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工作就在前面拐

工作就在前面拐

收录日期:2025-08-08 02:21:30  热度:9℃

过两天就是我们单位招聘2009年大学毕业生考试的日子,如同往年,考点设在单位院内。据说今年招聘20人,有近400人参加笔试。早晨去办公室的途中,不停有来单位领准考证的学生问路。凛冽寒风中,一张张或兴奋或焦虑的脸被冻得通红,今年的冬天对于他们来说格外寒冷。

近些年,每当临近毕业找工作,媒体上所见的多是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冷静描述,而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方传来的消息更让人心生焦虑。对于毕业已两年的我来说,每看到招聘会现场被挤爆的场面,依旧感同身受,仿佛又看到两年前那个怀抱简历,在冬天北京各个招聘单位穿梭的我。

2006年暑假,研一生活刚结束,在导师的介绍下,我踏上了从武汉来京的实习之路。对于实行研究生培养两年制的学生来说,研一一结束,就意味着要开始找工作,尤其是对类似新闻学专业来说,学生实习的过程也就是找工作的过程。

我和班上来京实习的6个女孩在实习单位附近租了一间房。对于我们这些立马要找工作的学生来说,实习刚开始时,大家都感觉新鲜、好奇。可等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时,学校已经有校园招聘会了,大家觉得在实习单位留下的机会太小,于是纷纷返校参加校园招聘会。而我却觉得回学校和在北京找工作没多大区别,于是一个人坚持留在北京。

到了11月份,北京的天气开始转冷,社会上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会火热起来。做记者一直是我的理想,南方的媒体进京揽才,我不停地投递简历,但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挫败感像一只虫子慢慢吞噬着我,焦虑感也随之袭来。

在校同学签约的消息陆续传来,我开始考虑是否应该返校,毕竟参加学校的招聘会有很多优势,北京的生活成本也很高。但最终还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没到需要放弃的最后一刻,我一定要坚持。于是我立马调整心态——即使争取不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只要能就业就行,不管是在京还是在外地。那时的我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一直就这样坚持着,上网看招聘信息,投简历,不放弃任何一家新闻媒体。当看到3家中央媒体的招聘信息陆续贴在网上后,我虔诚地把简历投送出去,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研究3家媒体的精神气质及各种新闻体裁的报道风格。

随后,笔试通知来了,我转战于3家的笔试、一面、二面……年后,听说有人接到其中一家offer了,打电话过去确认自己没有被录用:再听说有人接到另外一家offer了,再打电话过去确认自己还是没有被录用。

因为不想过于劳累奔波,过年没有回家,一个人呆在北京。当得知没有被第一家录用时,就想着打包回学校了,得知没有被第二家录用时,就准备买返校的火车票了,心里也不指望会被第三家录用,因为其竞争更加激烈。但我依然没有沮丧,没有绝望,想着回学校重新开始。

可命运偏偏柳暗花明,就在我准备告别北京时,我拿到了第三家的offer。在北京近10个月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而且还是这样出人意料。

如今,在网上和同学们聊起各自的工作现状,大家多了勉励和勤恳,少了浮躁和抱怨。回望毕业找工作的经历,大家感慨最多的是当时把自己弄得过于焦虑实属不智,心态放平和最重要。的确,心态放平和,踏踏实实努力,不放弃任何机会,再坚持一下,相信工作就在前面转角处。

猜你喜欢

  • 孝心不倒班

    婆婆在床上已经躺了三年了。自从婆婆瘫痪以来,她从没有上过一次县城。衣服总是父亲帮着孩子们买。有几次,婆婆都生气了,骂她:“你这个傻媳妇,就弄不清谁重要。你以后还要指望孩子们过生活呢。”可她没有听从婆婆的话,依旧端水、伺候吃喝拉撒、换洗床单。

  •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自己赋予

    有一个青年,专门向一禅师求教。他说:“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禅师缓缓地说道:“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的眼光去看。

  • 学会把爱藏起来

    如何爱孩子?如何爱伴侣?如何爱父母?很多人认为,这是个多此一举的话题,爱就爱了,简单明了,何须问个“如何”?其实不然,学会把爱藏起来或许更有效果。凭作家海岩今时今日在文化圈、娱乐圈的人脉与地位,想给儿子找个角色演演,甚至是“男一号”或“男二

  • 柴米夫妻

    许多人都认为夫妻间的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对此,我并不认同。其实,更多的时候,幸福就是人群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经意间,就会赏心悦目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前些日子,我偶感风寒去了趟医院,并依照医生的吩咐到输液室去输液。输液室不大,里面早已挤满了患者,

  • “经营”亲情,支持老公做孝子

    家有孝子,是很让别人羡慕的事。不过,我家的“孝子”,却并不是指我的儿子,小不点儿才刚上小学,还不大懂得怎么去孝敬爸妈。这“孝子”就是我的老公——公婆的儿子,让人羡慕的就不会是我,而是我那特有福气的公公婆婆。老公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十几年的

  • 坚忍的母亲是我生活的支柱

    记忆中,母亲是个极好强的人。她虽然不识字,但识大体,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一直缺少家庭的责任感,他那时是村里的会计,官不大,架子却不小。在家什么事都不做,整天在外吃喝赌,只有母亲一个人料理家里家外。小时候,我身体经常不好。那时,村里的医疗水

  • 长姐如母

    妈妈去世那年,我七岁,读小学一年级;姐十七岁,刚刚初中毕业。爸爸在外地工作,哥在读高中,姐成了我唯一的依靠。十七岁的姐还扎着马尾辫,脸上流露着许多对未来的憧憬,却不得不成了这个家的“女主人”。姐开始学着做饭,学烙煎饼。我去读书的时候,姐便到

  • 含了二十年的泪水

    一滴泪落下,到底得多久,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母亲滴下那颗泪,用了整整20年。母亲出身贫寒,姊妹很多,为了让生活能好些,她千里迢迢嫁给了远在新疆农场干活的父亲。但生活却并没料想的那般好,随着哥哥和我的相继降世,家里的生活更加艰难了。我刚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