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清秋和清婉的甜蜜纠缠

清秋和清婉的甜蜜纠缠

收录日期:2025-08-07 23:44:19  热度:8℃

清秋比清婉大10岁

清婉6岁多一点读小学,那时清秋已经16岁,读高中。清秋比清婉大了整整10岁。

读小学的清婉已经会做简单的计算,一天放学跑回家里,对妈妈说,妈,你怎么和姐姐一样大就当妈妈了?

妈妈有些不解,正在看书的清秋也转过头来看妹妹。

清婉于是伸出手指来算,你看,你现在32岁,姐姐16岁,你不是16岁就当妈妈了?

妈妈愕然,看一眼清秋,两个人立刻把目光收回,却都脸红了。妈妈搪塞清婉,小孩子别乱算,写作业去。

清婉撇撇嘴,转头看到清秋,跑过去,姐,看什么书?给我看会儿。

清秋笑着把书翻开给清婉看,能看懂不?

清婉认出封面上一两个字来,不好看。但是也不走,坐在旁边跟清秋说学校里的事,直到妈妈在一旁阻止,清婉,自己玩去,别打扰姐姐学习。

清婉不干了,姐姐明明在看课外书,你就偏心姐。说完站起来噔噔跑去自己屋。

清秋没有说话,看着清婉的背影,发一小会儿呆。

清婉是个淘气的小孩

清婉从出生就淘气顽劣,尤其喜欢被清秋抱,只要看见清秋,就从妈妈怀里朝外挣。清秋也就顺势将清婉抱过来,逗她。

那时的清秋也是孩子,妈妈有些过意不去,会说,清秋,累了就把她丢床上,不用管她。

清秋就笑,不累的。

真的不累,清婉那么小,有张洋娃娃般的漂亮面孔,头发天生鬈鬈的,大眼睛。看着清秋就笑,还坏坏地扯她的头发。

再大一点的清婉更淘,会趁清秋不注意撕她的作业,把她的笔拿出来满屋子乱画,还会偷偷穿清秋的毛衣,一直拖拉到地上……

总是妈妈先来责备清婉,让清婉给清秋道歉。

清婉倔强,嘟着嘴巴,偏不。有次妈妈发了脾气,扯过清婉照着她的小屁股就是一巴掌,清秋吓一跳,然后不假思索地说,妈,你干吗打清婉,她又不懂事。

妈妈愣了一下,清婉咧开嘴哭,清秋不再说话,把清婉抱起来,到自己书包里去找能哄清婉的小物件。

清婉好哄,很快就不哭了,又开始闹清秋给她画画。清秋就一直宠着清婉。

妈妈说,清秋,别太惯清婉,她太淘了,你不用总让着她。

有次,清秋就轻轻回了一句,那我也不能欺负她让她让着我呀,她那么小。

妈妈怔了一怔,没话了。清秋也不再说话,抿起唇,年少的心,泛起莫名的失落。

应该偏心清婉

那个关于年龄的数字问题清婉并没有继续纠缠下去,很快又被其他的事情吸引。只是读了小学的清婉依然淘,依然爱闹清秋,并且越来越会讲自己的道理:为什么给姐姐买了新台灯我没有?为什么姐姐不吃青菜可以我不可以?为什么姐姐可以玩游戏我不可以……

清婉已经快长到清秋的肩,嗓子也亮堂,每天家里只听她这样大喊大叫,若是喊叫无果便会用行动抗议,妈妈给她夹青菜,她统统扔到清秋碗里……嘟哝,让你们偏心!

爸爸妈妈面面相觑,清秋却偷笑,被清婉看见,冲过去捏清秋的脸,你还笑你还笑你还笑!我不叫你姐了!

清秋就哄清婉,是姐不好,以后还是叫姐行不?清婉眼珠转半天,叫你姐也行,让我玩你的游戏,用你的台灯!

那边妈妈还来不及阻止,清秋就答应下来,好。

清婉才得意起来,讲自己的道理,我小,我是妹妹,就应该偏心我。清秋附和,对,你小,你是妹妹,偏心你。

清秋和清婉的面容那样不同

清秋和清婉的关系就这样笃定着,一个淘气,总耍赖;一个好脾气,愿意吃点小亏。因为这样,妈妈对清婉要求越来越严厉,尤其清秋读了高中,功课越发紧张,妈妈就更加管着清婉,不让她去打扰清秋。

清婉也更加叛逆起来,妈妈吵她,她就去吵清秋,讨不回说法誓不罢休,半夜也会爬起来敲清秋的门,直到清秋把她哄好,姐妹俩头对头睡在同一个被窝里。

到清婉读二三年级有日记有作文的时候,清婉“逼”清秋帮她写,并且不能告诉爸爸妈妈。清婉才不管清秋功课紧不紧,高考是否迫在眉睫。

清秋也知道不能太惯着清婉,可是架不住她软磨硬泡——心里就是想要纵容清婉,就是莫名地贪恋着清婉对她无所顾忌的依赖、霸道和欺负。那无所顾忌,让清秋觉得她们之间一如天下所有亲姐妹一般亲近。

然后清婉9岁读到四年级时,清秋考上了离家一千公里的上海的一所大学。

清婉有些神往,啊,姐姐,上海啊。然后一个暑假,清婉就开始琢磨如何能跟着清秋去趟上海。为此,一直霸道的清婉忽然有些讨好清秋,偷偷问妈妈自己有多少压岁钱,然后算来算去,决定拿出来一些钱送清秋一件礼物。

后来,清婉选了一款粉红色的音乐手机,对清秋说,好多好多好多钱呢。

清秋就笑,嗯,好多钱。

清婉开始提条件,那我放假你要带我去上海。

嗯,去上海。

买好多好多好多东西。

嗯,买好多东西。

清婉这才把手机递到清秋手里。清秋笑她,小财迷,送人东西还讲条件。

清婉不脸红,那人家还小呢,你是姐姐,就应该还我的。

清秋笑着捏清婉的小脸蛋,轻轻一绷,清婉的小脸立刻圆了。清婉扯着嗓子喊,妈,姐打我了……

清秋也学她的霸道,就打你了。然后松开手,姐妹俩闹作一团。

9岁的清婉,依然是一副洋娃娃般的天真面孔,但个头几乎快有清秋高了。而19岁的清秋,整个是娇小的,十二三岁就停止了长高。镜子里,姐妹俩的面容是那样不同。

只要你对我像从前那样好

清秋早就知道清婉和她不像,她们,像各自的妈妈。

是了,清秋和清婉的妈妈,不是同一个人。她们,是同父异母的姐妹。清秋7岁的时候,妈妈因为绝症离开,爸爸一个人带着清秋生活了两年,认识了清婉的妈妈,然后就结婚了。

那时清秋9岁,最初管清婉的妈妈叫阿姨,后来,因为清婉的出生,她默默听从了爸爸的话,开始改口叫妈妈。她知道他们不想这个刚刚到来的小清婉过多知晓这个家的过去,清秋也不想,所以,就叫了。

但这些年,清秋心里,始终有着难以驱逐的一份委屈。不,不是因为他们对她不好,相反,是太好。包括爸爸。从清婉的妈妈嫁过来到有了清婉,清秋觉得爸爸变了很多,变得细腻和小心起来。而妈妈,她做得更好,对她那样温和宽容。记忆中,一起生活那么多年,妈妈从来没有冲她大声说过话,没有责备过,更别说发脾气。即使有了清婉之后,也是如此。新衣服先给她买,好吃的先放到她碗里,即使她做了错事,比如玩电脑到很晚,他们也只是温和提醒,从不责备。反倒是对比她小10岁的清婉,妈妈动辄会发脾气,像所有偶尔坏脾气的妈妈对自己淘气的孩子那样……

可是,他们不知道,其实,清秋嫉妒他们对清婉的随意责备和管教,妈妈活着时,他们也是这样对她的。现在,妈妈不在了,他们照顾她爱护她,但是,除了小心的提醒,不再管教她责备她。这却并没有让她觉得温暖,而是一种越来越深的失落和疏离。所以,她喜欢清婉从小这样闹她,这样对她淘对她霸道,因为在这个家里,只有清婉的态度对清秋来说是真实的。因为清婉不知道真相,一切情感,都是出自本能和天然。

清秋何等珍惜这真实感。那才是真的好,在这个家里,只有清婉的好是真实的,亲近是真实的。清秋说不出来,但是感觉得到,一家人真正的亲,就是这样打打闹闹、争争吵吵地无所顾忌,而不是毫无要求地付出和宽容。

只是,她无法抱怨他们这样对她,她能做的,只是抓着清婉这份真实的好。但现在,随着清婉的成长,清秋已经开始担心,担心有一天,那个曾经提起过的数字问题会被渐渐懂事的清婉再次提起。而那时,恐怕清婉也会知道她们关系的真相。清秋害怕那一天,她再见到的清婉会忽然懂事起来,甚至会对她说,姐,对不起,以前我总欺负你。以后我一定改!

不,清秋不要那样,清秋愿意这辈子清婉都会无所顾忌地欺负她,以妹妹的名义。如果真有那一天,清秋想对清婉说,妹,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对我像从前一样好。

猜你喜欢

  • 容易遭遇婚姻失败的人

    太过浪漫的人太过浪漫的人,对婚姻生活往往有着很高的要求,期望新婚的甜蜜与和谐永远保持下去,爱情多姿多彩,热情必须持久不衰。生活毕竟不是演偶像剧,婚姻路上,激情与浪漫不再是全部,而锅碗瓢盆林林总总,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和琐碎。如果抱着不现实的期

  •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从前,有两只老鼠,它们是好朋友。一只老鼠居住在乡村,另一只住在城里。很多年以后,乡下老鼠碰到城里老鼠,它说:“你一定要来我乡下的家看看。”于是,城里老鼠就去了。乡下老鼠领着它到了一块田地上它自己的家里。它把所有最精美食物都找出来给城里老鼠。

  • 喋血采风官

    01线人密会近来,何文的长官对他很不满意,因为何文负责的地区,接连几次贪官贪赃的事件,皆被民间的一些小报商人搜集到了,这边却没得到半点信息。堂堂大报对付不了江湖小报,让何文的长官备感压力,也因此受到上面的训斥。一肚子的火没处发泄,这一笔账自

  • 哲学在厨房

    东方有位女仆常说:“社会犹如一盘菜。”有一次,一位智者听了这句话,就问:“你说这话什么意思?”“先生,”女仆说,“如果你想知道我的意思,你就得跟我一起吃饭。”“同意。”智者说。女仆在智者面前摆放了盐、辣椒、鱼和其他食材,每种食材都是单独放在

  • 锁匠和小偷

    有一个锁匠,设计了一种防盗锁,功能良好,家家必备,于是他发了大财。发财后的锁匠(他现在不是锁匠了)知识增长,见闻丰富。他知道单靠好锁不能消灭盗贼,也知道有许多小偷误入歧途、悔之晚矣,就拿出钱来成立一家培训机构,收容悔改的小偷,教给他们谋生立

  • 二手婚姻,一手爱

    一文澜快下班的时候,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说是她爸爸因为心脏病住院,医生让做心脏搭桥手术。但县里医疗条件有限,建议他到大城市去做。他们明天一早搭车过来,让文澜想想办法,找找看有没有相熟的医生。放下电话,文澜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她是一个贸易公司

  • 不再坚持的结果真好

    一“恋爱如酿糖,争争吵吵都是甜;婚姻如造火药,磕磕碰碰都冒硝烟……”不记得是在什么场合听到这首总结恋爱婚姻的打油诗,只记得当时听到这里,觉得作者把婚姻说得那么可怕,也太耸人听闻了吧。和老公举办完婚礼的第三天,我们便从老公的老家回到工作所在的

  •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边喘气边兴奋地说:“告诉你一件你绝对想象不到的事……”“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不解地摇了摇头。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