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不要王子

不要王子

收录日期:2025-08-08 10:51:34  热度:8℃

那个时候,是青春期,正上高二。

翟小如微胖,个子矮,长相规矩,因为是市井的孩子,也就不觉突兀。谭三也是调皮捣蛋的主儿,上房揭瓦,下河摸鱼,整日里上蹿下跳。

草长莺飞的季节,整个世界在翟小如的眼里,都是清澈的蓝。

灰姑娘的条件

后来,另一个少年出现了。他是坐着黑色轿车来的,白衬衣,卡其色的裤子,眉眼温和,笑容阳光。翟小如正从那里经过,步子就踩乱了,心跳得厉害。

很快就传开了,他是从北京来的。爷爷是军区大院的将军,他来这里是度暑假。翟小如嘴里就嘟囔了一句:“难怪呢。”谭三拿手在她面前晃:“难怪什么?”她白他一眼:“难怪他带着北京那样高贵的气息。”

小城的孩子,对首都,对从首都来的沈文安充满了好奇。他经过的时候,院子里的小孩都如鸟兽散去,觉得不敢亲近,有着很远的距离。

翟小如提了一只蝈蝈,在沈文安经过的时候捧到他手里:“送你。”她直直地说完,声音有些抖。

沈文安并不难相处,他们很快就相熟起来,她带他上山打枣,趟河摸蟹,捉萤火虫,偷吃蜂蜜,用桔梗编蝈蝈笼……都是和谭三常玩的游戏,但对沈文安来说,是新鲜与稀奇的。

翟小如用了她所能想到的所有玩耍方法讨好沈文安,即使她从树上摔下来,即使她被蜜蜂蛰了一头包,即使她流汗流血,也在所不惜。看见他笑,她的心里就是高昂的自豪,那是最最美好的事了。

他会为她拉琴,巴哈的《小步舞曲》。他说以后要做音乐家,全世界巡回表演。她的嘴里就啧啧出声。

谭三穿着背心来找她玩,她看他的眼神就多了嫌弃:衣不称身,粗糙不堪,指甲缝里还有黑污。她就对他说:“没空。”谭三拿小石头砸她,狠狠地骂了句:“叛徒。”

她不在乎。

只是,夏天过后,沈文安要走了。她问他要地址,咧着嘴笑:“我给你写信吧。”

他拿了纸笔,给她写了串字,末了,写上,沈文安收。

大人们发现翟小如一夜间长大了,她不再疯耍,成天抱着书本看,眼睛一下看成近视,带着黑框的眼镜,脸也瘦出了尖下巴。

她写了很多的信。沈文安回的很少,寥寥几句,总是忙,忙考试,忙比赛,忙练琴,还忙北京的一帮子朋友。翟小如只带给他一个愉悦的假期,时光荏苒,他慢慢地把她挤出了记忆。

他没有信再寄来。她,越来越沉默。

是补习了一年才考去了北京,站在北京的街头,翟小如扬起头来时,眼泪就滑了下来。

沈文安并不知道,他的一次出现会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

到了北京后,她去过他家。但地址已经不对,北京变得太快了。

学校里排《灰姑娘》,招募公告里写着:灰姑娘的扮演者,需要160cm以上……林林总总的条件好几排。

翟小如的心就疼成了一口井,呼吸不得。原来,做个灰姑娘还是需要条件的,而她不够格,第一条就被刷了下去,她只有158cm。

眼泪,哗啦哗啦地,落下来。

花有花债

大学毕业,翟小如留在了北京,在一家小公司做文案,拿不高的工资。在北京生存并不如想象中容易,这里有大把的人才,她能有一份看似不错的工资已经不易。除去房租、水电、生活费、交通费,她过得灰头土脸。翟小如穿廉价的衣衫,用A版的包,和很多20岁出头的女孩一样,各安天命。

谭三也来北京了,他是在山西读的大学,很冷的专业,工作不好找。他偏偏想到北京来发展,他在北京西站给翟小如打电话,身上就剩100块钱了。

他惨兮兮的声音,让翟小如动了恻隐之心。他们是同乡,又曾是很好的朋友,她收留了他。她住的是那种单间,厕所和厨房公用。谭三睡地铺,说好了拿到工资就搬出去。

十月的北京已经很冷,地板又潮又凉。翟小如看着逼仄的房间,看着房间里两个穷困的人,心里很灰。

谭三没有做本专业,找了一家公司卖打印机,天天抱着打印机满北京地跑。半个月下来,一台也没有卖出去。

翟小如比他还急,每天他一回来就问:“卖了吗?”他摇头,但信心百倍地说:“明天,明天一定会卖出一台的。”他亦会说:“翟小如,等我有钱了,我请你吃龙虾,再买两杯酸奶,喝一杯,倒一杯。”翟小如苦涩地笑,不置可否。

在北京这段艰难的日子,因为有谭三的陪伴,她渐渐地安了些心。他们一起去市场买蔬菜,支着小锅炒,烟熏火燎的,谭三的额上会有些细细的汗。吃菜的时候,谭三总是笑着把大片的肉夹到她的碗里:“吃,吃。”

跟着领导去开行业研讨会,百无聊赖的时候,有个年轻的男子上台发言。她一眼就认出来了:不是沈文安又会是谁?

怎样也忘不了的脸,温润的气质,干净的眼神。他没有做音乐家,而是开了一家软件公司,在业界小有名气。

有硬硬的风一路杀到翟小如心里,生疼。

那天夜里,谭三买了鲜花回来。他终于卖出打印机了,不是一台,是足足40台。一家大型跨国公司要更换设备,他去得正是时候。这是奇迹,意味着他一年的业绩都有保证了。

他把玫瑰放到翟小如面前,她没收。要是没有看到沈文安,她也许会收下的。

谭三和翟小如是有共鸣的人,知根知底,家世单薄,都得靠自己打拼。但是,沈文安在翟小如的青春期走进了她的心里,带着一种宿命的悲凉。

她不能收谭三的花,花有花债,何况是他的感情?她不想欠下他的债。

翟小如辞了职,那时候离研究生考试已经不到三个月。她使劲地学,把自己瘦成了一枚果核。谭三做了她的邻居,住隔壁的单间。

就这样被凌迟

翟小如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还拿到了三等奖学金。有了奖学金,学费就有了着落。帮着导师做点私活,也就有了生活费。

很苦的两年,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谭三还是卖打印机,业务时好时坏,总的来说情况还是大为改善。但是要想在北京买房,那恐怕是N年后的事了吧。

他还是会下厨给翟小如做饭,夏天的时候,两个单间的门都开着。看见谭三在烟熏火燎里的背影,她的鼻头有些酸。

他们这样僵持好些年了,她明里暗里地让他放弃她,可他就是不放手,继续做她的老乡、邻居,把大片的肉往她碗里堆。“吃,吃。”他依然笑着说。

她想起了他们的青春年少,那个时候,他们是真正快乐呀。但如王子一样的沈文安出现了。他的出现改变的不仅是她的人生,还让谭三受了连累。

她想要自己优秀起来,可优秀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很多的努力,很多的艰辛,年年摔打,带血带泪。

翟小如应聘进了沈文安的公司,她也知道他们之间的距离不是山,不是海,是天,是地。但她还是不知死活一头撞了进去。

他对她的资料很满意,他已经认不出她来了。她坐在他十公分远的距离,看他越发英俊的脸。他更加成熟和内敛,带着一种天生的王者风范。

猜你喜欢

  • 一位CEO的大学

    1992年,他考上了人民大学社科系,一个人从徐州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背着蚊帐、被子、褥子,带着脸盆和一个茶缸,兜里只揣了500元。他的家很穷,这500元还是亲戚们五块十块凑来的。踏入大学的第一天,他告诉自己,不会再跟家里要一分钱,他

  • 我无数次幻想过未来的模样

    前路道长且阻,而我以一腔热血勇敢相迎2010年冬末,我毅然坐上了北上的火车。那一年,我大四,周身还环绕着梦想的光芒,我无知却无所畏惧,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我终是不顾父母反对,怀揣着三千元积蓄和暖心的梦想踏上了这一场未知的旅行。曾经的

  • 一锤定音

    在沂蒙山区一个小山村的村头,有一个专门打制铜锣的铺子。工匠师傅已经近七十岁了,还每天坚持掌锤。他的两个儿子虽然已干了十几年,但每锤到锣心的时候,他们就停止了,这个时候,他们把锤子交给父亲,由父亲完成最后的一锤。有人不明白个中原由,问老者。老

  • 算不了什么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十九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洛克菲勒享年98岁,他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光捐出的就有7.5亿美元。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但发现缺了一美元,他就向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

  • 顺其自然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部门的人问他人行道该铺在哪里。“把大楼之间的空地全种上草。”他回答。夏天过后,在楼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秋天,这位建筑师让人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

  • 没有绝对的安全与危险

    一头瞎了一只眼睛的鹿,来到海边吃草。它用那只完好的眼睛看着陆地,随时警戒着猎人的到来。那只看不见的眼睛,则向着海洋,因为它以为海上绝不会有危险。过了一会儿,海上驶过一艘船,船上的人看见鹿,就用箭瞄准把鹿射杀了。鹿在临死时自言自语说:“我真是

  • 分开去做

    一个小伙子初次到工厂做车工,师傅要求他每天车完30000个铆钉。一个星期后,他疲惫不堪地找到师傅,说干不了想回家。师傅问他:“一秒钟车完一个可以吗?”小伙子点点头,这是不难做到的。师傅给他一块表,说:“那好,从现在开始。你就一秒钟车一个,别

  • 一“令”与二“虎”

    一个人在荆州做官时,山上的老虎常出来吃人和家畜。老百姓要求县官除去恶虎。这个人只下了一道驱逐老虎的命令,叫人刻在很高的岩石上,凑巧那只老虎因故离开了荆州,他就得意地认为他的命令生效了。不久,他被调至另一个地方做官。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非常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