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修剪生命的旁枝

修剪生命的旁枝

收录日期:2025-08-08 03:56:02  热度:9℃

沿着公路而立的水杉,在这个阳光算得上明媚的冬日,呈现着整齐的简约。现在,它们身上的叶子落光了,没有叶子的点缀,这种与众不同的植物,依旧风采不减。那是怎样的风采呢?笔挺的主干,骨感而又伟岸,依附着主干的那些小小的枝桠,似乎是为了烘托和渲染某一个主题。我着实有些困惑,主干而外有无数的旁枝,那些旁枝为何就不与主干争一个主次呢?哪怕是对主干的地位稍微一点的威胁都没有,是它们间早就达成了某种协议吗?

我不得不去请教林木方面的行家。得到的答复是,水杉的主干之所以成为主干。就因为它不放弃一点—滴的生长机会,旁的枝干得到的养分非常的有限。看来没有比这更合乎情理的说法了,我也因此茅塞顿开。

在植物中,像水杉这样的植物实属不多见,像樟树、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后,差不多分不清主干和旁枝了,旁枝有可能取代主干的地位。而椿树,从一开始就没有主干。这些树,注定达不到令人惊叹的高度。

那么人呢?为什么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就是没有一点出色的地方?要弄清这个问题,看来还得从树木的身上找答案。

我的一位同学,有着让人钦慕不已的智商,遇见什么一学就会。读小学时,他的各科成绩基本上是包揽了第一。到了初中,学习成绩悄悄退到了中等生的行列,读到高中,已经是差等生了。是他的智商在降低吗?不是这样的。小学时,他显得比较单一,一心扑在读书上,没有外来因素干扰,成绩自然出色。到了初中,他有好几样爱好,下棋、打球,样样都让他着迷,到了高中,爱好更加广泛了,学习真的成了“旁枝”了。假如他的所有的爱好都限制在不影响学习的范围之内,他应该是很有作为的。

没有旁枝,树木几乎是不能生长的,没有其它的兴趣爱好,对于人来说,会显得单调而又苍白,可当“旁枝”影响了主干的健康成长,那就要学会忍痛割爱,该修剪时丝毫也不能手软。

猜你喜欢

  • 张衡和地动仪

    汉章帝在位的时期,东汉的政治比较稳定。到汉章帝一死,继承皇位的汉和帝才十岁,窦太后临朝执政,让他的哥哥窦宪掌握了朝政大权,东汉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张衡是南阳人。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先后到了长安和洛

  • 老当益壮的将军

    汉光武帝靠武力夺取了天下,他手下有批出身豪强地主的大将谋臣,都是帮光武帝打天下立过功的,其中功劳最大的有二十八个。汉光武帝死后,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把二十八人的肖像画在南宫的云台上,称为“云台二十八将”。但是在二十八将之外,还有一名大将,他的

  • 硬脖子的洛阳令

    汉光武帝在锁压了绿林、赤眉两支最大的起义军之后,接着又消灭割据陇右和蜀地的两个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国。汉光武帝把洛阳作为都城。为了和刘邦建立的汉朝相区别,历史上把这个王朝称为“东汉”,或者叫“后汉”。汉光武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以后,他知道老百姓对

  • 昆阳大战

    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王凤、王常、刘秀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他们很快地打下昆阳,接着又打下了临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和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已经坐立不安,如今连失了几座城池,更是着急,立即派大将王寻、王邑率

  •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北魏自从太武帝死去后,政治腐败,鲜卑贵族和大商人压迫人民,不断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公元471年,魏孝文帝即位后,决心采取改革的措施。魏孝文帝规定了官员的俸禄,严厉惩办贪官污吏;实行了“均田制”,把荒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

  • 大发明家祖冲之

    从宋孝武帝即位之后,宋王朝很快就衰落了。在这个时期,却出了一个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

  • 刘裕摆却月阵

    晋安帝复位后,刘裕掌握了东晋大权。刘裕本来是个出身贫苦的小军官,在士族中没有什么地位。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决定发动北伐。公元409年,刘裕从建康出发,先出兵包围了南燕(十六国之一)的国都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南燕的国主慕容超着急了,向后

  • 谢安东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