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义工赵在和

义工赵在和

收录日期:2025-08-08 01:15:14  热度:9℃

新年前后,信件堆满了赵在和的案头。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亲自寄来贺年卡,感谢他对该校一名贫困学生的扶助;一名姓吴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夕来信说,“您的爱心教育了我,我决定做一名‘西部志愿者’”;一位在北京某部队医院实习的“准军医”在信中表示,“您资助我从山沟里走出来,我一直卖命地学习和工作,决不辜负您这样的好人!”

73岁的赵在和不过是湖南省湘潭县文化馆一位普通退休干部,但12年来,他帮助471个家境贫困、成绩优异的高中生改变了命运。这个退休老干部赔上自己微薄的退休金,骑自行车、步行、搭公交,行程8万多公里,为贫困学生募得近100万元助学善款,受资助的寒门学子们由此得以跃上名牌高校的“龙门”。

慈善人生不觉老

“一位民营企业老板,最近刚刚经我牵线达成一项捐助:为湘潭县8名贫困大学生捐款,每人每年1万元!”赵在和颇有成就感地告诉记者。

而在12年前,他的成就感还停留在给人照相“抓票子”的层面。直到一次去山村帮人拍照片,他偶然发现,村里品学兼优的小学生王小红与残疾父母等一家5口挤在两间破旧土砖房里。孩子凄楚的眼神,令他一夜无眠。第二天,赵在和就毅然放下一年收入近万元的照相业务,走上了募捐助学路。

为了筹集慈善助学金,赵在和先拿自己的退休金充当经费。他退休后每月工资900多元,除了自己和老伴的生活费外,几乎全充作了募捐经费。虽然迄今已经募得近百万元善款,与整个湘潭市慈善会目前掌握的善款总额大体相当,但他始终信守不从善款中挪用一分钱的承诺。所以,工作经费时常捉襟见肘。因为电话多、来访多,赵在和为了不影响孙子的学习,只好在宿舍楼中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昏暗房间当作自己的“慈善工作室”。

为了解贫困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赵在和还经常搞“内查外调”。内查,是通过教育系统查询孩子的学业成绩、实际表现;外调,是到这个孩子的邻居、同学中间,背靠背地找人了解情况。家庭贫困、成绩优异、求学愿望强烈,这是赵在和坚持的慈善扶助三前提,缺一不可。“我们绝对相信,赵老提出要扶助的学生,一定是那些‘墙上奖状贴得满,碗柜里面油盐空’的特困高材生。”湘潭市委机关干部陈国良说,很多通过赵老捐款的人都这么看。

12年来,赵在和经常整天骑车几十公里跑农村,曾在韶山灌区连人带车翻进了沟渠,还有一次在夜宿山村时不留神掉进粪坑。“有多少回险些丢掉老命,已经记不清了。”

劝募“有爱还须有才”

为了取信于人,赵在和亲手设计名片。这种由当地一家企业赠送的名片背面,印着“钱财如粪土,爱心值千金”、“做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堂堂正正的退休干部和勤勤恳恳的慈善义工”。在刚刚结束的湖南省首届慈善大会上,赵在和荣获“湖南慈善奖”。加上以前在国家、省、市、县获得的荣誉,他的名片上印了满满的几行头衔。“这样做不是炫耀,赵老是为了提高劝募的说服力。”湘潭市委新闻中心主任陈敏说。

记者随手翻开赵在和案头的一张“捐助学费到位清单”,上面登记有8个学生获得捐款,捐助者有7个房地产企业或者连锁超市老板,一个政府部门。“我自己没有钱,我是帮贫困学生和慈善家穿针引线,当‘慈善月老’。”赵在和形象地比喻说。

为了当好这个特殊“月老”,赵在和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湘潭县委宣传部曾编印了一本《莲城之子》,集纳湘潭县籍成功人士。赵在和如获至宝,他按图索骥,——联系,收获颇丰。“很多人从此以后就和我结成了扶贫助学战略联盟,资助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除了找老板,赵在和的另一募捐路子是找官员。所有在湘潭市和湖南省任职的湘潭县籍副县级以上干部,都在赵在和的通讯录上记录在册。原湘潭县委一位主要负责人,调湘潭市任职的调令刚下,赵在和就找到了他,并与之达成了捐助、扶持“协议”。

湘潭县一位干部对记者说,赵在和搞扶贫助学,口才好,很有“煽动力”。一次,在湘潭县部分干部参加的协调会上,赵在和说起一些贫困学生可怜的生存状态,情动处痛哭失声,在场的干部们也眼泪汪汪的。主要领导不仅马上拍板解决一些问题,还现场组织捐款。还有一次,一个嗜赌的老板一夜输掉32万元。赵在和闻讯找到他说,这些钱可扶助8个大学生完成全部学业,或者帮助53个高中生继续学习。算了这笔账,这位老板很受感动,也加入了赵的慈善助学队伍。

“明白账”赢得尊重

“别人相信我,把钱交给我,我更要讲诚信。”赵在和说。记者看到,每一笔捐助,他都登录到《学费到位清单》上。这个清单,详细注明学生姓名、学校、捐款单位、金额、送达方式、学校收款日期和证明人。这样的清单,赵在和整整齐齐装订成册,分门别类,有整整几大本。

记者随手翻看一张清单,上面详细记录着2006年2月4日赵在和前往湘潭县送达总额2万元捐款的情况。受助的8名学子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每一笔善款,“运转”全程都有学生、教师亲笔签收,同时注明联系地址和电话。

赵在和不仅“记明白账”,而且严格归纳“慈善档案”。搜集上来的困难学生资料、捐款人资料、往来信件等,分门别类,装订、收藏,记者就前几年的事采访他,他说到某一时期,一准儿就能查阅到那个时期的资料。即使是同一时期的资料,“文件”也分为两组,一组“待办”,一组“急办”,严谨程度令人叹服。

慈善的意义与快乐并非人人明了

劝募有时也会遭受冷遇,赵在和形容是“冷脸伴热脸”。但他认为自己能淡然处之:“我的秘诀就是:嘴甜、腿勤、头硬、心宽、脸厚、眼明、性缓。”

湘潭市一位老板回忆说,有次赵老早上8点来找他。“我们正要开会,我说你先等一下。”这一等,就等到中午12点。老板出来一看,赵老还在门外候着呢。怀着感动和歉疚,老板马上在《教育扶贫联系表》上签字。

近些年,某些受助学子要么杳无音讯,要么索求无度。湘潭一位爱心人士曾经非常伤感地告诉记者,他曾资助过一名贫困大学生数千元,但该生多年没来一封信,近在咫尺也从来不看望自己一下。而对于当年同在资助现场的一位市级领导,这个学生倒是常去要钱、要工作。

赵在和对此感到很愤慨:“拒绝感恩是一种道德癌症!”他给每位受助学子都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信、打电话汇报学习生活情况。绝大多数的受助学生遵守了这个约定。“好人有好报,您为我们这些贫困学子付出这么多,必将健康长寿!”“赵爷爷,我好心疼你。我恳求您有时也停下匆忙的脚步,给自己一点时间,好好休息,真正享受生活。”“我们占用了您太多的体力、精力和时间,我们衷心希望您留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因为你是我们贫困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这些深情的语句为赵在和撑起一个充满爱意的精神家园。

湘潭县委书记朱少中感慨地说,在很多贫困学生的心中,赵老不仅是“慈善爷爷”,更是一位心灵的导航员。有了这样的良性互动,参与赵在和发动的慈善事业的人自然越来越多。赵在和很希望有更多的人同他一道“劝善”,但一直都不能如愿。在他居住的大院里,他曾找过10多个退休干部,但无人响应。不少人打麻将、打门球已经玩了多年,难以丢下;有些老人退休前是名牌教师或者公检法干部,他们退休后凭着“面子”还能挣不少钱。赵在和说,他也曾找亲戚帮忙,但当他发现有人打算抽取部分善款充作“运营费用”时,他选择了继续“单干”。

人到七十古来稀,但老赵有他自己的养生方法。“行善积德、乐善好施,突出善、乐二字,这种心态,最利于延年益寿!”赵在和希望能把慈善助学活动办到2021年,即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那一年,他87岁。

猜你喜欢

  • 李连杰的“后悔”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之后,万人空巷,一票难求,一角钱的票价,票房竟然过亿。年仅17岁、初登银幕的男主角李连杰声名鹊起,一炮而红。他出演的觉远和尚机智英武、武艺高强,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许多男孩子剃了光头,心怀武侠梦,去少林寺学习

  • 李嘉诚母亲以诚信教子

    李嘉诚白幼丧父。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她和所有善良的潮汕妇女一样,始终相信善恶必有报应。有一次,小嘉诚犯了个小错,不想让母亲知道,担心会遭责骂,于是在母亲面前撒了谎。因为心里有愧,小嘉诚显得神色惊慌,一下子就被母亲

  • 张曼玉:偶像幻灭,偶像重生

    5月3日的北京草莓音乐节,狂风一阵接一阵,可这并不妨碍张曼玉要演唱的热情。开嗓前,她边捋着乱发边自嘲:我在百度上搜,怎么在草莓节上唱歌不跑调,但是我没有搜到,所以今天我还要继续跑调。        坦率到令人发指的她,本身就像8级强风扫过音

  • 大师的弯腰

    法国著名画家亨利卢梭,小时候生活在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他的父亲是一名铁匠。父亲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便经常传授他一些打铁的知识。        卢梭进入学校读书以后,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他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作画,而不是打

  • 骑兵统帅李牧

    李牧,赵国人。与赵之廉颇,秦之白起、王翦同列战国四大名将,并不是说战国就这四个名将,当然也不是他们四个是战国最厉害的统帅、其他人打仗都不如他们,要是这么理解的话,最起码吴起和乐毅会不服气。除了他们四个,战国还有好多厉害的统帅与将领,那为什么

  • 忠厚长者廉颇

    廉颇,赵国人,这次太史公的评价是: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於诸侯。这个评价淡淡的、毫无感情可言,这是在介绍他时,顺带捎上的,还不能算是太史公的一些看法,我们看《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只有太史公对蔺相如的一些评价、只字不言对廉颇的褒贬

  • 战神王翦

    王翦,秦人,司马迁对其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昨天上网查查关于他的资料,喜欢他的说司马迁有什么资格评价他、还有说他是战国第一名将、还有说没有他就没有秦始皇的一统六合,不喜欢他的呢,有说他不过是在窃取白起的功劳、还有说他常胜不过是因为秦国的强大而

  • 杀神白起

    中华悠悠数千年,在那片大地上不止一次动乱不堪,却没有一个乱世像战国一样名将辈出,后世之乱虽然也人才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但大多数是一个不世出的统帅加上数位政治家和阴谋家,比如楚汉,就是一个韩信算的是名将,而且是千年难遇的名将,刘邦御人之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