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矜持,一种低级的包装

矜持,一种低级的包装

收录日期:2025-08-07 20:20:54  热度:9℃

有女性好友,已打入富豪社交圈了,因为她先生早是“先富起来”的那种。进了名媛圈后,她莫名其妙就矜持起来,不轻易说话,动作幅度小了,学王菲调调,开始穿旗袍,有“春捂”的意识。

她问我:“我怎么有穿回小鞋的感觉,怪怪的!”其实,这样的矜持潜意识是因为怕露怯,她给自己加的“怯”:出身贫寒、端过盘子、初中毕业文凭等。原来她很可爱的,为了“可敬”,就想当然地矜持起来。我忍不住批评她:你就差没有被埋,要不也是古董了。什么年代了,还装矜持?不是古典,就是古董!

另外一个“含蓄女子”则把矜持当金锁,把自己锁在爱情香闺里,有古代千金小姐的情怀:多少个夜里压抑着自己的感情,是默默转身等待挽留的悲伤,是关上门决堤的眼泪,是面对告白半推半就反而被误会的言辞。

矜持,常常被误解,常常委屈自己,常常因为放不下而错过……我会永远活在你心中最不可触碰的区域,一个你永远得不到的女人。

如果矜持也是错,那是大错特错!

矜持的代价是错过,放纵的代价是失去自我。其实还有一种简单的选择,忠实于内心,自然真挚地活着。

常常听人说:女孩子矜持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能减少坏男生的骚扰。原来矜持的初衷不是美,而是武装。问题是,很多女人矜持的恶果是:没有成为玫瑰,却长一身的刺。

新婚之夜,新娘问新郎:如果你第三次约我喝茶,我没去,你会不会打退堂鼓?新郎认真想了一会儿,坐起来,扶她的头在自己腿上枕着:“毕竟还是迷恋你的,所以我会再约你一次。实话说,如果又被拒绝了,我是准备放弃了。”

这个新郎算是慷慨了。他至少给她设立过一笔矜持的预算:“你有权矜持一次。”

女人的矜持是考验不过男人的耐性的。浮躁、浮华年代,男人不想猜心,那么如果你还玩过时的矜持游戏,等着他的电话响到倒数第二声才接,他可能就在倒数第三声挂了。矜持,很奢侈,昂贵,也蒙尘,如同旧货市场里卖的新做的小鞋,没有小脚的年代,那只是摆设,别穿出去为难自己。

女人的可爱在于生动与纯真。我常常在一些所谓高档的派对、沙龙或饭局上,看见太多正襟危坐的矜持女士,装到残酷的地步,我很同情她们。矜持是最低级的伪装。

不易笑,身子僵硬,努力淡淡地说,冷冷地坐……结果,一不留神就变成“冷漠”与“呆滞”。

生活里,不笑的女子是很可怕的,憋着不笑以显示高贵或者深刻就更可憎。“假”是很让人有距离感的。“矜持于句格,则面目可憎”。

矜持,即拘谨、压抑、矫情,甚至淡漠。人在生命最后的时日,一个最显著的表征是淡漠。可见,淡漠有多么冷寂。活色生香的关键词是“活”。如果说矜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我要大声说:“这是一种虚伪!”

矜持女人希望被呵护,又不敢告诉对方,也不敢正视自己的需要,喜欢隔靴搔痒;矜持女人内心非常狂热,表面依旧安静,如守株待兔。矜持,是伪装,也是包装,问题是,在这个顾盼生辉的时代,在这个叫号取款也要小跑的时代,矜持太不与时俱进了。

不如,放下矜持,我们靠近了;更重要的是,放下矜持,你就绽放了。女人是来这个世界绽放的。

猜你喜欢

  • 二流堂:劫波历尽之后

    2012年1月10日,当黄苗子病逝的消息传来时,张达自己也是一位八旬老人了。面对《中国周刊》记者的拜访,他翻开一本相册,找出了一张拍摄于1994年的相片,黄苗子、丁聪、杨宪益、吴祖光等人聚集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一条楼道上,笑意盈盈地

  • 剃头摊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上海人的理发问题大多是在剃头摊解决的,一是便宜,二是方便。而且有趣的是,那时候占据理发市场最大份额的不是机构,而是散户。所谓的机构是指理发店,而散户则是那些剃头摊了。剃头摊遍布上海各个角落,却也有等级之分的。譬如,挑着剃

  • 最好的结果

    那一天,他的父亲走失了。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一个村里人同去的,怎知那人喝醉了,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的家。父亲就此不知去向了。父亲当时年纪不算老。不到50岁,可父亲是哑巴,没读过书,打生下来就在家里,或者在田里,从未出过远门。子女们一

  • 西游第一人法显

    说到西天取经,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僧,一般老百姓都会把他视为西游”第一人,其实早在玄奘之前两百多年。就已经有人完成了一次取经大业,此人就是高僧法显。法显原姓龚。有3个哥哥,都先后夭折。他父母担心他也会夭折,在他3岁时就把他送去

  • “黄粱一梦”到一底睡了多久

    成语中黄粱一梦”,典故出自唐代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对于这个黄粱”,如今的注解多称是蒸小米饭。真是大谬。《枕中记》是唐传奇中很有趣的一篇。参照其原文,说的是有钱的地主家公子小卢在小店午歇,来了邋遢的云游道士老吕,虽然

  • 预感

    从前,有个很小的村子,村里住着个老太太。老太太有两个孩子。儿子十七,女儿还不到十四。一天,老太太一脸愁容地端来早饭,孩子们见了,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一早起来,总觉得村里会有大难。”孩子们笑她,说老太太就这样,尽瞎想。儿

  • 中国狼

    一队日军在荒原上前进。前面是几辆摩托车开路,摩托车工架着机枪后面的士兵一律着棉大衣、牛皮靴,肩扛三八大盖。他们走路趾高气扬,人人目空一切,就连那面膏药旗,也很牛地飘动着。他们是胜利之师。自从进入中国东北,就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像他们这样一

  • 棉花闹鬼

    乾隆年间的一天,张之先到清江县赴任,一路上看到路旁大片的棉田如白雪一般,棉田里有许多妇女正在采摘棉花。看到这丰收景象,一路的劳顿也减轻了许多。这庄稼丰收毕竟于国于民都是好事,这位即将上任的父母官不禁喜上眉梢。张县令的心情还没好两天,第三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