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李鸿章唱过《茉莉花》?李鸿章的代国歌到底

李鸿章唱过《茉莉花》?李鸿章的代国歌到底

收录日期:2025-08-08 10:55:22  热度:9℃

李鸿章,这个名字想来没听过的中国人少之又少。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早先跟随曾国藩,作为湘军幕僚,建功立业。后自己训练淮军,辅佐朝廷镇压起义,维护国家安定。洋务运动时期,又积极倡导师夷长技,成为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他积极推进中国近代化海军建设,组建北洋水师。

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大名不止在当时,便是在现在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他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政治方面,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着重要影响。他的名字太重,名声太大,以至于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影响周遭。

后世就流传有这么一个故事:

1896年,万国运动会召开,当时李鸿章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各国国旗都伴着国歌依次升起,只有清朝的黄龙旗升起之时,寂静无声。

场地上当即响起了西方人一阵接一阵的嘲笑声,所谓的堂堂大清帝国,竟然连一首国歌都没有。随行官员,纷纷羞愧的低下了头。

正在这个时候,年过七旬的李鸿章站了出来。他虽然头发银白,步履不甚稳健,却毅然走到龙旗下,挺直自己的腰板,唱起了一首家乡小调。

从李鸿章唱歌起,周围的哄笑声渐渐减弱,最后寂静无声,只余李鸿章所唱歌声在整个运动场回旋。

一曲唱罢,掌声响动,敬的不知是大清,还是这位努力捍卫祖国尊严的老人。

李鸿章所唱,正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享誉世界的中国名曲《茉莉花》。《茉莉花》在国际上知名度之高,几乎成为中国的第二首国歌。

《茉莉花》曾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重要场合响起,成为中国代表性歌曲。

《茉莉花》的重要性无需多说,但是说李鸿章将其推广向世界则并不正确。

1896年,李鸿章的确被清政府任命为外交特使。但不是去参加万国运动会,而是赴西欧和俄罗斯访问。

在这个重要的欢迎仪式上,需要演奏来宾的国歌。而清政府当时并没有法定国歌,李鸿章也的确将家乡小调带上了国际舞台,但不是《茉莉花》。

李鸿章找了一首王建的七绝诗加以改编,以家乡安徽庐剧中的倒七戏配乐,作为临时国歌唱响。此后在许多外交场合中作为清朝代国歌响起,称为《李中堂乐》。

《李中堂乐》歌词: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关于李鸿章唱《茉莉花》的故事,应该是误传,并不可信。

猜你喜欢

  • 盖房堪比修长城

    盖房堪比修长城李学艺响炮准备盖房子了,一百多平方的地皮盖四层,一层他和老伴住,二层是大儿子的,三层是二儿子的,四层小儿子的。李学艺一锤定音后,参加工作早的大儿子拿出了五万五、参加工作稍晚的二儿子拿出了二万,小儿子刚毕业自然就没得钱入股。不过

  • 谁是受害者?

    谁是受害者?

  • 太湖缘之三山岛

    太湖缘之三山岛渡船刚刚靠上码头,就有岸上的工作人员跳到甲板上来迎接:“请出示票据,我们要检票!”原来是验票来了。验票的身后还跟着卖票的,以便及时为没在购买船票时同时购买登岛门票者补票。 上了三山岛,我和妻子这才发现,这座位于太湖中央的岛屿是

  • 太湖缘之亲近

    太湖缘之亲近

  • “孝”

    “孝”(一个黑咕隆咚的小北屋,透着阴冷)一个年过8旬的老太太王赵氏躺在床上,在病魔的折磨下瘦骨嶙峋,脸上颧骨高高耸起,眼睛微闭着,嗓子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似乎喘不过气来。院外,志民刚下班,正在推车进院。满脸怒气的秀珍在厨房忙碌着,拿东西时

  • 只要跟你亲个嘴

    一、失败了的敢想也敢说离县城有七八十里路的清明山区有个十八湾村,村上的胡秋华和史傲英,从村小学到县城读中学,一直是同班同学。史傲英喜欢头脑聪明、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胡秋华,常常以村里人的名义,处处关照胡秋华,一来二往的,胡秋华也对她产生了好

  • 别样复仇

    林涛在七岁那年知道自己的父亲被邻居罗斌害死的。但只是知道而已,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而罗斌也不否认,当然,罗斌只是在林涛面前不否认,当着大众的面他还是极力否认的。不过,村民不是傻子,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林涛还从母亲口中得知林、罗两家是怎样结成

  • 王二上坟

    清明节这一天,王二开了一辆小轿车回到了村上。他是回来给父母上坟的。王二年近四十了,长的这么大,可从来没给先人上过坟。今年回来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真可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王二在家排行为小。人常说,八十老向的小。在家里,王二可算得上吃钱娃。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