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你是否也在“焦虑”

你是否也在“焦虑”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6:27  热度:8℃

我的好友D不吃早餐,偶尔翘课,时常熬夜,对所学专业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在大学校园里随便挑10个人,8个都和她相似。

某一天,我向D借移动硬盘,发现500G的空间几乎全被装满。所有的内容分门别类,安置在十几个文件夹里。除电影,其余的内容几乎都与学习相关公开课、纪录片、英语听力、电子书我问她:这些东西看过多少?不到三分之一。她面带愧色,又补了一句,花了不少时间下载,都是有用的东西,以后可能用得到。事实上,那剩下的三分之二也许永远没有用到的那一天,我们彼此心知肚明。

几天后,听说她又买了一个新的移动硬盘,那些在下载名单上排队的资源终于找到了去处。于是,新一轮填满500G的征途又野心勃勃、兴致盎然地启程了。

这情景对现代人来说应该不陌生。谁的电脑或硬盘里没有几个或十几个G可能会在某天有用但从来不会再次打开的文件?每当在网上看到可以填补自己知识空白的资源,我们会情不自禁地亢奋,毫不犹豫地另存为。然而,一旦确知它已躺在硬盘的某个位置,我们对这些资源的兴趣则会以光速结束。

人人、开心、微博、豆瓣这些社交网站构成了虚拟生活的大部分,并开始控制着我们越来越多获得信息的渠道。社交网站一点一点侵蚀着我们对阅读的耐性,对事实判断的逻辑思考。我们甘愿被最新鲜的新闻、最流行的段子、最隐晦的笑话填充;我们习惯于迅速得出结论,习惯于寻找宣泄的渠道,习惯于和大多数共舞。我们错把信息等同于知识,又错把知识等同于智慧。我们努力保持和时代同行,其实早已把自我像影子一样留在了身后。

某年暑假我的室友在新东方上BEC(商务英语考试)课,班里的学生几乎都是大学生。她旁边坐的女生是天津某校的大一学生,借住在亲戚家,专程来北京学英语。大一就学BEC,听上去很牛很积极,但实际情况是她天天上课都十分疲惫,精力不济。十多天下来,倒有一半时间是睡过去的。

室友课后与BEC的听力老师闲聊,得知这样的情况不属于个别现象。听力老师分析说,现在的大学生有种学习的错觉,大概认为自己报了一个班,就等同于掌握了那门知识。把完成学习的仪式放在首位,听课认真与否反倒不重要了。凡是上足课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能通过,问题就在于许多学生都无法坚持下来。

积极追求的姿态背后必然少不了欲望的撑腰,对学业,对事业,对生活,对未来,渴望一切变得更好是人之常情。但欲望一旦超出能力可控制的范围,人们不仅会对大量一知半解的知识产生抗拒,而且焦虑情绪也会顺势而上,径直将自己拖入无底的黑洞。

这样的学习焦虑症患者屡见不鲜,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我时常一边用电脑下载着各种资料,一边对老师开出的书单狼吞虎咽。这样的状况愈演愈烈,直到某天在思想史的读书课上,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和我们分享他的读书经验。他说,年轻的时候我每读一部书都必做读书笔记,后来不了,因为书读多了,单是笔记都看不完。不如停下来,就挑几本书,扎扎实实慢慢读,思想的变化反而更明显。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书不看就是一堆废纸,公开课视频不看就是一堆数据,单词不真正坚持去背就是一堆字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一个月看一本书,把下载下来的东西计入时间表。刚开始很艰难,其实习惯就好。

有效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正确安排自己的生活你要明白生活的意义与目的。

生活在哪里都一样。不一样的是,你如何生活。

猜你喜欢

  • 让票

    让票售票员一到,就开始检票了。排队等候的游客依次上车,检票,然后对号入座。这是一辆一日游的旅游大巴车,票价185元,当然其中包括门票。游客上完了,座位也基本上坐满了。这时匆匆跑来两个中年人,一男一女,农民模样,他们问了车次后,就要上车。年轻

  • 求租403

    求租403这天,刘大忠的房屋中介所来了一对60多岁的老人,老头儿身体好像不太好,不停地咳嗽;老太太说要租房子。刘大忠一听,热情地说:“可以,您想租什么样的?我手头上有好多房源,您二老把要求说一下。”老太太站起来,指着刘大忠对面的楼说:“房子

  • 八岁,一个去旅行

    八岁,一个去旅行爸爸十五岁的时候就离家,从嘉义故乡跑到九份的矿区谋生。那年头从嘉义到九份光火车就要坐一天,下火车还要走半天。或许爸爸一直觉得自己很神勇,所以,爸爸认为所有男孩子都应该这样独立和冒险,何况是他自己的儿子,特别是长子。我八岁那年

  • 一个女人的失踪

    一个女人的失踪8月的巴黎,空气里渗透着一切的美好——声音、芬芳、颜色以及思想,世界各地拥入的游客也让这座着名的欧洲城市换上了假期的心情和颜色。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的卢浮宫每年接待几百万名前来参观的游客,这个季节通常是卢浮宫比较繁忙的时候

  • 平民的快乐——成都生活

    平民的快乐——成都生活慢是一种祝福。华语文化的语境,最是如此。请人吃饭是慢慢吃,送人别离是慢慢走,听人倾诉是慢慢说,凡此种种,皆以“慢”字当头。可如今的时代,是朝花夕拾,分秒必争。纵使个人等得了,时代也是等不得的,为此每一座城市都要“快”,

  • 布拉格,面对坦克的英雄

    布拉格,面对坦克的英雄他们已经去世四十年了。他们是两个布拉格青年。当年,他们是查理大学的学生。他们叫JanPalach和JanZajic。当然,JanPalach和JanZajic的举动,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胡萨克执政多年,整个捷克斯洛伐

  • 被遗忘的尊严

    被遗忘的尊严一钱奖耀先是输给了伤痛,接下来,又输给了岁月。还没来得及记录下自己所经历的那个时代,他就急匆匆地离去了。一块冰冷的长方形石碑刻着他留在世界上的全部信息。如今,这块石碑被毫无尊严地掩埋在垃圾堆里。和钱奖耀一同埋在这里的,还有200

  • 父亲的大学

    父亲的大学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