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大清皇帝爱吃鸭

大清皇帝爱吃鸭

收录日期:2025-08-08 10:53:31  热度:10℃

清朝皇帝喜欢吃鸭,每顿御膳里总少不了鸭肉。乾隆五十三年(1788)七月初七“七巧节”,乾隆早膳里便有酒炖鸭、托汤鸭、清蒸鸭。

乾隆喜欢吃鸭还吃出了一道名菜“干菜鸭子”。据一大饭店掌勺的说,乾隆下江南时,听说水乡鸭子好吃,便生尝鲜之意。时已近午,得赶时间烧制,可厨子连鸭毛都未拔干净,又担心乾隆怪罪,怎么办呢?

这厨子也会忽悠,他顺手撒了把黑干菜和光鸭一起下锅,以掩鸭毛。谁想平时吃惯了宫廷味的乾隆,换个口儿感觉新鲜,大赞味道鲜美。因为皇帝说好,爱吃,一道名菜就这么出来了。这个传说并不可信,很可能是饭店编出来的,但却说明了乾隆喜欢吃鸭的事实。

慈禧太后也喜欢吃鸭,她的日常御膳谱里有焖蒸鸭、清炖鸭、烤鸭,还有鸭舌、鸭掌、鸭肫、鸭肝、鸭肠。因为慈禧喜欢吃鸭,还有人因此交了好运。清末名太监小德张便是其中之一。小德张能成为慈禧面前的红人,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擅做一道慈禧喜欢吃的菜——烩鸭条。

据当年曾在清宫御膳房待过的温宝田回忆,因为他能炒几样慈禧爱吃的菜,而且又处处表现得“忠心耿耿”,慈禧就命他在“寿膳房”兼任“掌案”,每顿都得炒几样拿手好菜,如烩鸭条、炒干兰豆腐、炒胡萝卜酱、炒黄瓜酱等,专供慈禧吃。又因他对下以打人不留情闻名,更深得慈禧的信任,认为“膳房重地”,非要有这样“忠诚可靠”的人去监督才可放心。慈禧住颐和园时,就命他住仁寿殿的南院,专管饮食之事。

清朝御膳房里的大厨也很会做鸭子。如慈禧喜欢吃的焖蒸鸭,洗净去内脏,装入瓷罐,用文火煮上两天,把鸭肉整得酥烂,才好。清炖鸭得花上三天工夫,去掉毛和内脏后,将鸭子放进坩埚里蒸三天,才成。金鱼鸭掌的做法更绝,先将鸭掌放入锅中,清水煮15分钟,五成熟取出,剔掉骨头与掌心硬茧,再将香料和玉兰花放入其中,混煮,清爽可口。

清朝皇帝为什么喜欢吃鸭,据说是因为鸭肉清火平气,如烩鸭条的功效,菜谱上便标明:补虚养身调理、清热去火调理、便秘调理、健脾开胃调理。当然,各位皇帝喜欢吃鸭的原因可能不同,比如慈禧,她可能更多地考虑“补虚养身”,据传她还有出恭不畅之隐,“便秘调理”也是极有可能的原因。

猜你喜欢

  • 阿三与寡妇

    阿三是一个年轻的农民,他住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他勤劳善良,但因为生活贫困,他只能过着简朴的生活。有一天,阿三听说村子里有一位年轻的寡妇,她丈夫意外去世,留下了她和年幼的儿子。这位寡妇名叫小红,她生活拮据,承担着照顾孩子和独自维持生计的重担。阿

  • 貂蝉一身娇艳一生谜

    貂蝉一身娇艳一生谜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传奇人物,而貂蝉无疑是其中最神秘、最让人心动的女子之一。她以其美貌娇艳而闻名于世,然而她的身世以及真实姓名至今为人们所猜测和争议。貂蝉的一生都充满了许多谜团和未解之谜。据历史记载,貂蝉是东汉末年曹操

  • 牛郎织女(异文三种)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那就是《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牛郎织女的相爱相守,最终被天帝分开,但同时也有一些异文版本的《牛郎织女》故事。第一种异文版本的《牛郎织女》发生在一个封建时代的小村庄。牛郎是一个普通的村民,

  • 代唐寺

    代唐寺,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是一座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佛寺。据说,这座寺庙建于唐朝年间,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代唐寺背靠着一座青山,面临着一片宁静的湖泊。这里的环境清幽,山水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观光和朝拜。寺庙的建筑

  • “葛藤坑”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葛藤坑的地方,在一个宁静的村落外。村民们都说它是个神秘而危险的地方,充满了不解之谜和恐怖的传说。传说中,只要一个人进入葛藤坑,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葛藤坑是一个被茂密的藤蔓和荆棘覆盖的深坑。它位于村庄边缘的一片茂密森林里

  • 呼猿洞

    呼猿洞在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山脉中,有一个传说中的地方,被称为呼猿洞。人们传说,这个洞穴隐藏着神秘的力量,能够与大自然相通,并且只有那些纯净之心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从外观上看,呼猿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位于山脉的深处,被茂密的林木环抱着,

  •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壮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闻名。而壮族三月三的传说更是其中一段美丽的历史传承。在壮族民间,三月三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隆重地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寄托着对新年的祈愿和对春天的盼望。据传说

  • 天鹅大臣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而神秘的王国,这个王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动物,他把所有的动物都视为自己的朋友。在王国中有一只特别受国王喜爱的动物,那就是一只聪明而高傲的天鹅。这只天鹅不同于其他动物,它具备了智慧和语言能力。国王发现了这个天鹅的特别之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