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回来的母亲

回来的母亲

收录日期:2025-08-07 23:26:48  热度:10℃

那天清晨6点多钟,书房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来。我没接,翻身又睡了。铃声又起,在寂静中响得惊心动魄。我顿时惊醒,跳下床直奔电话。一听到话筒里传来父亲低沉的声音,我的脑子“嗡”的一声,抓着话筒的手都颤抖了。

在这个秋天的早晨,年近80岁的母亲突发脑出血,被送往医院抢救。放下电话,我浑身瘫软。当天晚上,我乘坐最后一班飞机回到了杭州。

走进重症监护室的那一刻,我找不到母亲了——仅仅一天,脑部手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管子,头颈上敷着大面积的厚纱布。那时我才发现,母亲那花白而粗硬的头发由于做手术完全被剃光,露出了青灰色的头皮。没有头发的母亲不像我的母亲了。

手术成功地清除了母亲脑部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都松了一口气。我们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日夜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着母亲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我无数次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呼唤:“妈妈,您听到我在叫您吗?妈妈,您快点儿醒来……”

两天后,母亲睁开了眼睛,却不能说话。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长久地握着她冰凉的手,暗自担心苏醒过来的母亲也许永远不会说话了。母亲的意识依然是模糊的,只能用茫然的眼神注视着我们。

母亲开口说话,是在呼吸机拔掉后的第二天。那天晚上恰好是妹妹值班,她告诉我们,母亲一口气说了好多话。

清晨我赶到医院病房,悄悄地走到母亲的床边,问:“妈妈,认识我吗?”

母亲用力地点头,却叫不出我的名字。

我说:“妈妈,是我呀,抗抗来了。”

由于插管子损伤了喉咙,母亲的声音变得粗哑低沉。她复述了一遍我的话,可那句话却变成了:“妈妈来了。”

我纠正她:“是抗抗来了。”

她固执地重复说:“妈妈来了。”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我遥远的童年时代传来:“别怕,妈妈来了。”在母亲苏醒后的最初时段,在母亲依然昏沉疲惫的意识中,她脆弱的神经里不可摧毁的信念是:妈妈来了。

是的,妈妈终于回来了。

从死神那里侥幸逃脱的母亲,重新开口说话的那些日子,会奇怪地冒出许多文言文。探望她的亲友对她说话,她常常反问:“为何?”要是问她感觉怎么样,她回答:“甚感幸福。”那些言辞也许是她童年记忆中接受的教育,也许是她教师生涯中始终难以忘却的语文课文。

母亲的语言功能开始一天天恢复正常。每一次医护人员为她治疗,她都不会忘记说声“谢谢”。她开始使用一些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却又常常词不达意,让人忍俊不禁。她常常把我和妹妹的名字混淆,我们纠正她的时候,她会狡辩说:“你们两个嘛,反正都是我的女儿。”

离开重症监护室之前,爸爸对她说:“我们经历了一场大难,现在灾难终于过去了。”母亲准确地复述:“灾难过去了。”

母亲的康复是十分艰难和缓慢的,但她天性里的那种纯真、善良和诗意,却始终被她无意地坚守着。有亲戚去看望她,在她床前站成一排,母亲看着他们,微笑着说:“亲亲爱爱一家人。”那是我小时候母亲给我买的一本苏联儿童读物的书名。听见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音乐声,母亲说:“敞开音乐的大门,春天来了。”

母亲刚刚苏醒的时候,妹妹的儿子阳阳扑过去叫外婆的那一刻,母亲还不会说话,但她笑了,笑容使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金色的菊花那样在微风中舒展,那是我见过的最灿烂的笑容。

母亲永远都在赞美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没有怨恨,没有忧郁。即使遭受如此病痛,她仍如同一生中的任何时候一样,坦然承受着所有的磨难,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即使在她大病初愈、脑中仍然一片混沌之时,她依然本能地快乐着,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

也许是得益于平和的心态,母亲在住院几个月之后,终于重新站立起来,重新走路,自己吃饭,与人交谈,生活也逐渐能够自理了。

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母亲而骄傲。在思维逻辑尚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母亲让我看到了她最本真、最纯粹、绝无矫饰伪装的童心和善意。母亲在健康时曾经给予我的所有理性的教诲,都在她意识模糊而昏沉的那些日子里,得到了最诚实的印证。

猜你喜欢

  • 值得一个国家尊重的头脑和灵魂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是30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拉萨。下了飞机,我把她送到一个旅店里。一周后,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说:“

  • 掌心的选择权

    罗志祥“绝不放弃”的奋斗故事,早已成为众所皆知的传奇——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认真、勇敢、乐观、孝顺,那些被人欣赏的特质的养成,其实都是来自于他的母亲。妈妈的掌心又厚又粗。从小,妈妈会比着她粗粗的掌心对我说:“阿祥,这条叫做‘生命线’,是每个

  • 滑稽大师和心理医生

    1924年,就在滑稽大师马可尼让整个那不勒斯城的人笑掉大牙的时候,让·肯特心理诊所来了一位病人。病人对他说:“大夫,我忧伤极了。多年来,我不愿见任何人,吃饭也没胃口,每晚入睡都靠镇静药。我怀疑我患了自闭症或其他什么心理疾病,我希望您能给我一

  •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今年,我一百岁了,趋近于人生尽头。回顾我的一生,在八十岁前,我一直默默无闻,过着平静的生活。八十岁后,未能预知的因缘际会,将我的绘画事业推向了巅峰,随之带来的效应,便是我成了所有美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大器晚成的画家。我的老伴已离世多年,孩子们也

  • 像文人一样吃

    鲁迅小厨鲁迅先生一生在吃上异常节俭。有资料考证,鲁迅日常菜谱无非三菜一汤,菜色基本就是“老三样”: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一碗黄花鱼。每月买食材的钱只抵得上购书开支的三分之一。即便如此,鲁迅也有一系列比较偏好的菜品。最为奇特的是,鲁迅

  • 李冰冰:我是工作爱好者

    工作,对于你的意义是什么?对这个问题,100个人可能会有100种答案。有没有把工作当做自己人生的全部,当做自己生命中最感兴趣的事的人呢?有!这种人往往会被冠以“工作狂”的称号,对于有“工作狂”倾向的人来说,工作常常是价值的同义词,因此他们工

  • 恰到好处

    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年纪,但绝对不管自己叫“大叔”。是的,确实该叫“大叔”,或者该叫“老爹”了,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年龄,可我自己不这么叫。若问什么缘故,那是因为当一个人自称“我已经是大叔啦”的时候,他就变成真正的大叔了。女人也一样。当自己声称“

  • 毕飞宇:外部不停地在建,内心不停地在拆迁

    只有一个办法应对这个不断膨胀的世界,那就是更加开心地活着、更加踏实地干活,用内心与外部世界周旋。否则,一个苹果就可以把你的人生毁了。毕飞宇曾经是留着长发的校园诗人,坊间有一种说法,他能在三分钟内让女人对他产生好感。但是,毕飞宇应该是个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