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王伯当真名叫什么?如何评价他效忠李密一事

王伯当真名叫什么?如何评价他效忠李密一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0:19:45  热度:13℃

《隋唐演义》是清末褚人获所创作的小说,该书以隋末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了隋朝覆灭再到唐朝崛起的一段故事。这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深受读者喜爱。

古代人咱们暂且不论,就说到了现代以《隋唐演义》为主,创作的各大影视剧哪个不是在电视上热播。一部又一部的翻拍,足以见证他的经久不衰。

在隋唐演义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瓦岗起义政权的几位大将,瓦岗五虎罗成、秦叔宝、单雄信、程咬金、王伯当。

王伯当是其中非常出彩的一个,以忠闻名,武艺以箭最为出色。不过后世人在演绎《隋唐演义》的时候,对王伯当却并没有像秦叔宝、陈咬金等人那般青睐。实际上,不只是影视剧,就连学者们对王伯当也争议很大。

这里在另外提一句,王伯当真名叫王勇,伯当是他的字。因为时人常以伯当称之,所以王伯当倒比王勇更为人所熟知。

王伯当是李密阵营中的人物,同时也是李密的徒弟,是李密最为信任和重用的人物。王世充叛变,李密率军讨伐,就是将王伯当留在基地里。

李密失败之后,王伯当也跟随他出走。甚至于后来李密反叛李唐,王伯当也与之一起,最终双双战死。

在《隋唐演义》中,王忠等人与李唐对战。当时瓦岗五虎的名声十分响亮,李世民爱他们的才,每战必定会想办法收服他们。在王伯当之前,已经有秦叔宝、罗成和程咬金。

李世民知道单雄信因为与父亲有杀兄之仇,不共戴天。劝降单雄信基本不可能,于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王伯当这儿。

他曾经多次招降王伯当,不仅言语相劝,利益相诱,同时还出手使计离间。纵使李世民想尽办法,王伯当都置之不理,一心一意的效忠李密。

如此良将可惜不是自己的,李世民在感叹一番,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最后王伯当与李密,一起被射杀在断密涧。

对于王伯当的选择,后世评价基本呈对立面。

站在正面的说王伯当忠勇可嘉,对自己的主公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实在令人钦佩。王伯当真乃忠义之士也。

负面的人则不客气的说,王伯当是愚忠。没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机敏,明知道前途黑暗,还一条道走到黑,实在不聪敏。

像秦琼等良鸟择木而栖,英雄择主而依,才是忠得其所。而王伯当,只能说是英雄误投、错失良主。

不管良禽择木而栖的言论,王伯当选择了一心一意,认定一人就专心向前的心思,并不是错误的。只是可惜,最后这个选择没有一个好的结局败了。

王伯当做出这个选择,虽然结局不好,但也不能说他是错的!

猜你喜欢

  • 香蕉别针

    有位总裁刚刚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因为有一名职员表现非常出色。总裁想马上奖励他,但手边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于是总裁从桌子上的水果盘中拿了一根香蕉,并递给职员以表示他的谢意。一个点子被捕捉住了。这个公司发明出金制的香蕉别针,成了公司里重要的奖励品

  • 听不懂的英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谈。老谋深算的丘吉尔由于胜券在握,兴致勃勃地和斯大林单独寒暄起来。为了表示亲热,他搬出在访苏前突击学习的俄语,大说特说,热情澎湃。说了一大阵,对方只微笑不答,翻译也哑口无言。正在尴尬之际,苏方翻译打破

  • 崇高的翅膀

    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们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而生活无忧。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成了沉重负担。企鹅说:我

  • 大师的弊病

    鲁迅不喜欢历史学家顾颉刚。顾颉刚是酒糟鼻,鲁迅平日就叫他鼻公。给朋友写信提到顾颉刚时,干脆改用红墨水在纸上点个点儿。俞平伯与朱自清同在一所大学教书时,两人的薪金相同。如果给朱自清加了薪,没给俞平伯加,俞平伯一定会闹将起来,直到也给他加薪为止

  • 改变自己容易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统治着一个富裕的国家。有一次,他到一个离王宫很远的地方旅行。回到王宫后,他不停地抱怨脚非常疼,他以前从未走过那么长的路,更何况他所走的路异常崎岖难行。于是,愤怒的国王向天下发布诏令,让百姓用皮革铺好每一条道路。很明显

  • 逻辑

    有一个学生不太喜欢逻辑学,便去找爱因斯坦,想听听他的建议。“亲爱的大师,我们为什么要学逻辑学呢?它有什么用?”爱因斯坦循循善诱地说:“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来,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呢?”那位学生脱口回答说:“当然是脏

  • 有风度的报复

    44岁的美国丹佛商人约翰·索尔被仇人用枪击中。之后的很长时间,索尔都在考虑自己的复仇行动。索尔花了六个月来痊愈自己的枪伤,但花了十几年,才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索尔终于在一年之前不再考虑对伤害他的人进行报复行动。“我觉得原谅本身就是一种复仇,

  • 把筐倒过来

    有这样一个比方,说有的人经常挑着两个筐,前面的筐里装着别人的缺点,后面的筐里装着自己的缺点。这样他就会经常看到别人的缺点,忘记自己的缺点。时间长了,前面的筐越来越重,担子越来越沉,在人生的道路上,步履也越来越艰难。如果挑筐的人把筐倒过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