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揭秘宋美龄一生21亿巨额财富来自哪里?

揭秘宋美龄一生21亿巨额财富来自哪里?

收录日期:2025-08-08 01:11:46  热度:9℃

1939年10月17日“日本特务机关对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在上海外国银行存款情况”所作的秘密调查报告《登集团特报丙第一号——政府要人上海外国银行预金(存款)调查表》,其中:蒋介石6639万元(按当时法币与美元的兑换价,约合809万美元,下同),宋美龄3094万元(377万美元)。

他们在抗战期间,大发国难财,截留美援,用来兴办自己的公司,倒卖美国援华物资,图谋私利;内战期间,再三向美国政府伸手,把大批的美元投入自己的企业;在大陆国民党政权即将崩溃的前夕,又抢先将财产移向海外,特别是美国……这能不让杜鲁门生气吗?

宋美龄在1948年末、1949年初赴美求援失败时,也匆忙地在美国处理自己的私产,让她的外甥孔令侃帮助掌管。当时孔家购置一处房产价值150万美圆。

有资料称:孔宋两家(孔祥熙和宋子文为主)40年代利用美援物质和他们的特殊途径在美搞投机倒把,被美国财政部查出偷税几千万美圆,告到总统杜鲁门处。

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美国财政部联合清查,初步认为,在美来历不明的非法财产居然达到20亿美圆以上,据说要冻结在美非法财产和在美银行保险库里来历不明的古玩、字画、珠宝、黄金,补清偷税金额和罚款。但是终于不了了之,成为疑案。

蒋介石去世(1975年4月5日)以前,每两三个月就会给宋美龄一笔津贴。蒋经国上台后也如此。1983年10月,应蒋经国邀请返台,发表《我将再起》长文,频频活动协助蒋经国安抚党内元老及军方人士,化解革新阻力,终致开放党禁。

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曾参与安排后事,并撤销戒严令。后退出政坛,隐居台北士林官邸。

蒋经国去世(1988年)后宋美龄和李登辉见面时,就提出要求:“你知道,经国在时,‘总统府’每月都给我一笔经费,现在经国去世了,不知道你是否还会给我这笔经费?”毕竟宋美龄依法应享有去职“总统”遗孀的待遇。对宋美龄的要求,李登辉一般都能满足她的愿望。

台湾《时报周刊》报道,宋美龄在美国定居之初,她本人名下已经没有什么财产了。看来这符合实际情况。因她此后的生活依附于姐夫孔家,她不再管钱财。

1984年中,美国合众国际社一则电讯报道说:“蒋夫人宋美龄女士投资五百万美元,与德克萨斯州菲利浦石油公司签订契约,在新墨西哥州附近合作采勘石油天然气……”。事后证明,这是孔令杰以姨妈的名义,“以广招徕”大生意而为。

按规定,宋美龄无论在台湾还是在海外,所有医疗费用完全由台湾当局支付,都为实报实销,无上限。

猜你喜欢

  • 非洲兄弟安姆达

    A大三的时候,我在校电台主持一个名叫文艺对对碰”的节目。在每个周二、周五的中午,伴着一段优美的背景音乐,我和我的搭档就会为全校师生送上一篇精美的散文或一首精致的诗歌。这个节目在校园里很受欢迎,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我的搭档就

  • 青柠雪碧

    A这个春天潮湿透了,据说空气的湿度达到了四度,我住在离海不远的地方,只要用力呼吸,就能闻到海边特有的咸腥味,我一直认为那是海里的鱼思念陆地的味道。江城每每听到这个理论,就说我没脑袋,他说鱼一上岸就会死,所以它不会思念不属于它的地方。我跟他争

  • 胸衣事件

    A家里的祖辈有电气工程师,也有开摩托车修理部的,到了我这儿,只能捣鼓自行车、修修小电器什么的。不过,我这祥的人才”在大学里属于众人求”的实用型。比如谁的手机充电器有毛病了,到我这就立马解决。大二时,我和萍莱就这样相识

  • 初吻那件小事

    复习时,表姐窝在沙发里看八卦杂志。她念出一个人晚年会后悔的十件事,其中一件是十七岁结束时还没有初吻。唐糖大大咧咧地说:初吻那件小事,有什么难的?”那好,我就看你能不能在十七岁生日前完成初吻。”表姐话一落音,唐糖立刻

  • 爱的天敌是无限等待

    她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他的爱,却不一定能得到他费尽力气的爱的等待。第一百个白天即将到来,他太疲倦,以至于不再渴望她的爱情。1 黑暗火锅当十二月的第一场雪来临,吴紫涵跟着室友去与邻校男生联谊。他们约好在男生寝室吃顿黑暗火锅—&mda

  • “装傻”的爱情有声有色

    子月和郞辉恋爱五年,结婚五年。十年光阴,子月守着老公从翩翩帅哥,变成发福大叔。身边的朋友,在婚姻的围城里进进出出几个来回,都羡慕她的精明,可以把爱情经营得这样有声有色。子月说,最大的秘密就是装傻”。谁说我不知道子月是在大四的时候

  • 别人手上的戒指

    大学上到第四年,女生们渐渐有了自己的秘密。谁有了健身卡,谁开了车,谁的手上晃动着铂金钻石戒指。我频频打电话回去,老爸总是宠爱地一再给钱,我是个无底洞,无底洞的深渊晃动着别人手上的铂金钻石戒指。直到一天,我知道了那些人的秘密,秘密的核心就是送

  • 我是北大穷学生

    我常常回忆起我初入北大的情景。1999年高考,我考了县里的文科状元,被北大中文系录取,我成为了母校建校六十年来第一位被北大录取的学生。1999年9月4日的早晨,日如薄纱,我和父亲在北京站下了火车,没有目的地顺着人群走出车站。父子俩坐着绿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