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捡破烂儿的先生

捡破烂儿的先生

收录日期:2025-08-08 05:53:59  热度:7℃

我叫他先生,虽然他是一个捡破烂儿的。

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又一座超豪华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绝非平民百姓可以问津。这个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

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尘忒多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编辑部送自己新写的故事。

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交叉口,在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一个鬓发斑白的老人,年纪在70岁左右,他靠在一辆架子车前,在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满满斟着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

我不禁停下脚步。

老人吃饭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见我站得时间长,老人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几块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

这样我和老人就认识了。

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70岁,退休整整10个年头了。他的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自己一个人过。

老伴儿在他退休前就去世了,老人把宽敞的房子让给了儿女,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静的日子。

他清晨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子车,边捡边收。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收。

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来和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

老人酒量很好,面色红润,身体健朗。我很羡慕他!

我们正喝酒间,来了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趿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

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

30元。老人回答。

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唠唠叨叨地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钱。说完,还做出一个转身欲走的姿态。

35。老人重新给了价。

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

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起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变得粉碎。

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

你,怎么砸啦?我问。

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

我还想说什么,老人却笑了,兀自端起酒杯,朗朗地叫了一声:来!干!

猜你喜欢

  • 王老汉分家产

    一年过半百的王忠老汉,老伴早年去世,留下一儿一女,儿叫兴达,女叫兴梅,他含辛茹苦养大,分别成了家。儿女成家后,王忠独自生活,虽然还有五年才满花甲,却得了冠心病和糖尿病,每天被病魔缠绕,不知自已还有多少时日,他决定及早把家产分给儿女算了。一天

  • 同病相怜

    风呼呼地刮着,张瘸子坐在自己的出租车里,听着土渣儿打着窗玻璃的声音,心里想:这个鬼天气,连出来吃饭的人都少了,再等十分钟,如果拉不上活儿,十一点就撤!他正琢磨着,看到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怀里抱着个棉被包,正朝这边走来,风把她吹得摇摇晃晃

  • 小亮创业

    小亮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商业奇才,读书对他来说就是浪费时间。“爸,我不想读了,你看比尔盖茨,知道吧!他也是辍学去创业才这么有钱的,那个造苹果的,不是那个吃的苹果,是那个咬了一口的,对,就是那个苹果手机,他叫乔布斯,他也是老早就辍学了,这就说明

  • 赌徒老王

    老王最近运气不好,先是赌钱输了地,回家给老婆狠狠骂了一顿,心中气不过,恶狠狠地跑到赌场再赌了一把,这次更是押上了自己好不容易娶来的老婆,没想到也不成,压上老婆非但没给自己转运,反而让自己输了个满盆钵,遇上个豹子一赔三,这倒好输了老婆,除了家

  • 煤油灯

    四十多年前,我在巴县仁流公社破石缸生产队插队落户,那时,农村虽说有了电,但是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只能按照分配计划,保证农业灌溉用电,赶到农忙季节,就是各个生产队浇地的电源都难以落实。至于农户家的照明,只能沿袭古老的照明工具——煤油灯。记得刚刚

  • 吃牛肉

    我最爱吃牛肉。无论是煮的、酱的、炒的、熘的,我都觉得香美可口。每当老朋友聚餐,他们总是不忘给我点上一道牛肉。对牛肉的情有独钟,其实同我第一次吃牛肉有关。我第一次吃牛肉,是在农村当知青。那时,物质匮乏粮食奇缺,能吃上肉都相当不错了,可我还吃到

  • 兄弟

    (一)夏季降临到村子的时候,像个早产儿,五月的田野里,到处都是惊慌和衰弱的褐色麦子,它们呆头呆脑,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妈妈在电话里对我说,今天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都到家了,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中午在姥姥家看见你哥哥身上穿着件绒衣还嫌冷呢。对了,

  • 这一世失约的温暖

    这一世失约的温暖手机的号码簿中,存的他的名字,是陶爸爸。至今已换过几次手机,这个名字还一直保存着。彼时,我读大二,正同他的儿子我的同学小陶恋爱。最初,在彼此诸多的话题中,小陶最爱说起他,说他不仅英俊潇洒,还饱读诗书,尤其唐诗宋词研究得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