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范雎最终是否被秦昭王废弃?范雎犯的最大的

范雎最终是否被秦昭王废弃?范雎犯的最大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2:25:26  热度:7℃

范雎,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是一个超级厉害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先后在魏国和秦国出仕,最终在秦国获得了秦国丞相一职,成为了秦国的一代名相。范雎最出名的是他的聪明的头脑和精明的权谋,他为秦昭王做的最顺心的一件事情,便是解除了秦国四贵的权力,将王权集中在秦昭王手中。后来,范雎举荐白起,还用了反间计,使得白起在前线大败赵军。不过,即使范雎有这样大的功劳,最后还是被秦昭王给抛弃了,这是为什么呢?

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产生的那一刻起,君臣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很微妙的,有的臣子辅佐了君王成就了大业,被君王奉为座上宾,从此好好招待;有的臣子也是当朝的功臣,却因为权力过大,威胁了王权,以至于被君王卸任或者找个罪名杀掉,又或者是被逼着离开朝廷。君和臣就是这样,在一定时期,他们是互相共存共生的关系,但是外部环境一旦发生改变,他们的关系就会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为人臣子,当然只做忠君之事,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忠,他们往往会被各种权力和财富所诱惑,以至于做出了背叛君王的事情。范雎从魏国逃到秦国,他是魏国的罪人,这样的身份很尴尬的,好在他有王佐之才,又有贵人相助,最终还是得到了秦昭王的器重。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中的比较特别的国家,他们原本只是一个小国,可是秦人却十分勇猛,屡屡打退了西部戎族的进犯,保护了东方各国,保卫了周王室。可是,西周后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愈演愈烈,许多小国在世界上就此消失,被并入了其他大国,涌入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中。秦国奋发图强,从一个小国、弱国成长为一个泱泱大国,实力竟也可以和强国魏、赵、齐抗衡,成为和他们并列的存在。

范雎来到秦国,了解到秦国外戚当权,秦昭王受外戚制约,不喜外戚。于是他提出了要赶走外戚,让王权回归于王的手中的号召。同时,范雎也提出了秦国如今的外交政策,应该是远交近攻,灭韩魏而盟赵、齐。但是,魏冉却认为应该避开距离秦国较近的韩国和魏国,而去攻打齐国。齐国之前屡次三番来进犯秦国,屡屡陷秦国于险境,魏冉经历了那几年危机,对齐国的仇恨很深。现如今,经过五国攻齐之后,齐国国力大不如前,其实力已经无法和秦国相比。秦国若是想要灭掉二流国家齐国,那是非常容易的。反之,如果秦国攻打韩国和魏国,那么和秦国实力差不多的赵国必然不会袖手旁观,因为韩赵魏乃是一体,利益相关,赵国绝对不会看着秦国攻占了魏韩的土地强大起来的。

魏冉是秦国老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都很出色,将他说成是秦国的顶梁柱也不为过,因为他每次出手都挽救了秦国的命运。魏冉的这些想法也是朝中很多大臣的想法,按照范雎这种想法,赵国和秦国必然交恶,到时候,韩国、魏国和赵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秦国就危险了。

赵国不除,秦国始终是危险的。这时候,范雎提出了一条对付赵国的办法,那就是和魏国结盟。范雎的想法是好的,他认为和魏国结盟以后,秦国和赵国打起来以后,魏国就可以为秦国提供充足的粮草,秦军无后顾之忧,一定能大败赵国。从之后的长平之战也可以看出,秦国和赵国的实力其实是相当的,但是秦国的策略更好,所以秦国最终取得了胜利。范雎认为,秦国和魏国结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秦国的太子质于魏。

范雎的想法很好,这也是能让魏国放心的一个好办法。可是赵王为了破坏秦魏联盟,派人杀掉了质于魏的秦太子。秦昭王痛失爱子,又发现了范雎举荐的郑安平投降于赵国,王稽因为通敌之罪被诛,他开始怀疑范雎的忠心,远离了范雎。范雎无奈只能卸任,回到封地,不久就病死了。他很厉害,但是他没有想到赵国竟然如此大胆杀了秦太子,这是他犯的最大的错误。

猜你喜欢

  • 安居乐业

    这个成语出自《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暗示糊口完竣、安宁。故事首要讲述:年龄时,有一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惟,他姓李,名耳,字聃。听说他刚生下来的时辰,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年龄时

  • 道听途说

    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这一成语比方在路上听到没有按照的谈吐或传说风闻,再往传给他人。故事首要讲述了:年龄时期,齐国有小我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按照的传说,然后再把本身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

  •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暗示向他人报歉、认可毛病的意思。故事首要讲述:战国时辰,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汗青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傍边,又数秦国最壮大…… 战国时辰,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

  •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韩非子 年龄时郑国有一小我,他的鞋子已很是破旧了,他想到集市上往买一双新鞋子。买鞋子,就要先知道鞋子的尺寸。他找来一根草绳,先量好了脚的巨细,然后就随手把这根草绳放到了本身的坐位上。到了赶集这

  • 过河拆桥

    这个成语出自《元史 元代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置公事精明精悍,长于定夺。有 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会进行科举测验。他目击了这场测验,从官府到考生都破费了很多财帛,而且免不了有假公济私的环境。他暗暗下了决

  • 返老还童

    这个成语来历于《云笈七签》“......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为童,渐从此矣1“返老还童”的意思是原指老年人还复到了儿童时期,现形容老年人恢复了芳华与活力,精神异常兴旺。 刘安,华文帝弟淮南王厉的宗子,文

  • 三生有幸

    此刻常人凡是比方有出格的缘份。或伴侣闲在一种偶尔的机遇里或特别的情况中了解,成为良知,又可以或许帮忙本身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赞。 唐代有一个僧人,号国泽,对梵学有精深的成就,和他的伴侣李源善很要好,有一

  • 大公无私

    “大公至正”出自汉 年龄期间,晋国有一个操行高贵的医生,名叫祁黄羊。一天,晋平公召见祁黄羊,问:“此刻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派谁往比力适合呢?”祁黄羊说:“叫解狐往吧。”晋平合理:“解狐不是你的敌人吗?你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