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风雨龙凤砚

风雨龙凤砚

收录日期:2025-08-07 13:24:39  热度:9℃

清顺治年间,安徽宣城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水灾。宣城举人林浩天在这次水灾中失去了父母和妻子,只得和书童投奔远在河北的亲戚。

这天,在逃荒的人群中,林浩天发现一个年轻妇人背着一个老婆婆,在艰难地行走着。这妇人的脸上长着许多小黑瘤,众人怕沾染上怪病,唯恐躲避不及。经询问,她们是婆媳。老婆婆的儿子陈子龙一个月前到京城赶考,音讯皆无。陈父在水灾中身亡,陈母身患重病,多亏儿媳胡氏救她一命。如今她们一路乞讨,到京城去找陈子龙。林浩天心生怜悯,送些干粮,并安慰她们说,大家可以结伴同行,相互照应。婆媳俩对他感激不尽。

林浩天和书童找了块木板,一路上抬着陈母前行。遇雨雪天不能行路时,林浩天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墨,对着沿途风景及逃荒的人群画起来。逢热闹的府县,林浩天便和书童设摊卖画,所得小钱,聊以糊口。

林浩天作画的时候,胡氏偶尔会躲在不远处看。看到林浩天那方雕工精美的凤凰砚台时,脸上会露出既羡慕又悲伤的神情。

几个月后,胡氏的腹部凸显出来,原来她是带孕之身。当他们到达上河县附近时,陈母身体已是极度虚弱。林浩天只好找了处农家小院,大家暂时安顿下来。

当天,林浩天和书童在集市上架起画摊,很快就卖出沿途作的十来幅画。他将所得碎银,请来郎中为陈母治病。

次日,林浩天早早来到集市出摊。一顶大轿在此停候多时,轿主人居然是上河知县。只见知县拿着林浩天画的一幅画,焦急地问:“先生,你可知画上的老人现在何处?”林浩天接过一看,是自己画的胡氏背负婆婆的那幅“孝妇图”。

林浩天心中一凛,忙恭敬地回复道:“知道,莫非大人就是陈……”

知县微微颔首,叹道:“画上的就是我的娘亲啊!”

真是巧,知县正是陈氏婆媳苦苦寻找的陈子龙。他中进士后,被派任上河知县之职,曾差人回宣城接家人,才发现乡民们均已逃荒在外。昨天他的老仆看到林浩天在卖画,意外地发现画上的人物,极像陈家的老夫人和少夫人,便买来给陈子龙看。

林浩天高兴地把陈知县一干人带到租住的地方。母子相见,自然是悲喜交加。哪知,病榻上的陈母忽然指着胡氏,对儿子说道:“儿啊,你赶紧把这个贱人休掉!她和这个画师眉来眼去,还怀上了孽种!毁了咱陈家的清誉啊。”

一听陈母的话,林浩天和胡氏惊诧万分。胡氏眼里噙着泪:“婆婆何出此言?想这一路之上,恩人是怎样对待我们的?”陈母面色一红,仍反唇相讥道:“我儿与你只做了一夜的夫妻,刚巧你就怀上了?恐难信服!”

林浩天见陈母言语刻薄,那陈知县对胡氏更无一丝怜爱之意,生气地说道:“我乃一介书生,知书达礼,怎会做那苟且之事?如果老夫人和知县大人有异议,待夫人临盆后,滴血认亲。如果是在下的,我情愿担上举人通奸的罪名!”

陈知县见林浩天说话有理有据,不好再较真,只得点头应允。之后,便带着老夫人和胡氏打道回府,并吩咐手下监视林浩天,以免其畏罪潜逃。

不久后,胡氏产下一子。林浩天依约来到陈府,当场滴血验亲。不消片刻,婴儿的那团血便和陈子龙的融为一体,林浩天的血却与婴儿的血分归两处。很明显,婴儿是陈氏血脉。

不料,那陈子龙并无欣喜之色,仍以胡氏不守妇道为由,强词夺理,一纸休书,要将胡氏赶走。胡氏苦苦哀求,让她为婴儿哺乳。陈子龙听得嗷嗷啼哭的婴儿,最后才勉强答应胡氏,可以暂时留在陈府,待找到奶娘后,胡氏便要即刻离开。

林浩天气愤地离开陈府,决定收拾行李,继续上路。无奈雨下个不停,只能等待天晴后再启程。

十来天后,当林浩天主仆俩人背上行囊要离开住处时,几个如狼似虎的衙役忽然出现,一拥而上把他们抓进了县衙。

公堂上,陈知县怒喝道:“林浩天,速将盗犯胡氏交出,免受皮肉之苦!”林浩天吃惊之余,矢口否认。

陈知县疾言厉色道:“你可与那胡氏早已串通好,借机盗走我家中的宝贝,然后双栖双飞?”陈知县口中的“宝贝”,据称乃是其父留下的一方价值连城的龙形歙砚。

陈知县一脸悲切地说道:“家父已在上次宣城的水灾中丧生,他老人家留给我的遗物,岂能由外人盗走!如能交回,本县可从轻发落。”

林浩天懵了,大声辩解道:“大人,冤枉啊,我与胡氏一向清白,天地可鉴!”

陈知县冷笑一声,命衙役用刑。见一顿板子打下去,林浩天和书童均被打晕,陈知县拂袖而去。

岂料再上公堂时,不等陈知县发问,林浩天主仆俩人竟都抢着说自己与胡氏内外勾结,偷盗了陈家的宝贝,与对方无关。

陈知县鼻子冷哼,呵斥道:“你们不用再演戏了,分明是串通一气,合伙偷盗。林浩天,枉你还是个堂堂的举人,居然会做出这等不知廉耻之事。”

围观的百姓们嘘声四起,感慨世风日下,连读书人也会如此无耻。

“冤枉啊。”突然,堂外传来一个女子喊冤的声音。但见那胡氏背着一个包袱,走上公堂。

胡氏轻蔑地看了陈子龙一眼,向人群大声说道:“上河县的父老乡亲们,我便是这陈知县口中的胡氏。是我,拿走了他府中的一件宝贝。可是,宝贝的主人不是他,而是家父!”

此言一出,堂下一片哗然。

陈知县气急败坏地喝道:“大胆刁妇,竟有脸在公堂之上胡说八道。你自己不守妇道与画师有染,又勾结自盗,丢下尚需哺乳的婴儿与画师私奔,按照大清律令,其罪当斩!”

胡氏悲苦地一笑,刷地解开包袱,双手捧起一方精雕细琢的龙形歙砚,大声反问道:“这方宝砚是我父亲手雕刻而成,你陈家父子,却将我父杀害,把这砚台据为己有!不知按大清律法,这又该如何定罪?”

闻听胡氏之言,堂下百姓们一片哗然,议论纷纷。林浩天则看着胡氏手上那方美轮美奂的龙形歙砚,脸上若有所思。

陈知县闻听,恼羞成怒,大声喝令衙役对胡氏动刑。

“且慢!”猛然间,外面有人断喝。

来人是一位老者,已在公堂外静听多时。他虽身着布衣,面容却不怒自威。陈知县看来者不凡,不敢造次,小心地问:“堂下何人?有话请讲。”

老者轻捻须髯,并不搭言。身后随从朗声道:“此乃巡抚李大人,此番私访途中,恰遇一女子一路悲哭,李大人问明缘由,才决定亲自来审察。还不速速拜见!”陈知县一听,面色大变,忙不迭地走出案桌,跪倒磕头。李巡抚瞟了他一眼,袍袖一摆,径自坐到知县的位置上。

只见李巡抚环视了一下周围,一拍惊堂木:“堂下胡氏,有何冤屈,只管道来!”

胡氏跪在大堂上,泣声说出了胡、陈两家的渊源。

胡、陈两家本是世交,她和陈子龙从小就定下了娃娃亲。胡父是湖南有名的雕刻师,那次到歙州偶寻到一块极品歙石。后来,捎信说要在歙州潜心雕刻,大功告成后再到宣城陈家拜访,不日便返乡。不曾想,最后却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母亲一时急火攻心,得急症而故。将母亲安葬后,胡氏怕路上不安全,就乔装打扮,来到宣城祭拜父亲。陈父告诉她,其父临走那日饮酒过多,连同砚台一起跌入河中,溺水而亡。

胡氏见陈父言辞闪烁,断定他们在说谎,因为父亲向来滴酒不沾。只是苦于没有证据,不能报官,便打定主意留在陈家,寻机找到歙砚,替父报仇。

后来在陈父的做主下,胡氏嫁给了陈子龙。婚后第二天,陈子龙便以去京城大考为由,离开家乡。临走前,陈父鬼鬼祟祟地塞给儿子一个小包袱,送他和老仆出了家门。

不久后,宣城闹水灾,胡氏背起腿脚不便的婆婆往外逃,陈父因忙着收拾金银细软,结果被洪水冲垮的房梁压死了。

说到这里,胡氏泣不成声:“发现自己怀孕后,本想与这陈子龙好好过日子,没想到他听信婆婆的一面之词,说我与人私通。滴血认亲后,才还回我的清白。后来我在县衙府内终于找机会拿到了父亲的龙砚,请大人为民妇做主,为家父报仇啊!”

猜你喜欢

  • 残疾院里的中国“妈妈”

    开学不久,一个叫粒子的同学给我打来电话:亭亭,明天我想带你去我工作的地方,我想他们会喜欢你的。”粒子打工的单位是一家省立残疾院,住的都是患有先天疾病的病人。这家残疾院的名字很有特色,翻译成中文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意

  • 母亲一生当中的八个谎言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 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

  • 疯娘--最感动的文章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 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

  • 一次失败的劫持

    我把那个孩子弄出来时正是一天里最热的中午。 知了的叫声锯似的割着我的耳膜,一只黄狗蜷缩着在树下午睡,我走过它的身边时,它竟然毫无察觉。孩子的父母也在午睡,如果他们发现孩子已经不翼而飞了,就会后悔。 一路上那孩子都在睡觉,均匀的鼻息痒痒地吹

  • 警惕夫妻情感的“绊脚石”

    家庭幸福、夫妻恩爱是我们每个人对家庭生活的一种美好的向往。而事实上,日常生活中会有许许多多的绊脚石”正在悄然无声地影响着夫妻间的恩爱。如果这些绊脚石” 没有引起夫妻间足够的重视,则会直接导致家庭生活的乏味及婚姻的破

  • 傻瓜妈妈

    某国小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人都写了一篇题为《母亲》的作文。这天,礼堂中挤满了孩子们的家长。获奖的小朋友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我应邀过去采访。 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听到孩子们朗诵我的妈妈是天下最伟大、最好的妈妈”,千篇一律的内容真使

  • 被爱情遗忘的丑女

    我聪明活泼,生活一帆风顺,然而长相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从小到大,老师钟爱的都是卖相好或乖巧玲珑的学生。像我这样天生反骨,又没有姿色的女生,当然成了老师的眼中钉。许多男生与我称兄道弟,可就没听说谁把我写在日记里,偷偷喜欢我。于是我性格愈发奔放

  • 大山——中国的洋女婿

    在中国的外籍人士成千上万,而大山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大山的另一个幸运之处,便是他娶了一位中国女孩做太太。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据大山介绍说,他的太太姓甘,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大将甘宁的后代,这是有据可查的。 当许多好事者问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