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古龙的争与让

古龙的争与让

收录日期:2025-08-08 06:04:57  热度:8℃

因为心宽,所以路宽。

他缔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他是万千读者追捧的偶像,他的名字叫古龙。然而,古龙除了惊世骇俗的才华,更有着超越常人的处世智慧和宽广胸襟。

经过多年艰辛的打拼之后,古龙终于在文坛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金庸先生更是对他推崇不已。两人相识之后,就常常结伴同游。后来,古龙因为一些债务原因,手头有些拮据,金庸先生便帮他联系了一个日本的出版商。对方非常欣赏古龙的才华,便邀请二人当面晤谈。

双方见面之后,会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因为文化的差异,大家先是在讨论文学创作上有了分歧,接着,古龙发现对方在客气的外表下总是透着一股傲慢,尤其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很有些看不上。场面有些尴尬,金庸先生总是大度地微笑着缓和紧张的气氛,古龙的话越来越少,渐渐沉默起来。

酒过三巡,对方的酒兴渐渐高涨起来,不停地催服务生上清酒。古龙和金庸两人都有些不胜酒力了,开始推辞起来。不料对方忽然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一语双关地说道:“你们中国的小说家也不过如此嘛!”

金庸连忙转过头,紧张地看着血气方刚的古龙。让他没想到的是,古龙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微笑着缓缓说道:“这么小的杯子怎么能尽兴呢?来,换脸盆来!”说着,他亲自取来三个脸盆摆在大家面前,然后用清酒倒满自己面前的脸盆,高高举起。“干!”说着,他端起盆,仰头就喝了起来,坐在一旁的金庸惊得说不出话来,日本出版商更是傻了眼。古龙喝到一半,对方连忙跑过来拉住了他,嘴里不停地说道:“古先生,我佩服你!不要再喝了!”

事后,日本商人再也没有过傲慢的表现。金庸悄悄问酒醒后的古龙,真的能喝得下那么多酒吗?古龙憨笑着告诉他,其实自己也喝不了那么多酒。只是他一直觉得,对善待自己的人,自己就必须还以善良;对待轻视自己的人,就必须坚决反击,何况是事关作家的尊严和民族感情。

从那之后,金庸先生不止一次在朋友面前提起这件事情,并且一再表示,古龙身上的侠气精神让他一生都无法忘记。

随着古龙名气的与日俱增,他的小说越来越炙手可热。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开始效仿他,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利用古龙的名气为自己谋利,甚至有人开始冒充古龙的名字写小说。一天午后,一个朋友在市场上发现了几本冒充古龙先生新作的小说,异常气愤。他立刻买下了几本,气呼呼地来到古龙的家里。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向争强好胜的古龙并没有生气,反而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读了一会,他轻轻放下书,什么也没说。坐在一旁的朋友按捺不住了,问他为什么不追究。古龙微笑着告诉他:“这本小说的风格,我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我也非常反感这些抄袭模仿、假借笔名的龌龊行为。可这个作者我认识,他的家境非常贫寒,不过是以此来糊口罢了。如果我去举报他,那他全家人都可能饿肚子,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况他的原因很特殊;再说,他的文笔很不错,我不忍心就让他这样毁在我手里。”朋友听完他的话,唏嘘不已。不仅如此,古龙还特别留心冒充自己写小说的作者中才华出众的,并且想方设法帮助他。在古龙的帮助下,很多年轻人渐渐崭露头角,而且都和古龙成为了朋友。

正因为这种博大的胸怀,使得古龙先生故去之后,台湾迅速成长起来一批新的优秀小说家。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古龙人已逝,但他却在很多受过他帮助的人心中继续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并将这份豁达与博爱继续传递下来。

古龙的争,不是莽夫之争,而是血性之争,为自身尊严而争,为民族荣誉而争;古龙的让,不是懦弱退缩,而是心怀博爱,不计小利,为更多有才情有抱负的人提供机会,更加让人佩服。人生一世,如苍鹰翱翔,血性与宽容,就是苍鹰的两只翅膀,不争,不足以立世;不让,不足以成功。古龙一生翱翔苍穹,我们呢?

猜你喜欢

  • “三潭印月”的来历

    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那么,这三座石塔是哪里来的呢?

  • 梅花碑的传说故事

    早年间,杭州有心灵手巧的老石匠。这老石匠凿了一辈子的石头,雕了一辈子石头,胡须头发都白啦。别的什么也没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艺,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老石匠年纪老了,背驼啦,眼也花啦,但他仍旧天天上山。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脚下发现一块白花花的

  • “猫儿桥”的传说故事

    从前,杭州琵琶街拐弯的地方有座桥,桥边住着一个老皮匠。老皮匠是个孤老头儿,家里养着一只猫。这只猫通身光秃秃的没有几根毛,难看死了,它不会捉老鼠,懒得连叫也不高兴叫,一日到夜闷声不响地伏在老皮匠脚边打瞌睡。邻居们看着不顺眼,都劝老皮匠:“趁早

  • 赵州桥的传说故事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像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像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

  • 厨师扎西旺堆的故事

    扎西旺堆是国王的老厨师,他不仅有绝妙的烹调手艺,做出的饭菜叫国王和他的宾客啧啧称赞,而且为人正直,从不在国王的耳边说这说那。想不到他这种行为,引起了首席大臣晋美刀登的忌恨。有一天,王宫里举行盛大的典礼,来自各地的头人、牧主、商人,正排列两边

  • 鲁班和石礅的故事

    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匠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像个小集市。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他一连打了好几天,

  • 一线天的故事

    不知在多少年前,诸暨有个年轻人,名叫石娃。他既聪明又健壮,不但是种田能手,还是个手艺出众的石匠。每天早晚,他总是带着榔头、凿子,招呼村里的青年们一起,到山上去打凿岩石。不管春夏秋冬,不论风霜雨雪,一天也没有间断过。慢慢地他把村边的山头都有变

  • 唐武宗千年诅咒吓退日本天皇

    日寇密谋夺碑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消息传到苏州后,当时盘踞在那里的侵华头目松井石根欣喜若狂,他亲率百余护卫策马狂奔到寒山寺,在《枫桥夜泊》诗碑前合影。这块诗碑是由清代着名学者俞樾手书的。松井石根知道日本天皇裕仁喜欢《枫桥夜泊》一诗