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老外上司改规矩

老外上司改规矩

收录日期:2025-08-08 05:59:41  热度:8℃

老外上司有一个雅致的中文名字:邓飞克。当初正是他把我招进公司的,听到他要调过来的消息,我很高兴。

邓飞克接手我们分部的第一个月月底,我做好了工资册,送去给他签字。没等我回到座位上,电话铃响了,邓飞克让我再去他办公室。

“请你告诉我,员工的工资为什么有扣款一项?”

“先生,根据分部规定,员工上班迟到是要被罚款的……”

他惯常的微笑意外地不见了,一脸严肃地说,员工手册上没有关于迟到罚款的条款,员工的合同上也没有。

“并不是所有规定都在员工手册上。”我无奈地解释,“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考勤治理制度,这种临时制度再常见不过了。”

邓飞克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提高了嗓门:“难道总部授权分部制定规章制度了?我在公司十几年,没有一家分部得到过这样的授权。”

这样的规定还要总部授权?这难道不是为了有效地管理公司?我无奈地问:“好吧,那您认为应该怎么办?这是前任经理批准的。”

“立刻废止,同时清理其他类似的制度。”邓飞克严肃地要求。

真是小题大做,不可理喻。我抓起工资册,掉头而去。

我正改着工资册,电话铃又响了,还是他:“员工迟到是不能允许的,我们要制止这种事情的发生。给我一点时间,我会想出解决方案的。”

这老外,你不是不让罚款吗?你又有什么高招呢?

一个下午没有听见邓飞克的声音,我窃笑不已,不知他的脑袋想破了没有。

快下班时,邮箱里传来了他的方案:

员工初次迟到,由部门主管和他谈话,了解迟到原因;

员工再次迟到,由分管部门的副总与他谈话;

员工第三次迟到,由人事经理与他谈话,指出他的行为已经违约,给予口头警告;

员工第四次迟到,由分部总经理与他谈话,给予最后一次改正机会;

员工第五次迟到,表示已经无可救药,直接到人事部门解除劳动合同。

这个方案让我快要昏厥了。正哭笑不得间,邓飞克的第二封邮件接踵而至:

亲爱的丽达:

作为人事经理,你应该了解公司承诺给员工的工资是受法律保护的。你没有权力扣罚员工的劳动报酬,也不能违规代表公司错误地行使你的权力。这可能造成公司在法律上的风险。

员工迟到有两种可能:一是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意外迟到,这是可以谅解的,不应该扣罚他们的工资。我们是讲理的公司,公司的价值观是尊重员工的。二是员工刻意迟到。这意味着员工没有履行他的职责,违反了合约承诺。

假如员工迟到就扣工资,意味着他可以用钱买回他的工作时间,而这些时间是他同意由公司支配,并支付给他报酬的。那么,是否合约规定的双方承诺都可以用钱做交易呢?约定的事情就不可以改变,这是原则。如果你不能准确地理解并按照公司希望的方式工作,那么就是你失职。

读完这封邮件,我陷入了沉思。我的同事们也读了,没有人再说话。或许,这只是中西文化的一个小冲突;或许,这是我们在契约精神上的巨大差别。


猜你喜欢

  • 网络“骗子”

    某夜,忽有一陌生人加我!莫名之下,不由打开他资料一瞅,着实雷了我一大跳。只见他个人信息上写着:一命二远三风水,富贵贫穷我知道,本大师对风水命理研究多年,看日期,阴宅下葬,阳宅下基石,大型超市,工厂开业,男女合婚,小孩取名,论前途事业,工作未

  • 防盗门

    “隔壁小李家也被偷了你知道吗,天可怜见的,屋里屋外被翻了个底儿朝天。”老王媳妇边梳头便对着半睡半醒的老王道。老王嘟囔道:“怎么最近这么多偷东西的,物业也不管管。”“切”,老王媳妇嗤笑一声:“物业?你就指着安保那群老头子给你管出个子丑寅卯来?

  • 把孩子带上

    妹夫跟他大哥在北方一个大城市开了一个馒头房,生意还不错。二妹在农村老家带两个小孩子。等到小儿子2岁时,就把孩子留给了爷爷奶奶看管,去了城里忙着妹夫蒸馒头。一年也就是回家两三次。在家待的时间最长的是春节,不过也就是十来天。妹夫说在城里起早贪黑

  • 世言 看不见的凶手

    三岁时,梁小亮连续发了几天高烧,送到县里医院挂了两瓶水,病好了,双眼却瞎了,从此就跌进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十岁时他死活不愿跟着邻村的刘半瞎子去学算命,爹妈只好送他去县城的盲校读了三年书。一晃小亮也长成20岁的小伙子了,为给他医治眼睛早已累弯

  • 长兴游之奢侈

    在长兴县新槐镇的这次聚餐,使当事人回想起了许多往日的趣事。尤其是舅舅、舅妈不停地的叨念:“三十七、八年过去了,真没想到姐姐、姐夫你们还会记得我们,还会专程过来看望!”岳母解释:“当年住在这新槐镇的时候,你们送给我家的竹制落地碗橱我们从新槐搬

  • 密不可言

    看过一部高智商的犯罪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罪犯有着异于常人的智商,他犯下几宗大案,堪称天衣无缝,完美无瑕。由于犯罪过程心思缜密,警察也无可奈何,因为面对着一个个滴水不漏的现场,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就无从查起,更无法下定论。而罪犯,却因此而懊恼,为

  • 正义的声音

    这天,下岗工人肖大林浑身汗流浃背,他蹬着三轮车拐过两条街,又穿过几条小巷,终于来到“太平洋商场”。在商场门口,肖大林一碾刹“嚓”一声将车停下。这时一位五大三粗的汉子从车上下来,然而不知这位汉子健忘还是咋的,他一下车连看也不看肖大林一眼,而是

  • 我的故事中国情结

    自从接触《故事中国》,从2007年至现在,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在这几年里,我时时刻刻,关注着《故事中国》,关注着《故事中国》的朋友们,默默的祝福《故事中国》的朋友们,万事顺心,写作愉快。《故事中国》是我接触过的第一个文学网站,那是在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