒙亮,就离开家,快速地步行赶往学校。路过南泥浜的时候,看见一个老人在小河边洗衣服,不小心一个踉跄摔进了水里。小伟赶忙赶到河边,只见老人两只手还趴在岸边松软的泥土上,便伸出双手去拎老人的手,一边大声地呼救,可是当时周围没什么人,自己又是一个小孩子,没什么力气,眼看就要被老人带下水去了,他灵机一动,用力借着鼓鼓的书包的重量,使劲吃奶的劲道向后倾倒,总算起到了一些效果,老人和他至少僵持在这个角度。

但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头上的汗水汩汩地冒着,老人还在惊恐地抓着小伟的手。小伟下意识地回望了一下树林后的村道上,有个身影路过,他便使出了浑身解数,喊了一声:“救命!”那个影子,便疾速地赶到,一秒也不耽搁。一把拉起了孩子和老人,原来这是小伟的爸爸,聪明的小伟想到做泥水匠的爸爸每天做工,必定会比他上学稍晚一些,路过这里,所以才会顺利地救下老人和自己。

老人获救后,想好好谢谢小伟,但小伟连名字都没空说,就奔去了学校。但却落下了别在胸前的校牌,这才让老人一路找了过来。老人对小伟连声道谢,还拿出随身带的500元钱给了小伟,并称要为小伟做一面锦旗,请求校长全校表扬这个孩子。

小伟破啼为笑,再三推辞金钱,但拗不过老人,勉强收下。老人走后,小伟又在全班面前把钱投进了郁老师刚刚摆在讲台上的灾区捐款箱,几个男生带头把掌声献给了小伟,郁老师在这番雷动的掌声下,也脸上微微地泛红。

猜你喜欢

  • 开柙出虎

    季康子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大夫,权势极大,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君鲁哀公。季康子想攻打自己封地附近鲁国的一个附属国颛臾。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恐怕要责备你们了吧?颛臾国还是当年先王封的,而且它是鲁国

  • 踊贵屦贱

    晏子是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大夫。景公最喜欢的一匹马突然暴死了,景公很生气,要肢解养马人。晏子问景公说:不知道尧舜肢解人时,先从人的哪个部位下手?”景公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先关起来吧。”晏子说:让我为您宣布他的罪行,让他知

  • 反裘负薪

    魏文候是战国时一位聪明的君王。有一次魏文侯出游,见路上一个人反穿着一件皮裘(古人穿皮裘以毛朝外为正),背着柴行走。文侯问他: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皮裘背柴呢?”那人说:因为我太爱惜皮裘上的毛了,怕它被磨掉了。”文侯说:你难

  • 如振落叶

    王翱是明朝初年的大臣。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郊某个官员。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固执的不让走,怨恨的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尚书,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这么

  •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

  •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他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才好。他编了四句话,叫士兵冲着楚营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

  • 功到自然成

    唐僧一行西行赶路,说不尽的风餐露宿,一日前面一山阻路。唐僧说:徒弟啊,你看这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魔障。”悟空说:师父休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唐僧说: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

  • 户限为穿

    智永是陈朝人。为了练字,他在永欣寺的三十年里,每天黎明即起,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日子久了,被他写坏的笔头竟积了十大瓮。后来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户限为穿&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