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历史上真实的潘金莲 潘金莲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潘金莲 潘金莲是个什么样的人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0:29  热度:9℃

潘金莲是谁,通过《水浒传》和《金瓶梅》,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但是历史山真实的潘金莲,和书中的潘金莲相差很大。

书中的潘金莲,出生贫寒,后来在清河县一位大户人家中做婢女。随着时间的流逝,潘金莲越长越漂亮,也就让那户主人动了心。

潘金莲自认自己生的漂亮有风姿,不甘愿当一个地主的小妾,于是就将此事告知给家中主妇。主妇横插一脚,此事自然落空,地主因此恨上了潘金莲。后来他竟然狠毒的倒赔几箱妆奁,将潘金莲嫁给了又矮又丑的武大郎。

得了这么个结果,潘金莲是又气又恨。后来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归家,面对帅气英武的小叔子,潘金莲就起了异样的心思。此后在武松住在家中之时,经常有意无意的勾引。武松一面愤恨,又害怕伤害到自己的哥哥,于是在警告潘金莲一番之后搬走。

武松走后,潘金莲十分生气,后来正好西门庆路过他家,潘金莲于是刻意勾引。一个是花丛老手,一个是风骚妇人,两人就这么搅和在了一块儿。

潘金莲背叛武大郎不算,后来竟然与西门庆勾结,将武大郎给毒死,此后就跟了西门庆。这事儿被武松知道,杀了两人报仇,也是武松最终走上梁山的原因。

因为这两部著名小说,潘金莲几乎成了妖艳淫荡的标志,数百年来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潘金莲是一个贤惠妇人,嫁的武大郎武植也是积极向上青年。

历史上的潘金莲,也是清河县人氏。不过不是贫寒人家,而是富户。她是一位名门淑媛,父亲曾官拜贝州知州,后来回乡开了染坊。潘金莲没有当过婢女,她在少女时代就是远近闻名的大家闺秀。

潘金莲和丈夫武植,年轻的时候就认识。武植家庭贫困,因此年轻的时候就到潘府打工。虽然是打工仔,但是武植却文武双全,聪慧异常。潘父见他品性端正,有才学,将来定然能有翻成就,于是就出资赞助他读书。

武植后来高中状元,衣锦还乡。武植早对潘金莲生有爱慕之心,而潘金莲也春心萌动,因此潘父就将潘金莲许配给了武植。

婚后二人生活幸福,潘金莲后来跟随武植出任山东阳谷县令,也是当地有名的清官夫人。潘金莲育有四位子女,与武植恩爱到白头。

猜你喜欢

  • 一网打尽

    【释义】全部捉在网中,一个也不漏。比喻把自己的对立面或坏人全部逮住或彻底消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北宋时,进奏院主官苏舜钦是当时着名的诗人,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是被当时政治革新派首领范仲淹推荐提拔起来的。他豪爽激进,屡次上书宋仁宗

  •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汉语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

  • 纪昌学射

    一天,有个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想跟着飞卫学射箭。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管得可真叫一个严啊!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功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纪昌说:“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

  • 因地制宜

    春秋末年,楚平王听信大夫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但是又怕伍奢两个在外地的儿子起兵报仇,就又设计把伍奢的大儿子伍尚骗回来杀掉了。伍奢的小儿子伍子胥幸免遇难,辗转周折,逃到了吴国,发誓一定要报父兄被杀的仇。伍子胥足智多谋,勇冠

  • 买椟还珠

    从前,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动脑筋将珍珠好好包装了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珍珠的“身份”也会升高不少。于是,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

  • 孜孜不倦

    【注音】zī zī bù juàn【出处】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君陈》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后汉书·鲁丕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用法】作谓语、状语;

  • 滔滔不竭

    【注音】tāo tāo bù jié【典故】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释义】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用法】作状语、定语;形容话多【结构】补充式【近义词】滔滔不断、滔滔不绝【押韵词】杜门自绝

  • 不三不四

    【注音】bù sān bù sì【出处】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解释】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的品行不好【结构】联合式【相近词】不伦不类、非僧非俗【相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