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新“墙头记”

新“墙头记”

收录日期:2025-08-07 15:27:31  热度:11℃

天刚蒙蒙亮,宋长强还在床上蒙头大睡,突然被“砰砰”的砸门声惊醒了。“谁呀,一大早的……”宋长强嘟囔着。媳妇不在家,他只好穿上衣服去开门。刚打开门,一个人迫不及待地闯了进来。一见来人,宋长强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争吵起来,吵着吵着竟动起手来。吵闹声引来了附近的乡邻,大伙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分开,两个人气鼓鼓地坐在那里,不服气地瞪着眼,就像两只争斗的公鸡。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宋长强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宋长根。大伙都纳闷,这兄弟俩是怎么了,大清早的就打在了一起?

话还要从四年前说起。四年前,县里要建火车站,占用了宋长强家的老院子,作为补偿,县里在东郊为宋长强家分了一套三居室,那套三居室安置价只要六万元,是市面价的一半。当时老院子只住着宋长强的母亲,老人身体不是很好,手里也没六万块钱买那套房子,宋长强就想自己掏钱把那套房子买下来。他找弟弟商量,宋长根死活不同意,这转手就赚钱的事他也想干啊,宋长强狠狠心一跺脚,说只要宋长根愿意让自己出钱买那套房子,他可以多付给宋长根一万块钱,也就是说,按差价六万元计算,宋长根分四万,宋长强分二万。宋长根动心了,他想,自己的孩子身体弱,这几年给孩子看病花了不少钱,家里也没什么积蓄;再说了,自己家的是个女孩,也不需要这房子。掂量再三,他点头答应下来。

口说无凭,立字为据,兄弟俩找来了同族的二发叔作证,双方签了协议。协议上还规定,母亲由兄弟俩共同赡养,母亲住在弟弟宋长根家,哥哥宋长强每月支付给弟弟一百元赡养费。

几年下来,县城发展得越来越快,这房价更是跟那煮开了的豆浆似的——冒着泡儿“噌噌噌”地往上涨,当年宋长强六万元买的房子,二十万现金出手了!一想到这事宋长根心里就恼火,自己这不是明摆着吃了哑巴亏吗?如果当初自己买了这房子的话,这二十万不就是我宋长根的了嘛!

宋长强以为弟弟闹一闹就完了,谁知道好戏才刚刚开始!

这天一大早,宋长强起床刚打开大门,猛地看见大门外坐着两个人,正是弟弟宋长根和他们七十多岁的老娘。一看见老娘,宋长强愣住了。见他开了门,宋长根拿起身边的包袱,扶着娘走了进来,宋长强赶紧叫来媳妇艳华把娘搀了进去,又把弟弟拉到了一边,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宋长根没好气地说:“咱娘在我那住烦了,上你这儿来换换环境!”

宋长强皱起了眉头,说:“咱们当初说好了的……”

“别跟我提当初,钱你赚着,娘我养着,好事都让你占了!”说完宋长根把包袱往宋长强的怀里一扔,转身走了!

娘来住的这几天,宋长强可没少看媳妇一家人的长脸。当初家里穷没钱盖房,宋长强只好给人当了上门女婿住到了丈母娘的家里,这也是他宁愿付给弟弟赡养费的原因,想想自己一个大男人住在丈母娘家里已经够窝囊的了,怎么能再带着一个老娘。他憋了好几天,末了还是走进娘的房间,用近乎哀求的口气对娘说,“娘,我的情况您也知道,您说您住在这里叫我怎么做啊,人家会说我什么,娘,您还是回长根那里吧……”

看着儿子为难的样子,娘还能说什么,只好默不作声地收拾起东西来。

娘回到宋长根那里没到两天,宋长根又把娘送了回来。

早晨起来,宋长强拿着笤帚正要出门打扫院子,听到门外有动静,打开院门,见老娘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墙边,正可怜巴巴地瞧着他,风把娘的头发吹了起来,花白花白的,宋长强觉得鼻子酸酸的,眼泪一下掉了下来,娘是够可怜的,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把两个儿子拉扯大,老了老了却这样……

“有这样做儿子的吗?”宋长强心里骂着自己,这次就让老娘在这儿住下了,说什么也不能再把老娘撵走了。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媳妇艳华是个直心肠,心直口就快,肚子里存不住事。开始的时候倒也相安无事,可日子长了,艳华的小脸也就越来越长。

宋长强家养了不少的鸡,大大小小得有几十只,为了和邻居家的分开,艳华就在每只鸡的翅膀上染上了红颜色,白白的羽毛配上艳艳的红煞是好看。最近几天,有几只鸡总喜欢往外跑,每天到了傍晚,艳华都要满村子找那几只鸡。

这天吃完晚饭,宋长强扶着娘回屋,正碰上从外面回来的艳华。艳华去找那几只鸡,找了好长时间还是有一只没找到,本来就铁青的脸上又挂上了一层霜,拿着手里的木棍朝着院子里的鸡撒开了气:“你们这群该死的,没事往别人家跑,吃人家的喝人家的,也不怕人家烦……”

宋长强明显感到娘的身子哆嗦了一下,他扶着娘到屋里坐下,心里暗暗地骂开了媳妇:“臭婆娘,欠抽的嘴。”可面上却没表露出来,心里说,谁让咱气短呢!

早晨,宋长强照常来叫娘吃饭,在屋外喊了几声也没见娘应声,推门进去,哪里还有娘的影子,床上铺盖整整齐齐的,他拉开橱子门,娘的包袱也不见了!

娘走了,可娘又会去哪儿呢?宋长强赶紧给弟弟打电话,可宋长根说娘没去他家,哥俩着急起来。宋长强更是朝着艳华发开了火,气急败坏地冲艳华说:“要是找不到娘,看我怎么跟你算账!”艳华也觉得理亏,一声也没敢吭。

哥俩这时也顾不上吵架的事了,急忙分头去找老娘。宋长强到邻居家找,宋长根到亲戚家找。宋长强边找边想着娘这苦命的一辈子,爹去世的时候娘哭得死去活来,可从那一天后娘再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为了给哥俩凑学费,娘上山去挖药材,被蛇咬了小腿,肿得跟馒头似的,可又不舍得上医院,只在家里敷上草药硬挨;卖棉花,娘瘦弱的身子扛着百来斤重的棉花包,弯着腰一趟又一趟……宋长强想着想着,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溜溜地找了半晌午,哥俩垂头丧气地在村东碰了头,正打算分头再去找,却听到有人叫他们,远远地看见二发叔搀着娘从小路上走来。娘背着包袱,手里紧紧地抓着一只鸡,翅膀上一团艳艳的红色,正是宋长强家里跑丢了的那只鸡!看见宋长强过来,二发叔照着他的后脑勺结结实实地来了一巴掌:“你们这两个小兔崽子,长大了就不要娘了?”

原来,二发叔晌午从镇上赶集回来,路过村东的杨树林,正遇上在树林中转圈的长强娘,老太太本来要往镇上去,不想看见了长强家跑丢的鸡,撵着鸡进了杨树林,稀里糊涂地怎么也转悠不出来了。

宋长强接过娘怀里的鸡:“娘,您这是要去哪儿啊?”娘干瘪的嘴唇动了动,叹了口气。

“你娘还能去哪儿啊?敬老院!”二发叔没好气儿地说。

看着娘身上黏着的草珠子和乱糟糟的头发,宋长强把怀里的鸡一扔,急忙去拍打娘身上的土,搀起娘的胳膊:“娘,咱回家……”

猛地,宋长强的胳膊被人一把拉住了:“哥,娘得跟我走!”宋长强回过头,看见弟弟的眼圈红红的。

“哥,你忘了,当年咱爹进城卖鸡,就是为了抓住那只最大的公鸡,被车……咱爹不在了,不能再让咱娘伤心了!娘还是跟着我吧!”

听了弟弟的话,宋长强半天没吱声。一旁的二发叔走过来,推了兄弟俩一把:“还愣着干什么,回家!”

猜你喜欢

  • 岔口

    在世上走一遭,好比什么?就好比一个人独身走夜路。路呢,并不是好好的一条到底,而是有许多岔口。上错一条岔口,就会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走了一夜,天亮了,向四周一看,一切清清楚楚:走的是哪一条路,到的是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上了岔口,如果不是上这个

  • 沉淀则清摇晃则浑

    在一次哲学课上,教授拿出一杯浑浊不堪的水,放在讲台正中,问台下的学生:“不借助任何化学物质,大家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变得清澈起来?”台下的学生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用滤网将水中的杂质过滤出来;有人说,将这杯水煮开,用蒸馏的方法将水和杂质分离出

  • 化耻辱为力量

    俄罗斯著名化学家布特列洛夫小时候对化学特别着迷,尤其爱动手做实验。一次,不小心,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炸,被老师发现了,罚他在脖子上挂一块大牌子。牌子上写着:“伟大的化学家”。老师只图一时痛快,没料到,这次侮辱事件却成了布特列洛夫的“内动力”。他

  • 别让故事只是故事

    我做的事情很有意思,每天大江南北的热心人将励志故事丢给我,我负责审核它们是否能够起到使大部分读到的人都激昂澎湃地想要做一番事业,或者能否拯救一些失恋、失意以及失落的心。励志的名人、草根、英雄们用各自不同的故事展示着他们的人生,或许他们想说“

  • 没有时间的两种不同结果

    有个人很喜欢绘画,小时候被人称为神童画家,他的心里便有了当画家的梦想。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先是忙于考理想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忙于找一个好的工作,工作后为了发展还要忙于业务和人际关系,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一天,他找一份资料,不经意间发现了小学

  • 嘘!小声说话

    跟谁在一起,你喜欢小声说话?因为内心的声音很大,血脉贲张,所以不由人就调低了嗓门;因为声音小了,你就可以趁机拉近彼此距离,咬着耳朵说话;还因为你知道对方在乎你,注意力都在你身上,你不必费力大声说话,甚至沉默,也能彼此心领神会。可见小声说话的

  • 小境界

    在佛教中,有108种烦恼之说,佛教的理想就是克服这些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佛家认为要从“心”开始,曰“修心”。常见的修心方式是数佛珠,佛珠以108颗一串者为“上品”,用手缓缓捻动这108颗念珠,便可破这“百八烦恼”。还有

  • 上帝什么也没说

    上学的时候,凯蒂疯狂地爱上了画画,他课余的时间画,上课的时间也画,在课本上画,在课桌上也画。他的头脑里到处都是山川河流、花鸟虫鱼,他的成绩却一落千丈。有一回,当他把练习本上那些信手涂鸦的草稿误当成作业上交到老师那儿的时候,老师终于再也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