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相信奇迹,才会创造奇迹

相信奇迹,才会创造奇迹

收录日期:2025-08-08 06:09:07  热度:10℃

相信奇迹,才会创造奇迹

多年前,有一位19岁的年轻人正在念大学,晚饭后,他习惯地拿起导师给他安排的作业,他是一个极有天赋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数学问题能够难住他。和往常一样,他很快就完成了前面的习题,可是在做最后一道题时,他卡住了,感觉寸步难行。

这道题是他从未遇到过的类型,要求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一个正十七边形的图案来,他冥思苦想,但始终找不到破题的方法。一向聪明好强的他不相信自己做不出来,他觉得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数学问题,只是自己暂时没有找到方法而已。后来,他索性边画边想,并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思维。当东方发白时,他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天,当他将作业交给导师看时,导师惊呆了,颤抖着问他:“这是你自己完成的吗?”他点点头说:“是的,它几乎耗费了我一个晚上的时间。”导师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无比高兴地说:“简直难以置信,你竟然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解决了这个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要知道,阿基米德没有做出来,牛顿没有做出来,包括我自己也没有做出来,你真是一个难得的天才。”

他就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多年后,当高斯忆及这段往事时,仍感慨万千地说,如果当初导师告诉他,这是一道悬疑两千多年的数学题,我恐怕用十年的时间也未必做得出来。

与高斯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著名的短跑名将班尼斯特。长期以来,体育界一直认为,人类不可能打破4分钟跑完一英里(约1609米)的极限。史上最好的成绩是4分1秒4,它由瑞典选手根德尔·哈格创造的,此后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接近这个数字。对此,许多田径教练和心理学家进行了无数次科学研究,他们认为要想突破这个“梦幻1英里”,除非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即:气温在华氏68度左右,没有风,地面坚硬干燥,周围还要有很多热情的观众鼓舞士气。但就读于牛津大学医学院的班尼斯特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第一个突破4分钟极限的人。随后,他利用在医学院学到的知识,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案,并刻意远离那些控制着这项运动的教练和经纪人。

1954年5月6日,这是一个见证奇迹的时刻,但老天爷似乎并不眷顾班尼斯特,那天的天气很不好,不仅下了一场阵雨,还刮着每小时15英里的逆风,现场的观众也寥寥无几。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不理想的状态下,班尼斯特却以3分59秒4的成绩跑完了1英里,实现了人们一直渴望突破的纪录。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班尼斯特打破纪录后的两年里,竟然有将近400人打破了这个神话。

原来,相信奇迹,才会创造奇迹,有时,信心比金子还重要。

猜你喜欢

  • 傻女婿煮面条

    傻女婿的手里提着一只大公鸡,高高兴兴地去丈母娘家报喜。 人没有进门,就高声叫道:娘,我给您的女儿生了一个儿子。” 丈母娘一听,急忙出门迎接女婿,高兴地说:你说错了,应该是我的女儿给你生了个儿子。”,

  • 石匠的名次

    我们市是一个有500多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在全省的汽车牌号是B。所以在我们这样的城市,自然有几十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协二百多会员,市作协七百多会员。加上县级作家协会会员,这么说,你不小心在厕所里拉屎都会遇见一个作家”或者诗人&

  • 儿子如何弑父

    儿子在那里看书。突然,他问我,爸,为什么任何事都不能十分过分?如果十分过分了,就会发生可怕的悲剧? 我说,当然不能十分过分。历史上许多悲剧,都是强势的一方十分过分,导致弱势的一方走投无路官逼民反,最后才发生悲剧的。 哦?你讲个故

  • 寿命的比喻

    都晚上七点了,我和儿子、妻子还坐在客厅里看电视,没人弄晚饭。原因是我和儿子想吃好的,妻坚决不同意;妻只愿意把中午的剩饭剩菜热成汤汤饭吃,我和儿子又坚决不同意。所以我们双方僵持。但是妻子是优势,因为她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 想了一会儿,

  • 玩命

    王菲那是太累了,累得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自从和妻子在城里租了一个饭店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清闲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也得准备齐全了。 因这个饭店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紧挨着一个大的制药厂,中午晚上

  • 秃女子相亲

    秃妮子名字叫秀妮,她小时候并不是秃子,她和正常人一样,墨黑的头发,还梳着两条大辫子,披在脑后。很是讨人喜欢。 可是,天不遂人愿,在八岁那年,一夜之间,头发突然全部脱落了,经医生检查,说是得了鬼剃头,又是打针又是吃药,效果并不大。头发

  • 千万别放弃

    这天,养猪户王国旗一回家,老婆小叶就迎上来,又是递毛巾又是送热水,搞得王国旗心里直犯嘀咕:太不正常了!他想:老婆以前经常大呼小叫,还动不动就来点经济和行政上的严厉制裁,今天换了个人似的,肯定有阴谋!于是,他战战兢兢地说:老婆,我今天回家非常

  • 阿p当知青

    生活在七十年代上海的阿p,随着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涨,阿p也被划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 这下阿p和家人都急了,急什么呢?阿p和家里人都认为这个上山下乡啊,虽然说是可以锻炼人,是到最基层的农村去锻炼,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